作为一个真正的修佛人,不管你是在寺院,还是在红尘中修行,或者你是庙中的居士,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你受戒还是没有受戒,都应该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因为只要你在修佛,你就是佛的弟子,心中许下了承诺,要一心向佛这叫已受心戒。在你许诺修佛的时刻,你就已经受了心戒,已经皈依了佛家三宝,这样的方式属于庙中居士,而且一个僧人在寺院出家,剃度为僧尼,受的是三善五戒,你的心中许诺已经成为了佛的弟子,而且还有在家修行的弟子,虽然没有皈依三宝,但也是在学佛念经,也在修行。这些修行的方式,都是佛的弟子,也都是佛的法身法相,只是他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档次境界不同,有高低之分,不管怎样的修行都是佛的弟子,你在修行的路上都要检点,都应该按照佛的要求去做。虽然说学佛的方式不一样,但你都是在学佛念经,不管你学哪个法门,念的都是一本经文,我们都应该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如果你的修行能够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到,就不用戒律了,因为佛知道后来修行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佛才留下各种法戒,让人们去修行,去严格的要求自己,修佛的人必须要遵守戒规戒律,要按照佛法所行,按佛法所修,不能偏道,一心向佛,用佛的心法改变你心性的自私,用悟到得道的精髓,来改变你人生的智慧,修成大爱大我之心,去修成佛家的大智大慧之法,去继承佛的衣钵,去光大佛门,让后世修为的弟子去弘扬佛法,让善道慈悲永留人间,让人们的心中记得世间有恶的存在,就得有善良的心性,用你心中的善良,去改变世间的恶,这就是佛祖所留下佛经佛法的前因。悟到得道,修佛要诵念经文,这只是和佛结缘的一种方式和心法,最重要的是当你学佛念经之后,更应该悟到佛的精髓,把你学的佛经佛法,用你心中的悟性,悟开你所学的佛经佛法和真正的精髓。让你怎么去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修佛的弟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你的起心动念,是否与佛相符,是否和你学的佛经佛法相符。如果你学佛念经之后,你的起心动念不和佛心相符,那你修为的过程,还是一个自私的心性,没有悟到佛的精髓,更没有悟到佛经佛法的内在含义。这样的境界,你还是一颗凡人之心,你在学佛念经的时候,还没有忘掉人的自私,你的心性和你的内心想象,还是在你自私的世界里,没有超越,没有改变,没有修行,还是忘不了人的烦恼和喜怒哀乐,你的境界还是在一个凡人的过往中,去思绪,去烦恼,心有杂念,六根不清。作为一个修佛的弟子,说的很容易,但做到很难,如果有这种自私的想象和心性的歪曲,你是永远不能修成的,也永远改变不了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在修佛的过程中,不是把经文读完就了事,而应该把你学到佛经佛法,和善良慈悲的心用在生活中去,面对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这才叫超越和进步。在修行佛经佛法的过程,要打开你的心性、自性、人性、灵性、悟性,把你学的佛经佛法,悟透、想透、看透,来用佛法的精髓去改变你人生的不足,和心灵自私的缺陷。真正的修佛,也并不是没有人的感觉,佛经佛法只能是让你慢慢的悟到,慢慢的想到,慢慢的做到,慢慢的修成佛的善良与慈悲。我们修为的方式,应该是学佛念经悟到佛法,心性自性要善良慈悲,把你所学的佛经佛法用在生活中去,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你自身的缺陷来对号入座,看清真假,识别自己。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学佛念经的人,或者还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仍然计较生活中的一切,去烦恼、去痛恨、去忧伤、去自悲、去作茧自缚,而每天在你的心灵中,总是有对与错,善与恶的挣扎,把自己打到水深火热之中,让你无可自信,无可自强,更无可自胜,让你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成为生活中的泡影,对人对事不能做到善良慈悲。让你学的佛经佛法一扫而空,善不善,恶不恶,好不好,坏不坏,让你在修佛的路上无法做人,这样的修行不但不是弘扬佛法,而是在沾染佛经。什么都看不破,能是佛心吗?什么都放不下,能叫修行吗?什么都做不到,能叫慈悲吗?什么都不明白,怎么修佛修法?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能善恶分明?修佛人的境界应该与佛经相符,什么都解脱不了,怎么能说是修行呢?修佛的人要想解除人生的苦难,必须要有无私的境界,包括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应该心如止水,六根清净,不管红尘如何对你的诱惑,都要放下你心灵的贪嗔痴,人生的拥有不是金钱财富,而是一颗善良慈悲的心。 原创:大地流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