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秋季生产

 老刻刀 2014-11-21

食用菌秋季生产

 

秋季,既是食用菌收获的季节,同时又是播种的季节,是食用菌生产比较热闹的时期。秋季出菇异彩纷呈,冬季栽培的制种如火如荼,较多品种的发菌正在进行。

一、出菇管理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降温保湿及防治病菌是秋菇出菇期管理的关键。

1、拉大昼夜温差 

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2、控制菇场湿度 

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姑蕾分化出菇盖、姑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3、创造适宜干湿差 

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潮菇子实体生长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4、保证通风 

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5、给予充足光照 

一般能在菇棚内阅读报纸上小字的光照强度即可。

6、预防杂菌感染 

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1%漂白粉溶液冲刷地板或用0.1%的来苏尔溶液喷洒防止杂菌污染。

平菇、鸡腿菇、香菇等品种,出菇阶段的重点是防虫、通风,由于该季节地下水汽的自然上升,空气湿度较重,较春季出菇可酌情减少喷水次数及用水量,10月份温度较为温和,对子实体生长发育极为适宜,但由于夜间温度偏低,虫类喜以菇棚、菇房作为避风港,因此应十分注意防治,除门窗通风口封装高密度窗纱外,在进出口路面撒石灰粉,使之成为隔离带的效果不错;此外,发现有成虫进入,及时喷药进行灭杀很有必要。但应注意,出菇期间不准使用敌敌畏。地沟式栽培的金针菇,10月份亦进入头潮菇管理,管理重点是降温,可在夜间加强通风,白天尽量不使空气形成对流,以免温度升高。9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月初即应进行覆土处理,中下旬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管理中应将作为重点,压菌水要及时、足量,配合一定的通风量迫使床面气生菌丝倒伏,并及时喷施结菇水,使该潮子实体在生长期内所需水分有一个充分的保证。但要注意,用水的具体数量应根据覆土的厚度及其含(持)水情况确定,掌握使水湿透覆土层,而又无水渗滴到基料为度。

 

出菇管理 早秋平菇: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常规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应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补水,以期获得较高产量。暴发出菇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的,可清理菌袋,及时将下批平菇转入出菇管理。9月播种的平菇,应尽量控制,使之进一步菌丝后熟,最大限度地积累营养,为10月出菇奠定基础。金针菇:大部分金针菇出菇已进入尾声,约有1/3的金针菇还在出菇。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金针菇的最大难度是水分管理,据8月调研,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不尽人意。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湿度测量时主要位置多在1.5米高度,而冷库内的温度呈上高下低状态,用水多采取地面洒水的办法,使得高层的温度偏高而湿度偏低。二是目前棉子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吸水率低,约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双孢菇:9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月中下旬出第一潮菇。注意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以利出第二潮菇。木耳类:由于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都变慢,此时不要喷水过多,以延长生长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香菇:高温型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香菇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但要注意,10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即应清棚,进行消毒杀菌处理,10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进棚。

 

 二、菌种生产

10月份是生产平菇、鸡腿菇等品种栽培种的大好季节,由于温度的原因,病虫基数降低,所以制得的菌种商品质量较高,但应注意安排好出菇季节,尤其牵涉平菇不同菌株的不同温度型,更要从种源开始把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个别单位或制种户在10月以后的季节生产菌种时,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采用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此法不可取。该种菌种与出菇栽培相同,使用效果等于用出菇袋再转接出菇袋;为了食用菌事业的健康发展,奉劝制种者切勿再用此法生产菌种,希望菇农朋友购买时认真鉴别:正常的栽培种基料为熟料,颜色深褐色,具相应韧性,菌香味浓郁;常压灭菌制得的栽培种,基料为浅褐色,亦具相应韧性,菌味浓郁;生料栽培种尽管塑料袋规格相同,大小一致,但基料黄褐、脆质,菌丝相对稀疏,菌块发散,菌香味偏淡。

 

三、栽培播(接)种

秋季栽培品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双鲍蘑菇等。秋栽的特点是品种多,栽培时间紧促。为了不误时机,适时栽培,自然温度出菇,所以必须提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早计划,早准备。秋季制袋时间较短,生产规模不宜太大,根据自已栽培条件,选择栽培品种,计划栽培规模。及早准备足够的优质原辅材料和相应的设施条件。
     2
、及早订购足量优质菌种。秋栽绝大多数都是早熟品种,用种量偏大,菇农要依据自已的生产规模到信誉程度较好的菌种场签定供种合同,以免因菌种短缺,延误栽培时间,影响栽培效益。
     3
、在适宜的栽培季节栽培。我市绝大部分乡镇适宜的栽培季节是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高海拔区域,8月上中旬开始到9月上中旬结束,早了影响成品率,晚了影响出菇。因此希望广大菇农朋友要尽早作好一切准备,保证在适宜的栽培季节进行栽培。

对于金针菇、猴头菇等普通品种和阿魏菇、杏鲍菇、杨树菇等珍稀品种的播种生产,由于各种原因,从播种至发菌直至出菇的各生产阶段,10月份基本都有,可以说,无论处于上述任何一阶段,10月份温、湿条件均极为有利,但如处于发菌以前各生产环节,如安排年底以前出菇则稍嫌晚一些,如提前备好相应的菇棚,能有效地调控温度(升),则可照常进行生产;甚至说,如出菇管理能跟得上的话,还可尽量安排得晚一点;临近元旦至春节期间,价格将会大幅上涨,即便管理费用高一些,经济效益也将会更高,这属于反季节生产的范畴。

 

四、秋季生产技术重点

每个季节,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一味生搬硬套,其结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这就是技术随季节而调整的基本概念。以秋季生产为例,简要说明技术重点如下:

  1、基料发酵,注意均匀发酵料,除双孢菇、鸡腿菇等必须进行发酵料播种的品种以外,平菇、姬菇等也有应用,多年的实践和调研告诉我们:发酵料栽培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发酵不均匀:熟化度不一,含水率不一,甚至出现厌氧发酵等各种非正常情况,因此而造成栽培效果的难以理想。因此,应注意翻堆原则:内外均匀、上下均匀,根据发酵温度和天气状况,每次翻堆应予适当补水;双孢菇的二次发酵,一定要达到温度要求,并保持规定的时间,否则,极有可能大量发生鬼伞,导致生产的失败。

  2、气温尚高,注意虫害大多地区的3月份直至10月底,菇蚊菇蝇类害虫基数一直较高,尤其粪蝇更是活跃,基料拌料或发酵期间,它们趋味而来,近料产卵,使得生料栽培时带卵播种,发酵料播种时活虫进袋或上床,发菌期间便会形成危害,导致退菌,即开始阶段菌丝浓密,而后菌丝越来越少,直至完全退菌。因此,拌料前先清理周边环境,喷洒一次药液。拌料或装袋期间,如有菇蚊菇蝇类,则喷洒药物驱杀,并尽快完成播种。

  3、湿度较大,注意防杂秋季生产,空气相对湿度及地面水分均较大,如在大棚发菌,遇有高温或通风不好,发生污染的概率相当大,这也就是早秋季节为何鲜菇上市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主要是常见的木霉、曲霉、毛霉等,熟料栽培时,链孢霉则是头号杀手,一旦形成蔓延,将导致栽培失败。因此,发菌棚启用前严格消毒,清理干净后,喷洒药物,然后揭掉草苫,令其晒棚,高温条件下,药物充分发挥作用,2天后,覆盖草苫降温,将地面撒一层石灰粉,之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入进入发菌期;发菌期间,应喷洒药物预防。注意所选药物应是无公害的,对人安全的药物。

  4、严格控制,注意剔杂发菌期间,严格进行剔杂,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将污染菌袋移出棚外,用药处理,以防蔓延。

5、长速较快,注意采早秋季气温对出菇很是合适,子实体发生较快。由于长速较快,故应及时采收,原则是采早不采晚,宁愿因采早而减少产量,也不能因采晚而使之老化。老化菇不但食用口感差,而且还浪费大量基料营养,并且,鸡腿菇等品种,一旦采晚,便会开伞自溶,丧失商品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