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当阳光慵懒地拨开云层铺开彩色画卷时,我正好到达西班牙广场。广场四周均罗列着18世纪哥特式和巴洛克建筑,搭配和谐而色彩纷缤。空气里泛着浓浓的英式下午茶的味道,不时还夹杂着法式咖啡与甜点的浓香,我不禁感慨着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美好的罗马假日的下午,居然就与历史时空里的济慈、拜伦、雪莱、易卜生、萧邦、李斯特、哥德等人不期而遇了。
罗马最多的建筑便是广场,几乎在每条主要路的交汇口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被称作广场。广场是用来衡量地段繁荣与重要的标志;而大多数广场上的标志建筑就是喷泉。破船喷泉便是西班牙广场的中央,它是巨匠贝尔尼尼的父亲建造的,灵感源于台伯河的一次泛滥,将一艘破船冲到西班牙广场搁浅。整个喷泉造型朴素逼真,泉水从船中央及一头一尾喷出,流经整个船身后溢出,连绵不绝,于是,光是听着水流潺潺之音便能轻易就将自己陶醉了去。
喷船的另一端便是高高在上的双塔教堂,由两座外观相同的教堂组成,右塔内有一座大钟,前方立着方尖碑。而连接着这天堂与人间的阶梯就是著名的137级三圣(圣父、圣子、圣灵)石阶,这就是电影《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并肩坐过的浪漫的石阶。从此,石阶被赋予了更多浪漫的色彩,功能也从匆忙行走转为席级而坐。似乎所有游人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时间便也在这里静止下来。放眼四周的美景,添加上自己对记忆的零星片段,我真切感受到一段匆忙行程里真正悠长的假日时光,并且这美好居然还来自罗马。
比西班牙广场更大更华丽的是威尼斯广场,它是一组黄白大理石的建筑,由威尼斯宫、埃玛努埃莱二世长廊等组成,是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远远地,便能看见位于威尼斯宫顶端的驾驭着四匹大马的带翅女神。只是这里从过去到现在都与政治有关,所以更像是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华美精致大气十足,却鲜有广场真正与市民有关的种种日常功能。没想到,当我到达威尼斯广场时,阳光收了上去,浓云涌了出来。我站在曾为墨索里尼政府所在地的广场上,感受里多了一分凝重。虽然威尼斯宫被粉刷一新后成为了艺术博物馆,但历史的风云却无法将它光彩与不光彩的前世今生遮掩。其实历史由人来写,而人总会被历史甩到很远很远,只有这些被动静止地参与历史事件的建筑还会一直存在着,冷眼观世间的风云变化。
在西班牙广场与威尼斯广场之间,有座最负盛名的喷泉,那便是特莱维喷泉,俗称许愿池。特莱维在意语里是三岔口的意思,这里便是三条小胡同的交汇处。而正是因为经过并不十分宽敞的胡同,当看到特莱维喷泉时,每个人都会发出惊叹之声,那不仅是对喷泉的美丽与气势,更是为豁然开朗的遇见而舒畅的欢呼。喷泉以罗马神话中海神战胜归来为题材,他立于贝壳的座椅上,骄傲地被两匹带翅的海马拉着,用桀骜不驯的表情藐视众生。海神身后左右各有一尊女神,分别象征着富饶与安乐,在上方还有代表关四个季节的女神手持鲜花、瓜果、谷物及美酒。
这里之所以成为全罗马城最具人气的景点,应该是一位少女的传说有关,正是因为她告诉了罗马士兵这里有纯洁的泉水可饮,后来罗马人为纪念她才在泉水上修建了这座巴洛克艺术的杰作,于是更多人的更愿意称它为“少女喷泉”和“许愿池”。我背对着泉水,右手持硬币从左肩甩向喷泉,许下自己小小的愿望,其实是个大大的梦想。
罗马满城都遍布了无数的古迹,无论是公元前的罗马广场还是文艺复兴典范的少女喷泉,都也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姿态迎送着每一个到此一游的人。中学的时候,我最头痛的就是与罗马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史,而如今,我只匆匆一过,我的罗马假日便将我几乎全盘忘记的世界史填充了个大概,这,是不是也能算上是旅行的意义呢?
罗马城的广场与喷泉充满了无尚的荣光与神奇,也让几千年的光阴在这里得到永恒。我则已经开始期待着被那枚硬币带回罗马的那天。
图31张
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与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
破船有条专门的通道可以进去接水拍照(需排队)
三圣台阶与双塔教堂
广场周围
许愿池,即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
威尼斯广场(Pizza Venezia)与埃玛努埃莱二世纪念堂(Monument to Victor EmmanuleI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