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识核桃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 云南省大姚县桂花镇,穿着传统服装的彝族村民正在树下捡核桃 核桃,又叫做“胡桃”、“羌桃”,原产北美、南美、欧洲南部、亚洲西部等地,是世界主要干果之一,与扁桃、腰果、榛子合称世界“四大干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核桃仁有顺气、化痰润肺、补肾壮阳之功能。 9月刚至,夕阳时分,当中国的城市从北方的平原上,一座一座沉入黑暗之后,南方高原之上的云南依然处于白昼的光芒之中。 云南,彩云之南,中国的西南部,不是传统所谓的“江南”之南,而是“南蛮”之南、“春风先到彩云南”之南。这里的平均海拔在1900米,除了西藏,这是中国版图上离天空最近的一块净土。 在昆明,总是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享受阳光鲜花,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蔬菜,连屋顶上都疯长野草,这一切让我们误以为在这片大地上,随便播下一颗种子便可以结出果实,后来,有人告诉我,云南也有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比如大姚县山区,它没有满山的稻谷蔬菜,但它依然得天独厚,拥有另一种上天的恩赐——核桃。 不识青果知核桃 云南的天亮得比中原晚些,清晨7点多,天才蒙蒙亮,三台乡外水庐村委会的村民李中秀和丈夫已经骑着摩托车从山脚下赶来帮亲戚家打拾核桃。而我们则乘车沿着盘山公路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从大姚县城来到了核桃之乡的发源地“三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山区满沟满岭青翠茂密的核桃林。 三台乡党委副书记普子平告诉我们,大姚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大姚人工栽培核桃已经有500年。至今在大姚县三台乡大箐村,还存活着一棵高29米、胸径194厘米、胸围610厘米、冠幅达1000平方米、树龄约260年的“核桃王”。这棵核桃树系乾隆年间,当地彝民在野生铁核桃树砧木上嫁接而成,历经200多年依然生机勃勃,平均年产核桃果230公斤,收入达4000多元。 而人工栽培、树龄达百年的核桃树,在三台比比皆是。 《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记载有大姚三台核桃种属,专家考证三台核桃是天然分布的物种,三台乡就是大姚三台核桃的起源地。 “三台保留的百年老树最多,这两年,随着核桃价格的不断上涨,大姚县内几乎所有的乡镇都种上了核桃树,不过,三台核桃的品质依然最为顶尖,其次则是桂花等地。”普子平说。1995年国务院授予大姚县三台乡为“中国核桃之乡”称;2001年,国家林业局又授予大姚县为“中国核桃之乡”称号。 彝族人李中秀腼腆害羞,面对外人不善言辞,她说她家去年卖了三万元钱核桃果,这对于山里人是笔不小的收入。李中秀的丈夫攀爬在一棵核桃树上,这里地势陡峭,核桃树就长在呈45度斜面的山坡上,山里人似乎天生就有攀树爬坡的本事,而对我们而言,却是第一次看到了长在核桃树上的核桃青果。 “核桃”又叫做“胡桃”、“羌桃”,原产北美、南美、欧洲南部、亚洲西部等地,是世界主要干果之一,与扁桃、腰果、榛子合称世界“四大干果”。核桃在中国的历史并不短,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胡桃》引苏颂《图经本草》说:“此果本出羌胡,植于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也就是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进来的,所以被叫做“胡桃”、“羌桃”等。李时珍也有自己的见解,说: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似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书名“播罗书”。 时至今日,却很少有城里人会知道,市场上买到的核桃实际上只是这种植物的坚果,长在树上的核桃有青色的果皮,外形很像桃子。李时珍还记录:胡桃树高丈许,春初生叶,长四五寸,微似大青叶,两两相对,颇作恶气。三月开花如栗花,穗苍黄色。结实,至秋如青桃状,熟时沤烂皮肉,取核为果。长在树上的核桃被一种外壳包裹,收取后必须让外壳腐烂后取出里面的核。 采核桃的时节 每年,等到核桃树上的青果有七成都开裂的时候,山里人便开始采摘核桃。常年与大山为伴,山里人对采摘的时机自然心里有数。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大姚核桃研究所所长杨新告诉我们,采摘过晚,青皮腐烂如泥,则青皮中的单宁会将核桃壳面污染,使内心变黑,影响品相和价格;但过早脱青,青皮较难退去,会造成劳动力浪费。杨新说,我们来得正巧,赶上农户们开采核桃之际。正常年景下,农户一般是在9月中旬才开始采收,但今年由于受年初下雪霜冻和前期干旱后期雨水过多的影响,采收较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在大姚县,每个种植核桃树的农户家都会有一把用着顺手的自制打杆,用山里捡拾的硬质竹子制成,长的四五米,短的只有两三米。大姚县桂花镇村民凌向云的打杆已经泛黄发黑,他说记不得用了多少年了。此时,凌向云家里的核桃采收已经接近尾声,只见他几步爬上一棵17年的核桃树,左脚支撑在核桃树的主干上,右脚轻轻地靠在更为柔软的枝干上,一手抓紧主干,另外一只手举着打杆敲击长满核桃青果的树丫,随着“啪啪啪”的打击声,凌向云每打一下就有成片的核桃青果窸窸窣窣落在山地里的落叶中,树底下等候的女人们快步分散开来,在铺满落叶的泥地里找寻青色的果实,顺手扔到背后的箩筐里。 问凌向云打核桃的技巧,他只说脚下的功夫很重要。爬树,对于长年累月在山间生活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费力的事,说话间,凌向云把打杆架放在两根枝丫之间,双手抱住核桃树的主干,反身从一根树杈上换到另外一根树杈,打起了另一边的青果,身手矫健。 杨新告诉我们,打核桃这种采收方式虽说自古流传下来,其实是一件危险的劳作,如今需要改良。核桃树是高大乔木,但是木质却不非常坚硬,凌向云爬的这棵17年的核桃树属于初果期,还不非常高大,在10米左右,人爬在树上还不怎么碍事,一旦树的年份更长、长得更高、树冠更大,4米左右的打杆就打不到树顶或者树冠周围的青果,农户只有爬到更危险的地方,再加上山势陡峭,一旦从树上掉下来生命堪忧。但是,如果换做更长的打杆,人根本就使不上劲,很难打下青果。 等到女人们的箩筐里装满了核桃青果,她们就会把满载的果实运回家中。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徒手将核桃从青果中逐一剥出。剥青果让凌向云的双手漆黑,杨新说这是青皮中所含的单宁作祟,两个礼拜后才能逐渐退去。虽然也可以用棍子敲开青果取出核桃,但可能会破坏品相,影响价格,而戴手套又不能剥开光滑的青皮,另外,手套的成本对农户来说又是一笔开销。 等到核桃从青果中取出洗净,再经过烘烤,这种坚果才会真正成为城市人手中的原味核桃。以往,在核桃脱了青皮洗净之后,农户会用烟熏火烤的方式直接烘烤鲜核桃,这种方式全凭农户的经验,一不小心烤出的核桃壳发黑,仁和隔膜发黄,残留火烟味,甚至可能将核桃烤焦烤坏,不仅如此,经过烟熏的核桃里面含硫,对人体不利。现今,在政府的推动下,镇里80%的农户建起了烘烤房,无烟烘烤,保持了核桃果仁白、食味香甜。 深山独有的美味 凌向云好客,捧出刚采下洗净的核桃鲜果给我们吃,大姚山区种植的是“薄壳核桃”,以前我们吃核桃时,只要将两枚核桃放在一只手掌上,用力一捏,至少其中一只会破裂,有时两只同时破碎,这样就可以取仁了。但新鲜核桃却与印象中的“薄壳核桃”不同,外壳比干果更硬、更难剥开,两个鲜核桃在手中一夹击,核桃壳未碎,汁水却浅浅地渗出来。 慢慢除去果壳,凌向云告诉我们,只有剥去核桃果肉外面的一层薄衣才能享受到真正鲜果的美味。干果的薄衣附着在果肉上难以剥除,而鲜果则不同,轻轻一撕,薄衣就顺着除去了大半,核桃嫩白多汁的果肉显露出来,咬一口,那一丝丝带着清甜香味、包含微凉汁水的果肉味道在口腔中化开,如同嚼食新鲜的水果;由于果肉上的薄衣被剥除,鲜果没了一丝苦涩味道,只剩下淡淡的甘甜,这是只有在大山中才能吃到的美味。 和三台的李中秀夫妻一样,彝族姑娘普丽也来帮自家亲戚凌向云打核桃,她告诉我们,相对于晒干保存下来的干核桃,自己更加喜欢吃新鲜采摘下来的当季核桃,镇里的核桃树一般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打拾完毕,而这段时间才是山里人真正吃核桃的季节。 杨新告诉我们,鲜核桃在采摘下来后只能保存三天,三天之后原本嫩白的果肉就会开始发黄,只有通过晒干或者烘烤的方式,让鲜核桃内的水分得到充分挥发,核桃才不至于快速腐烂长霉,这样的核桃可以保存到来年。 对于山里人来说,鲜果生吃是山神赐予当地人的美味,而对于无福享受这种奇妙口感的城镇人来说,干核桃蘸蜂蜜则是取而代之的美食。盛一小碗当地产的野坝子蜂蜜,干核桃肉在小碗中轻轻一蘸,苦味和甜味在味蕾中争相显现,夹杂着干核桃的爽脆嚼劲,竟让我分不清楚与鲜核桃相比到底哪种味道更为好吃。而野坝子蜂蜜蘸核桃也当仁不让成了当地人只招待最尊贵客人的礼遇。 杨新说,大姚核桃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脂、高蛋白,所以吃起来不会起腻。正宗的大姚核桃,在家里藏一年都不会有异味。虽然,新疆、山东同样生产核桃,但是,大姚的核桃与它们比起来皮更薄,吃口没有涩味,这是由于大姚核桃果肉外面那一层薄衣的单宁较低。“正宗的大姚核桃103个一公斤,果形端正,所以又称103果。”杨新说。 杨新出生在坝区(也就是大姚县的平原地区),他听父亲说,由于山区片(比坝区海拔更高的山上)冷凉的气候环境,生活在山上的彝族人家无法种植水稻等作物,一年的粮食不够吃。当时,彝族人家会捡拾自家的核桃来吃,大姚核桃蛋白质含量高,对山里人来说是营养的补充,除了自己吃,他们会赶上几天的山路从山上带下一些核桃到坝区的乡镇来换大米等粮食。 那时候,对于生活在山区的彝族人来说,经济来源主要来自自家的核桃树。那时候,有人去老乡家做客,他们便会随手捧出一些核桃来招待。 “现如今,核桃价格看涨,老乡会把核桃卖了,然后买回来一些比较好的奶糖给一般的客人吃,而只有对尊敬的客人,老乡们才会捧出核桃来,至于蜂蜜蘸核桃、苦荞粑粑则是留给最至真的朋友。”杨新笑着说。 我们在凌向元家待到中午12点钟,杨新拉着我们赶紧往山下走,杨新告诉我们,山区人好客,如果我们不走,凌家就要开始做饭了,女人生火烧菜,男人喝酒陪客人聊天,这一吃就要到晚上才能走得了。 这顿饭也是凌家为了款待前来“换工”的亲戚朋友而准备的,村里的农户们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但是一旦到打核桃的时节,亲戚朋友就会来帮忙,自己也会到亲戚家帮忙打拾核桃,在这个过程中农户之间增进了感情,作为感谢主人家留过来帮忙的朋友吃吃饭、喝喝酒,地方上叫做“换工”。 山民们之间的感情淳朴,“换工”并不给对方开工钱,他们交换的是各家收获的喜悦。 被遗弃的核桃宝贝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村民在核桃树上打核桃,这里的核桃树大多长在陡峭的山体上。本版图片身体周刊记者张新燕 核桃,是一种符合都市人健康标准的坚果,但很少人知道,核桃其实全身都是宝,有一些被都市人遗弃的宝贝药用价值极高,这是只有山里人才知道的养生秘诀。 大姚山区物资贫乏,但这也造就了山里人的医学智慧。核桃,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是一种符合都市人健康标准的坚果,但很少人知道,核桃其实全身都是宝,有一些被都市人遗弃的宝贝药用价值极高,这是只有山里人才知道的养生秘诀。 世人不识分心木 杨新告诉我们,核桃全身都是宝,核桃肉自不必说;核桃青果的果肉能够入药,提取其中的单宁能够做成纯天然的染发剂;核桃的外壳可以做成活性炭。 除此之外,一般人吃核桃的时候还会扔掉一样宝贝,那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药材——分心木。将核桃敲开,在两瓣核桃仁之间可以看到一片薄薄的、状如蝴蝶的木质东西。因为它在核桃的内心,将两瓣核桃仁分开来,因此被命名为核桃“分心木”。 杨新告诉我们,分心木对于治疗失眠有奇效,如果有长期失眠的毛病,将三克核桃分心木泡水,早晚各喝一杯,特别是晚上睡觉前一小时要喝一杯,对于治疗失眠症很有帮助,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见效。“分心木泡出的茶水味道像普洱茶一样,非常好喝。”杨新说。 分心木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补肾、固肾、”,治疗“尿频、尿多、腰酸”,还可以“活血、补血”,而且喝这个没任何毒副作用。有的男士经常喝这个,本身阳痿的毛病也不知不觉康复了。因为核桃分心木是固补肾气的好东西,对于遗精滑泄有极好的治疗作用。老年人腰酸腿疼,长期喝水泡核桃分心木,也会缓解和康复。 此外,它还可以活血、补血。女人冬天手脚冰凉,喝核桃分心木泡的茶也会看到奇效。对于女人的经期不正常、白带过多、尿血、崩漏等都有好的疗效。 只是要积攒分心木很不容易,就算在核桃之乡,分心木还是很难得的宝贝,我问大姚县龙头企业广益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是否会收集这种可贵的药材,他说收集起来太麻烦,要手工一个个剥开核桃取出这一小瓣分心木太费人工。杨新告诉我们,有些生产核桃的龙头企业老板,自己会把分心木留下来喝,由于产量太少一般不卖也不送外人。 核桃花也做菜 除了核桃以外,核桃花是山里人餐桌上另外一种外人吃不着的美味。 杨新告诉我们,核桃花是将野生新鲜质嫩的核桃花,去掉须花色泽部分,留下天然绿色的核桃花朵嫩茎,长约十几到二十厘米不等。 有人只知核桃仁的营养,却忽略了核桃花还可以制作特色美食。近年来,随着核桃花被人们所认知,有些专业机构的专家开始研究核桃花。从研究发现成果来看,这种生长于云南大姚海拔1400米到2400米高原大山里的核桃花,富含人体所需植物脂肪油(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的甘油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营养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也是一种特色美食。 “一般在市场上购买的干核桃花,我们要事先放入开水中,用小火浸煮30分钟后,再温水洗干净备用,当地人还会拿核桃花来做菜,核桃花拌香椿,和桃花与当地腊肉同炒,折耳根炒核桃花都是当地人爱吃的菜,有人说多食核桃花能够改善骨质增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核桃花了。”杨新说。 此外,核桃的枝、叶熬成汁水能够治疗皮肤病;用核桃青果,特别是铁核桃的青果泡酒,一罐白酒放三枚青果,能够治疗胃病、孕吐,这是彝族人告诉杨新的土方。 核桃仁的药用 杨新曾经碰到过一个研究核桃的老专家,70多岁的时候还能够到4000多米海拔的迪庆,没有不适反应,人家问他为什么身体这么硬朗,他说他的秘诀就是每天吃三颗核桃,核桃有乌发和净脑的功效。历代医学家均视核桃仁为治疗疾病的上品。 核桃仁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核桃仁有顺气、化痰润肺、补肾壮阳之功能。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核桃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健忘、耳鸣、尿频等症。 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 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核桃的仁很像人的脑子,有明显的沟槽,在核内有不明显的槅。胡桃仁的含脂量高达60%,现代多用于糕点的辅料,而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优良的药材,李时珍以为其核仁“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便,去五痔。捣和胡粉,拨白须发,内孔中,则生黑毛”。 李时珍曾经记载过北宋大学问家洪迈的故事:洪迈患有严重的“痰疾”,但皇帝又要他每天晚上在宫中做伴,于是皇帝给洪迈开了一处方——“以胡桃肉三颗、生姜三片,卧时嚼服,即饮汤两三呷,又再嚼桃,姜如前数,即静卧”,洪迈“如旨服之,及旦而痰消咳止”。 李时珍还刻了一秘方:溧阳洪辑幼子,病痰喘,凡五昼夜不食乳。医以危告。其妻夜梦观音授方,令服人参胡桃汤。辑急取新罗人参寸许,胡桃肉一枚,煎汤一蚬壳许,灌之,喘既定。明日以汤剥去胡桃皮用之,喘复作,乃连皮用,信宿而廖。李时珍还讲:“此方不载书册,盖人参定喘,胡桃脸皮能敛肺故也。” 种核桃的山里人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云南是一个烟草大省,但是,在桂花镇和三台乡没有种植烤烟的农家,这里的支柱产业、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核桃。 大姚县林业局产业办的丁娜告诉我们,核桃为山里人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如今,他们不用再像坝上的男人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更愿意在家和家人朝夕相对,守着核桃树,等待它们长大,开花,结果,变出坚果来。 返乡的核桃大户 年轻时候的凌向云也曾离开桂花镇到昆明去打工,帮别人看护果园的工作做了两年,收入不济,再加上离乡背井,无法和亲人一起生活,让他很是郁闷。 杨新回忆说,1998年开始,大姚县成立核桃干果基地,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核桃产业,鼓励农户种植核桃。核桃树在三台、桂花等乡镇是上天赐予的优良品种,1998年的时候核桃已经卖到了每公斤11元,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已是天价,看准了这一点,凌向云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家乡桂花镇。 凌向云的核桃林原来长满了野草,他和彝族妻子盖了些田房(田边简易的房子),便开始种起了核桃树。 一棵核桃树,一年挂一次果,但第一年栽种的幼树并不挂果,待自家核桃林第一次结出青色的果实,凌向云整整等了八年。“凌家的核桃林属于管理得当的,种法不当,核桃树可能十年都不会挂果。”丁娜说。 由于核桃树八年之内没有产出,凌向云只有套种其他作物,也就是在核桃幼树边栽种诸如玉米、花椒等作物来维持生计,这笔收入并不高。前八年的时间里,凌家仅靠每年800元的收入维持生活。 勤劳和等待终于迎来收获,如今凌向云家里1100株核桃树已经有稳定的产出,这为凌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如今干核桃的价格已经卖到了每公斤40元,新鲜的核桃则是每公斤20元的价格,10年左右的核桃树属于初果期,这个时期核桃树的产量并不高,25年以后的核桃树才能真正进入盛果期,凌家的收入还会有稳定的增长。”丁娜告诉我们,如今,凌向云和自己的彝族老婆还有两个子女,直接把家安在了自家的核桃林旁。 “虽然,云南是一个烟草大省,但是,桂花镇和三台乡没有种植烤烟的农家,这里的支柱产业、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核桃。”丁娜告诉我们,“如今,大姚县几乎所有的乡镇,特别是三台和桂花都会种核桃,不种核桃的都是‘懒人’了。” 在杨新看来,现在,拥有许多核桃老树的彝族人家和早年种植核桃树、如今成为核桃大户的农户,幸福指数比坝区人要高。他们不需要再像大多数的坝区男人一样外出打工,核桃农户可以一家人朝夕相处,经营自家几亩核桃林,产生的收入基本够他们平时的生活;他们之中基本没有留守儿童,也没有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家中无人照应的情况。 不善言辞的凌向云有两个孩子,一子一女,说起女儿凌向云有些自豪,他告诉我们大女儿读书很好,现在大姚重点中学“大姚一中”读书。大姚一中面向楚雄黎族自治州所有的县招生,大姚县里,特别是高山片区的孩子在家都讲彝语,学习汉语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学习一门外语,他们能够考上这所中学特别不容易。 不仅读书好,女儿还很勤劳,很小就会跟着父母在田里帮核桃树除草,捡拾从树上打下来的青果。凌向元说女儿想读书,以后想考沿海城市的大学,去外面看世界。 杨新告诉我们,桂花、三台等乡镇和县城离得近,虽然还是以彝族人居住为主,但是大都已经汉化,在他们的概念里,娃娃读书读得好可以走出大山是有出息的表现。 笑容无关收成 我们准备离开三台乡回到大姚县城的路上,经过一户背靠大山的农家,主人家和盘山公路隔开一条小溪,溪上架着一座木制的小桥,桥底下潺潺的溪水,门口两边种植两棵粗壮的核桃树,树冠越过屋顶,似给这个家庭以庇佑福荫。 我们叫门,主人家是一个中年大爷,名唤张古寿,胖乎乎的脸蛋,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的笑,哈哈哈、呵呵呵的让人立马感受到大山里人的爽朗。张古寿告诉我们,门口两棵核桃树是自家的福根,和自己同岁,有50年的历史。 走进张古寿家里,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庭院晒着刚刚掉下的核桃坚果,院里还种着山里的叶叶红,庭院左边是主人家的客厅和卧室,右边则是核桃的烘烤房和猪圈。张古寿养了八头猪,他说卖了三头,现在还有五头猪卖不掉,他告诉我们,猪还有另外一个用处,将山上落下的松针铺在猪圈里面,猪吃喝拉撒都在这些松针上,这就是核桃树最好的天然肥料。 张古寿家里有200多棵核桃树,长在家对面的高山上,这两天核桃青果会自己从树上掉下来,一个人在家的张古寿天天早上6点多钟爬起来,走到自家的核桃林里捡掉下的核桃,他说6点过后,山上的摩托车就多了,他不怕人捡核桃就怕果子被摩托车压坏掉,糟践东西。 生活在大山上的人民风淳朴,杨新告诉我们,就算农户出门干活也不兴锁门。在山里,家家都有自己的核桃树,自己采收自己的核桃树是一项不成文的村规民约,不存在偷核桃的问题,山区片的农户都很团结,如果遇到外面坝区的人跑来偷采核桃的情况,全村人都会出动。 曾经在桂花镇就发生过一件事情,早上起大雾,坝区有人乘着大雾去偷采核桃,被放羊的农户看到,回去通知了整个村落的人,把坝区的小偷用绳子捆起,捆了一晚上,第二天才把人放走。 张古寿家里四口人,两个姑娘,大女儿读书读得好,现在大姚县医院当医生;小女儿就嫁在隔壁的村子。这两天大女儿生娃,张古寿老婆到镇上帮着带孩子去了,他说当天两个女儿和老婆就会回家帮忙自己打核桃了。 今年是收核桃的小年,在核桃要发芽的时候正好下了一场雪,把核桃树的芽子给冻死了,再加上2月到5月份是旱季,张古寿说,今年的收成并不好,有些核桃没有结果,就算结出果实的核桃果形也小,可能就卖个几千块钱,但是,张古寿还是整天笑呵呵的,他说从小家里人都是这样爱笑,就算收成不好也要高兴,钱有就最好,没有也没有办法,家人都在一起就好。现在姑娘都离自己不算远,大姑娘时常来看自己,带来山下的菜和食物,小女儿就在隔壁村,想她们了就去看她们。 彝果子下山记 屠俊 晨曦中,透过薄如纱衣的晨雾,远方的山峦如含羞的少女一般,隐隐约约映出轮廓,安详的“核桃之乡”云南大姚山区里,一种坚果被当地人称呼为“神果”,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彝族人还赋予它另外一个亲切的称呼——“彝果子”。 这里,因核桃而远近闻名,也因为这种坚果,原本贫困的山里人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核桃离开山区来到城镇,但有关核桃的故事却留在山里,婚嫁、乡情,这里的故事围绕核桃展开,这就是大姚核桃生存的所在。 彝族“神果” “山上下雨又起雾,满山满菁雾烟升,下雨刮风风再大,早也习惯这日子,风雨雾很美妙,太美,真好。”这是彝族歌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小调。在中国古老而富饶的广阔土地上,有一个叫做云南大姚的美丽地方,生活在大姚山区的彝族人民从小能歌善舞,他们喜欢用歌声表达情感、追忆历史、记录生活。 云南省大姚县文化馆馆长白平告诉我们,在彝族的创世史诗、百科全书——《梅葛》中,彝族的“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口耳相传记载了在“宇宙洪荒、开天辟地、造人造物”时代,大姚就生长了核桃树,大姚的先民们把核桃奉为生命“神果”,而这就是如今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姚核桃。 “很久以前,彝族山区仅能种植土豆、玉米、荞麦等农作物,粮食不够吃,从树上掉落的核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且易于储存,彝族人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们得以果腹的一种神果,他们将这种果实称为‘彝果子’。”白平告诉我们,“现如今,核桃的价格越来越贵,对于山里人来说卖核桃果的收入逐渐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会发生很多与核桃有关的故事,而如今的彝剧也会取材于核桃与山里人的故事。” 彝剧是产生于楚雄彝州的一个新兴的民族剧种,是彝族戏曲的一个剧种,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世纪50年代在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012年大姚县林业局就曾经排演过一出彝剧,名叫《核桃寨的故事》,讲的就是在一个彝族姑娘出嫁的一天,村里的两个年轻小伙子阿火和阿牛要去村口砍一棵百年老核桃树,围绕核桃树归属产生争议。 大姚县林业局产业办的丁娜向我们解释,现在大姚山区农户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核桃树,老树处于盛果期,产出是新树的好几倍,所以原本一些核桃老树的归属问题也会成为山里人发生矛盾的原因。 丁娜告诉我们,现在的彝族人在丰收后,核桃如果卖了钱,当家的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去大姚县城或者大理等城市吃没吃过的食物,看没见过的新鲜玩样儿,这成为山里人主要的消费,核桃让贫困的他们有机会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让他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 大姚人爱说核桃,唱核桃,演核桃,因为核桃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值得信赖的“铁杆庄稼”,也正是大姚人对核桃的这份“情意”,才有了大姚人以核桃传情、用核桃象征美好爱情的习俗,而核桃树做嫁妆也逐渐成为大姚山区的一种民风民俗。 核桃树做嫁妆 大姚县林业局的司机李学文曾经下乡在彝族山区生活过一段日子,他告诉我们,彝族人家一到孩子的婚嫁年龄就开始分核桃树。城里的女儿结婚,父母会给女儿一笔压箱底的钱作为嫁妆,而山区乡镇嫁女儿一般都会以核桃树作为陪嫁,核桃树不仅成为山区女儿出嫁后的一笔生活来源,也象征着父母对女儿婚姻的祝福。 婚嫁,在彝族有自己的风俗。白平告诉我们,较重视缘分相爱的青年男女通常会以唱彝族玛嫫诺小调、吹树叶、吹响蔑的方式互相传达爱慕之意,并通过“爬草楼”的方式试婚。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彝族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婚姻一旦确定,家庭随之建立,但是不举行结婚仪式,等生第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才正式宴请酒席,“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 “今天我要上你的草楼,明天我要上你的草楼,天天都要上你的草楼,直到你爱我为止。”彝族男子会在自己心爱人的草楼下用彝语彝腔唱起情歌,歌声在大山里回荡、宛转悠扬、他们的爱情炙热直接,他们用歌声试探着小姑娘的心事;小伙子希望用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乡音打开爱人的心房,爬上草楼。“我心爱的姑娘,喜欢、喜欢、真喜欢;爱你、爱你、真爱你,我心上的姑娘。” “我心里想的只有一个人,我心里面挂的只有一个人,小伙子。”小姑娘同样也会用彝歌对爱人唱出心事。 “你想念的小伙子来到了,小姑娘,你想念的小伙子来到了,小姑娘。” “我们两个相互想念好喜欢,小伙子,我们两个相互挂念好喜欢,小伙子。”就在小姑娘草楼下的对唱中,小伙子和小姑娘一来一回互诉衷肠,爱情之火随之点燃。 “我们两个相互想念,心里跳得慌,我们两个相互挂念,心里太开心;我们彼此都有你,非常快活,阿哩哩阿阿哩哩哩阿。”小伙子如能爬上小姑娘的草楼、一段美好姻缘就此结成。 在我们到达三台乡的时候,彝族老人杨又秀正在捡拾儿子从树上打下来的核桃,我们向她求证彝族的婚俗文化,80岁的杨又秀告诉我们,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兴爬“姑娘房”了。我们开玩笑说,那她和老先生是不是因为“姑娘房”结缘,老人显得有些害羞,但微微颔首,眼中却含有泪光,似乎在思念故去的亲人。如今老人和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丈夫和媳妇都相继离世。她家的核桃树就种在路边,而家离核桃树有20分钟的路程,核桃装满箩筐,杨又秀就该徒步将果子背回家中了。 丁娜告诉我们,像桂花、三台等乡镇,由于离开县城比较近,汉化的程度已经较高,很多年轻人渐渐只讲汉话、云南话而不讲彝话,不过对于离开大姚县城更远的彝族村落,比如铁锁乡,95%以上都是彝族居住,即使有汉族人也是进去通婚,在那里大部分彝族人家还会保留原始的传统,他们住垛木房,他们有自己的婚嫁传统和生活习惯,他们更不愿意离开大山。 丁娜说起自己周围发生的一个故事,同事下乡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山区片的姑娘,结婚的时候岳父就送了几棵核桃树、几头黑山羊给他们作为女儿的陪嫁。丁娜告诉我们,如今,坝区片的青年和山区片的青年结合已经越来越多,虽然爬“姑娘房”的风俗渐渐消失,但核桃树做嫁妆却越来越流行了起来。 从大山到城市 李学文告诉我们,每年到了核桃收获的季节,县里县外的大小厂商就会来到大姚山区问老乡们收核桃。彝族人长在山里、性格豪爽、喜好饮酒,他们一般不会把核桃卖给生人,想把大姚的核桃运下山,就必须先和他们交朋友,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喝上几顿酒。 李学文说,现在将核桃运下山可简单多了,以前山里没有公路,老乡人背马驮几天才能把核桃运到山下。我们见识过大姚山区的盘山公路,有些路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两边都是悬崖,这被当地人称为“孟婆桥”,足以表现这些公路的凶险;但是,李学文说,五六年以前很多地方的路况比这还差,2000年以前大姚县很多地方基本还不通公路,车没办法开,以前坝区的人要去到三台等山区得走上三四天。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村民们只能用马或者骡子把核桃驮下山,收核桃的人则等在车能够到达的地方,两厢会和、进行交易,就这样山上的“彝果子”艰难地来到了山下。 9月初,大姚广益发展有限公司的工厂已经开始大批量核桃加工,相对于农户的核桃加工工序,现代化工厂的清洗机设备把核桃外壳麻点中的杂质洗得更为干净,电脑控温设定的恒定温度使核桃的色泽更为均匀,经过一天一夜的烘烤,核桃干果便可出炉。 核桃离开大山,城市里的人除了喜欢吃原味的晒干果肉,还喜欢让核桃带上其他的味道——椒盐、麻辣、五香各种调料让核桃变幻出不同风味。核桃榨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标准,核桃做成的核桃露则成为更为甜腻的饮料。 大姚华盛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丽华也是三台人,她说自己的亲人如今都还在三台山区,兄弟姐妹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回到了山里,只有她留在了县城,现在,每年一到了核桃成熟的季节,家里人都会将新鲜的核桃带来给张丽华吃。 张丽华回忆,自己小的时候住在山区,那时候,村里人就会用核桃榨油,首先把麻籽或核桃,用传统的水碓或脚踩碓舂成细末状,把麻籽细末放入木甑里蒸熟后,装入麻布袋子里,放在榨油架板槽中心,根据油料的多少,用竹圈套在袋子上,把压油板放在袋子上,安放大小木塞后,在榨油架前侧有一个缺口处,放一个小盆备装油,左右各站一个人手持大木榔头,敲打木塞,瞬间就嗞嗞作响流淌出清凉的核桃油。 如今,核桃油的营养和价格被认为可以和橄榄油比肩。张丽华说除了核桃油,自己家里还会将核桃用石磨磨成浆汁,这就是核桃露的原型,浆汁加上些蜂蜜,既香又甜,这就是儿时自己最爱的家乡味道。 彩云之南核桃之乡的探访即将结束,我们登上了回程的飞机,在飞机餐的餐盒上我偶然看到了一首家乡上海的民谣: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葡萄四斤壳 吃侬肉,还侬壳 张家老伯伯, 问侬讨只小花狗。 在上海的方言中,“核”的发音与方言中的“活”相近;同时,上海方言中“大”与“杜”相近,所以“大核桃”读出来的音接近于“大葡萄”,童谣口口相传,也许就把“核桃”误传成了“葡萄”。 我们小时候误以为这个“葡萄”是葡萄的意思了,心里纳闷为什么“葡萄”会有这么多斤壳,长大后才知道民谣里的“葡萄”肯定不是葡萄,它从山里来,带着山里的味道。 核桃的吃法 罗燕倩 如果将核桃作为日常的一种营养食品食用,那么该适当减少其他脂肪摄入,以避免热量摄入过高。不少临近考试的人会猛吃核桃,以期能加紧补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表示,“这其实是个误区,核桃虽然确实具有补脑的功能,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长时间坚持食用。” 核桃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虽然味美,营养价值高,但同时,核桃脂肪含量也很高,吃得过多必然会因热量摄取过多造成身体发胖,进而影响正常的血糖、血脂和血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表示,人们可以将核桃作为日常一种替代零食的营养食品食用,坚持每天吃一点,细水长流地进食,不但可以起到健脑、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还能抗癌,但如果吃得过多,反而容易上火、发胖,甚至伤身、血糖升高。 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和孕产妇尤其要控制核桃的摄入量,每天吃一小把核桃仁,也就两个大点的核桃。 补脑的误区 核桃和很多坚果一样,属于植物的种子,营养价值非常高,是食疗佳品。据高键介绍,核桃中的磷脂和亚麻酸,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可以很好地预防老年痴呆症。 而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具有防治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功效,核桃中的抗氧化剂则具有抗癌的作用。 除此之外,核桃中还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如矿物质钾、钙、镁、磷、锌、铜、铁以及维生素E、B族维生素。 核桃虽好,但切忌急功近利。不少临近考试的人会猛吃核桃,以期能加紧补脑,“这其实是个误区,核桃虽然确实具有补脑的功能,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长时间坚持食用。”高键解释道,因为核桃补脑是个长期代谢过程。大脑细胞不能再生,只能靠新的不饱和脂肪酸来参与代谢更新,代替脑细胞膜上被氧化了的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亚麻酸被吸收之后,可以在体内转化成DHA和EPA,然后运输到大脑参与大脑细胞膜的代谢过程。由于代谢更新的过程时间长,一般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见效。 因此高键建议,人们应该坚持每天吃一点,细水长流,特别对于孩子,只要牙齿发育好之后就可以咀嚼着吃。家长更可以将核桃代替甜饮料、膨化食品来作为孩子的日常小零食,长期坚持,不但有利于智力的发育,对于保持记忆力等也很有帮助。 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小宝宝,不少准妈妈都会在孕期有意识地多吃些核桃,然而核桃含油脂高越吃越香,于是很容易造成长期过量进食。 “核桃所含的脂肪,虽然是有利于清除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但脂肪本身具有很高的热量,如果过多食用又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话,就会转化为人体脂肪储存起来,结果适得其反,孕妇吃成了大胖子,宝宝一不小心被吃成了巨大儿。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则会血糖升高。一般来说,每天服用一小把核桃仁,也就是两个大点的核桃。这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有一定好处又不会造成负担的摄入量。”高键说。 挑选和食用 如果将核桃作为日常的一种营养食品食用,高键认为,那么该适当减少其他脂肪摄入,以避免热量摄入过高。如每天在其他的饮食中可以减少油的用量,如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一些油炸食品。 “如果自己常常吃起来就控制不住嘴,也可以把核桃捣碎,加入凉拌菜。这样既能减少菜本身的用油和用盐,也能增加风味。”高键说。此外,核桃还可以加在粳米中煮粥或与黄豆一起打成核桃豆浆。 有些人吃核桃时因为不喜欢其苦涩的口味而将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剥掉,高键则提醒,这样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营养,核桃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多集中于这层薄皮上,虽然其口感有些涩,但若为养生考虑,还是尽量不要剥掉这层薄皮。 若是要长期作为零食食用,高键更倾向于吃原味的生核桃。“没有加工过的带壳生核桃会保留更多营养,且容易保存,烤制过的核桃更易酸败、变质,且易上火。”而去皮加工好的各种核桃仁制品虽然食用方便,但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添加过多油、盐、糖,而整个加工过程也会掩盖核桃本身的不新鲜。 至于核桃的挑选,高键则认为人们购买时可以多样化地选择,“经常换换不同产地的核桃。同样是核桃,但也会因为土地、气候、品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吃不同产地的核桃既能够吸收更全面的营养,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风味。” 重新鲜防霉变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核桃等坚果类的食物很容易产生霉变等问题,稍不注意,就会损害健康。 高键表示,核桃和很多坚果一样很容易遭受霉菌的侵染,其中对人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引发的霉变,它能引发急性中毒,损害肝脏(如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中毒者会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及肝区触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甚至抽搐而死。因此,购买核桃时一定要选择新鲜没有变质的核桃。 同时,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但也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的问题。高键坦言,这些变质很容易辨别,一般人都能通过细闻或是品尝来发现。如果闻起来有异味(脂肪酸败引起的哈喇味),或吃到嘴里有一股怪味,产生刺喉的辛辣味或是苦味,就提示坚果果仁酸败或霉变了,“即使看起来没有变质,也不要食用。如果已经吃进嘴里了,不但要吐掉,还一定要漱口。这样才能把有害物质及时排出。” 外来核桃的冲击 屠俊 核桃,如今成为大姚这个贫困县里山区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大姚亿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丹凤告诉我们,近年来,美国核桃的集约化管理让其产量剧增,大姚核桃从原先的出口大户转变为如今国内市场也被外来核桃大量侵占。 传统种植受到挑战 王丹凤告诉我们,如今,在上海市面上最常见到的核桃是新疆核桃和美国核桃,新疆核桃的品系和大姚核桃不同,5年就能够挂果,盛果期在30年左右,最多到40年,树就要砍掉;而大姚核桃挂果最早要8年最晚要13年,盛果期能够达到100多年,所以在大姚当地,有很多百年老核桃树依然在挂果,而且,大姚核桃树年龄越长、核桃品相就越好。 王丹凤所在的公司在大姚当地是第一家将核桃出口到海外的企业,她告诉我们,2007、2008年,大姚核桃出口较多,自家企业的出口额大约在500万美元左右,但是,从2008年以后就一颗核桃都没有再出去过了。原因就是美国核桃的冲击严重,在集约化种植之下,美国核桃的成本大幅低于大姚核桃,非但没有大姚核桃出口,美国核桃如今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王丹凤说自己的父亲曾经参观过美国的核桃种植园,从拍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内的核桃种植技术还是大幅度落后于美国,在大姚当地,山民采摘核桃主要靠爬到树上然后用打杆去敲击核桃枝干让青果掉落,接着再去一个个捡拾青果;但在美国,有专门的核桃采摘机器,工人将装有机器的车子开到核桃树边上,机械手会震动核桃树,核桃果就自然掉落下来,然后有类似于扫地机一样的机器将核桃果集中收集起来,再用机器进行脱壳。 虽然政府也在大姚当地推广集约化管理,但是大姚的核桃分散在山间,实行集约化管理比较困难,农户只能做到定期浇水、除草、防虫害等;相比较,在美国的核桃园,几百上千亩的核桃林密密麻麻连片种植,长在一马平川的农场里,每棵核桃树不超过三米,就算遇到干旱,他们也会计算好每天的浇水量;除此之外,农户会定期修剪核桃树,虽然芽越多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多,但是,结出的果子反而会小,因此,在美国的核桃园,对于每根枝杈上的芽数量,是有标准的。 据王丹凤所说,对于大姚核桃的生长,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缺水。三台乡党委副书记普子平告诉我们,大姚山区的村庄分布比较分散,因为时不时有干旱,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人家,农户家里会架上水管,用压力池将山泉水压到村民家里,政府也会组织帮助村民修建水池水窖,帮助农户在雨季的时候收集雨水,等到旱季的时候可以用水窖里的水灌溉植物。不过,王丹凤说,即便如此,大姚当地缺水的情况依然严重,虽然政府会帮助农户建立蓄水池,以防干旱,但是,也得看天,有的年景特别干,蓄水池也蓄不了水。 “但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也有好处,虽然,在大姚种核桃只能靠老天爷帮忙,但这样长出的果子,不用担心是转基因,农户施的基本是农家肥,也没有经过更多的人为工序。”王丹凤说。 今年是核桃的小年,王丹凤担心,去年冬天的下雪霜冻以及今年年初的干旱会不会让今年核桃的产量骤然减少。 美国核桃的优势 除此之外,核桃价格也是一个问题。王丹凤告诉我们,在美国的核桃园,一棵核桃树最多能够结出五六百公斤的核桃鲜果,而在大姚,核桃树分布在山林里,一棵核桃树最多只能结出35公斤的鲜果,是美国核桃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由于产量大,美国核桃更加具有价格优势。 “不过,相对于美国核桃,大姚核桃具有更为低脂、淀粉含量较低、蛋白含量较高、吃口无涩味的特点,我们想把大姚当地这种原生态的坚果做好,但如今生意却越来越难做。”王丹凤说。 “大姚核桃属于瘦果型的核桃果,相对于美国核桃个小,很多受众宁愿买个儿大的坚果,而且价钱也便宜;另一方面,在很多经销商看来美国核桃的利润更高,所以会加码推销美国核桃。但是,不管是美国核桃还是新疆核桃,如果你摇一下,他们的果实和果皮都会因为撞击而发出‘哐哐哐’的声音,而大姚核桃则不同,果肉和果皮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王丹凤说,“另外,很多美国核桃进入中国市场都是走‘灰关’,通过广西那边的边贸进来,有些还没有合法手续,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的美国核桃有些是没有经过筛检的,比较危险。” 王丹凤说,以往从9月份开始大姚核桃进入市场一直到圣诞节以前,生意都会很好,但2009年以后美国核桃进入中国市场,对市场的冲击很大,现在,大姚的核桃只能做到11月份,11月以后美国核桃已经采收完毕,通过船运拉到了中国,大姚当地的企业如果当年的收货价格高,11月份以后就只能干看着。 “这两天是厂商向农户收核桃的季节,假如这两天我们收上来的核桃价格低,那么11月份以后还能够和美国核桃抗衡,而如果这两天收上来核桃的价格高,那么11月份以后市场就是美国核桃的天下了。”据王丹凤说,这个价格也存在玄机。 被炒作的价格? 王丹凤说,自己从小看着父亲做核桃生意,看着这些年核桃行当的风云迭起,有时她会觉得有双无形的推手在暗定核桃的价格。 2010年的时候,王丹凤刚刚大学毕业,和父亲去参加美国人举办的核桃大会,当时是5月份,父女俩和在中国本地做外贸的前辈聊天,“那时候他们就传出消息说:那年云南干旱、核桃产量减少、价格要上涨。”王丹凤说,“当时作为产地方的我们都不知道核桃要减产,他们就给所有的人洗脑,后来等到9月份收核桃的时候,大姚当地的企业从农户那里收上来的核桃价格是每公斤39元,一个半月以后美国核桃上市定出的价格是每公斤25元,大姚核桃的价格立马跌到了每公斤28元,当地农户是赚钱的,但是,要不是当时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很多大姚当地的企业大都在那一场‘价格大战’中血本无归。做核桃这些年,我总觉得核桃有可能也会像炒豆子、炒大蒜一样被人为地炒作一番,我们现在就稳着,该做什么做什么。”王丹凤说。 1999年的时候,王丹凤的父亲开始将核桃带入大城市,王丹凤记得当时父亲扛着麻袋和县里的供销社员一起将大姚核桃带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老奶奶很喜欢买他们的核桃。 王丹凤说,自己本科念的是农林经济,研究生念的是行政管理,自己从小看着父亲做核桃企业,现在看一眼核桃就能辨别出核桃的原产地;原先毕业以后,王丹凤也想过去银行或者当公务员,但是,父亲跟王丹凤说,核桃这项事业都是上一辈人在做,如果下一辈不喜欢,大姚的这张名片可能就要消失了,王丹凤才最终决定进入父亲的企业。 王丹凤告诉我们,如今大姚核桃还是势单力薄,农户靠着核桃过活,政府也希望核桃价格卖高,这样,农户的生活才能够有所保障,但是,市场又有美国核桃的冲击,价钱根本不敢往上提。也有很多经销商跟王丹凤提过,让她搞一些美国核桃来卖。王丹凤说,搞到美国核桃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连大姚当地的企业也不再卖大姚的核桃了,那这种原生态的好东西真的要消失了。 “我们也可以从美国搞些核桃来赚差价,也许比卖当地的核桃赚钱更多更快,但大姚本来就是一个贫困县,现在,核桃已经成为当地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大姚当地核桃的品牌打不出来,农户们的核桃卖不掉,就还会继续贫困。”王丹凤说。 ![]() 村民在核桃树上打核桃 (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村民在核桃树上打核桃,这里的核桃树大多长在陡峭的山体上。) ![]() 云南省大姚县桂花镇,村民凌向云和妻子一起,在家中给新鲜核桃脱皮 ![]() 村民的双手因为经常剥核桃,已经被染成黑色 ![]() 左边是胖形果的漾濞核桃,右边为瘦形果的大姚薄皮核桃 ![]() 80多岁的彝族老人杨又秀 (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80多岁的彝族老人杨又秀正在收集核桃果实,她的身后是正在打核桃的儿子。) ![]() 云南省大姚县一核桃加工厂,核桃果实正在进行自动化清洗 ![]() 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晾晒采下来的核桃 ![]() 核桃工厂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核桃分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