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因为事件来自假托,所以寓言的由来常常变幻无方、灵动天矫;因有所寄托,所以寓言历来都是寄意深远。《庄子》恣肆,《孟子》雄健,良有以也。
先秦以来,中国寓言故事各朝各代产量虽有丰歉,但绵绵不曾断绝。与西方如《伊索寓言》之类相比较,风采绝无稍逊,因为其产于本土,所以国人读来,亲切或有过之。然本土寓言在读者中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却远没有舶来品大,以至于提及寓言必称《伊索》!此一情形,实乃我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国之大不幸。因之,如何整理并普及博大深远之中国寓言,则为国人及出版者不可推卸之责任。故本书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归,遴选先秦至晚清140余家、800多则寓言,全面梳理中国历代寓言之灿然成就。
所选寓言皆分原文、注释、意译和解说四个部分。注释侧重难解之人名、地名、典故及生僻词语的解释,意译则致力于以明白晓畅的现代语翻译原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解说的独特视角:它并不囿于寓言本身,而是立足现代社会,把寓言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作用发挥得淋漓
尽致,以资读者镜鉴。
对于语言、文字、哲学爱好者来说,本书可作为集寓言之大成的重要工具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在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的阅读中,也能涤除困顿、增广见闻。
1.特390 中国寓言邮票(87) 1998.9.25

为增进青、少年对古典文学艺术之认识,并介绍中国文学之美,邮政总局以(1)井底之蛙、(2)狐假虎威、(3)画蛇添足、(4)鹬蚌相争四则寓言为主题,印制「中国寓言邮票」1套4枚。
「寓言」一辞出于庄子寓言篇, 言文有寄讬之意,后来泛指一切借故事作譬喻之言说。它是先秦诸子阐发思想道理的写作技巧,也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用以劝说君主将相的修辞手法"。「寓言」为了简明易晓,往往利用动物的性向形象表现来指陈人事,使闻者间接从中得到启示与警惕,以期达到感化、劝戒和教育的目的。这些简洁又富哲理的「寓言」,早已成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值得加以发扬光大。
2. 特427 中国寓言邮票(90) 2001.9.6

中国古代寓言丰富多彩,与神话、诗歌、童谣、谚语1样,都是先民表达真理和智 慧的语言艺术珍品,每则简短精采的故事,蕴涵着机智、诙谐与启示,使听受者从中领悟, 而达到劝诫讽喻的功能。本局特以?朝三暮四?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愚公移山为主题,印 制「中国寓言邮票(90年版)」1组4枚。 兹将本组邮票主题及图案简介如下:
(1)朝三暮四:寓言出自庄子?齐物论,构图以养弥猴者对着1群弥猴高举双手,1手捧着4 个橡实,1手捧着3个橡实。原意指以诈术欺人,后人更以此比喻反复无常。
(2)自相矛盾:寓言出自韩非子?难势,构图以卖矛与盾的商人,吹嘘叫卖,旁观群众询问以 其利矛攻其坚盾如何?寓意自我吹嘘者常使自己陷入窘境,难以自圆其说。
(3)守株待兔:寓言出自韩非子?五蠹,构图以农夫偶然看见兔子误撞断木折颈而死,便坐于 树下支颐等候,希望得到第2只兔子。寓意癡心妄想不劳而获,徒为人笑。
(4)愚公移山:寓言出自列子?汤问,构图以90岁北山愚公,率领子孙多人,以人力击石、挖土、畚箕运土,决心搬走门前「方七百里,高万任仞」的两做座大山。寓意自助天助、人定胜天,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