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2P平台可能出问题的十大征兆 | 米袋360

 wushikui 2014-11-21

 

 

 

文|肥猫

作者简介:草根出身,从事互联网行业10年,炒过股票,买过黄金,做过期货;对投资稍微有点了解,理论不精,专注实操;希望结实更多朋友,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邻近年底,无论是银行还是民间机构,或多或少都面临一定兑付压力;虽然明年P2P行业发牌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红线”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落地确实是大概率事件,年底很多问题平台会抓紧最后机会,捞一把赶紧跑路。

  

我查了查去年的情况,平台无论规模大小,邻近年底到春节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逾期。逾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逾期,年前付利息和罚息,过了年还本,属于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是暂时的;另一种就是坏账。

 

年底钱荒是普遍现象,其实平台、特别是做过几年线下的平台,早就见怪不怪了,年年遇到,自有应对办法。

 

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发流转标,就是把部分的债权转让给第三方,缓解兑付压力;二是借新还旧,从别的地方拆借弥补资金缺口;三是和借款人达成一致,通过延长借款期限来规避风险。当然这类标时间长(6个月以上),回报率低(10%左右),不容易吸引投资人,但确是比较稳妥的手段。

 

当然,长期标和短期的比例搭配有一个合理范围,平台通过长期标来规避兑付压力是正常的,但如果超出合理的范围,很可能是出问题的前兆,这个后面会提到。

  

接下来就和大家谈谈P2P平台可能出问题的十大征兆

  

一、大户撤资

P2P投资人,按资金量,可分大户、中户和散户。大户投资多在百万以上,中户在几十万左右,散户从几千到几万都有。

  

大户往往很有号召力,有些人比较高调,经常在QQ群里指点江山。因为大户是平台的最重要的客户,有一定的话语权;大户通常也有一定的关系,会了解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内部消息。如果大户忽然不说话了,或者不投标了,可能意味着嗅到了危险,暂时观望。因此,如果有可能,大家应该多和大户交流,了解平台动向。

 

另一个办法,是看平台上的投资人排行榜。如果平时投资前几名的投资人忽然不投了,或者前三名的资金从几百万突降到几十万;往往预示平台可能出了问题,或者管理上,或者是运营上,要留心。特别注意:大户集体撤离,是出现危险的前兆。

  

二、长期标和短期标比例失调

刚才说过,平台通过长期标和短期标的合理搭配,规避可能出现的兑付压力,是一种正常的运营手段,没有问题。但以下三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1、忽然出现大量的天标、秒标、一月标;

2、平时长短各半,但突然出现了大量1-3个月的短期标;

3、长期标的利息突然暴涨,比如从10%突然上升到18%等;

 

这些措施目的都是聚集人气,吸引资金入驻,说明平台资金吃紧;很多跑路的平台,最后阶段疯狂发天标、秒标,短期标,利息奇高,就是为了迅速卷一笔钱跑路。

 

三、标的额度突然增加

比如平常房产抵押标都几十万到一百万,信用标多几千到几万;忽然出现数倍的增长,抵押标变成了100-300万,甚至1000万,信用标从个人变成企业,额度一下子从几万变成几十万,也说明平台资金吃紧。

 

这类现象常见于运营了1-2年的平台,因为积累了大量逾期和坏账,为了避免倒闭,吸引资金堵窟窿。

 

四、平台利息突然暴涨

和第三种情况类似,但更加隐蔽。平时抵押标利息是10%,信用标15%;忽然找个噱头,比如周年庆什么的,全线提升,抵押标15%,信用标18%、甚至20%,也常见于运营了1-2年的平台。

 

要想区分,其实也不难。正常的聚人气活动,通常只有几个标的利息会高,或是充值返现,提现免费等等;全面提升利息,平台的运营成本会大幅上涨,不出问题谁会这么干?

 

五、平台换法人

法人是平台的直接责任人,平台出现任何问题,投资人要想挽回损失,必须找法人。以下几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1、法人年龄偏大,特别是哪些超过50岁、甚至60岁的;

2、法人没有任何的行业背景,特别是金融方面的背景;

3、法人年龄偏小,比如90后;

 

年龄偏大,比如50岁,一旦出现意外,或是耍无赖,你是没法追回损失,法院也不好处理;你总不能逼着60岁的老人家跳楼吧?

 

没有行业背景的法人,往往是个傀儡,幕后老板有可能是放高利贷的,或者法人本身就欠了一屁股债,被债主逼着开平台,募集来的钱都用来堵窟窿或者还债了;这类平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频繁更换法人,经常是这人把钱还上了,换个人接着利用这种模式还债。

 

90后的法人并非说他们不行,从网贷的行业背景看,这里面水很深,90后涉世未深,行业经验也少,很难把控的住。上个月跑路平台中,铂利亚的老板滕海川就是92年的。

 

我知道的P2P平台法人,年龄多在30-40岁,起码有5年以上的行业背景,线下经验丰富,但未必很了解互联网;这是比较正常的,无论是经验、精力、还是阅历,正是干事业的阶段。

 

六、负面消息

任何一家平台都免不了有负面消息,有真有假,不难区分。比如论坛里常见的投资人发牢骚,抱怨利息低、提现慢、抢不到标等等,这些都正常,不回应也正常;但是涉及平台的官司,比如法人、合伙人的诉讼案件,合作担保公司违规被处罚等等,如果平台还默不作声,或是反映很慢,那就不正常了;特别是涉及法人的各类诉讼案件,要特别注意!

 

这里面有个小窍门,多和平台所在地的投资人交流,他们对平台、对平台法人了解比我们全面。就算想隐瞒,能骗过外地的投资人,但很难瞒过本地人。

 

七、平台对未来有没有合理规划

有些二三线城市的小平台,就在本地开展业务,小富即安,无可厚非;有些平台志向高远,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比如有些平台想搞加盟,那就得看加盟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风控,怎么催收等等,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否则要么是画大饼,要么一旦实施就会失控,这种例子太多了。

  

八、平台运营人员没有经验

网贷名人做运营,大家要留心,投资和运营完全是两码事。去年铜都贷"疯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铜都贷老板陈玉根还算有担当,敢于站出来;“疯子”最后也投案自首了,但并没有改变倒闭的事实。

 

如果平台客服连抵押和质押有什么区别、房押要不要他项权证、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有什么区别,这些基本知识都不知道,那我劝你趁早别投了,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九、提现困难

很多人说提现困难是平台要跑路的前兆,深以为然。如果不是因为系统升级等正常原因,造成提现延误,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应对也简单,如果平台客服说是第三方延误,你就跟他要提现的单号,这个平台肯定得给你;然后打第三方的客服电话,问问有没有这个单号,有就不用担心了,系统问题;如果没有,那就报警吧。 

 

十、待收比例是否合理

P2P平台,有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待收,都是正常的,关键看帐能不能对上。如果待收总额和已发标的总额之差不到10%,或者不到15%,都是安全的。为什么要查待收比例呢?因为发假标,就会在这上面露馅。

 

待收3000万,发标一个亿,那7000万哪去了?全部都在审核中,这未免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自融了?还是标本身就是假的?这个必须说清楚。

 

以上就是平台可能出问题的一些征兆,当然不是说有这些征兆,平台就一定跑路;但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大家还是小心为上。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米袋360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