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III

 陶戊 2014-11-21

拉芙娜·莉娜,现藏罗马国美术馆

        经过前面的古希腊罗马介绍,相信大家对万神殿已非常熟悉。那是古罗马信仰的中心,是奥林匹斯万神的聚居地,就是万神之神的地方,长眠着仅有的一个血肉之躯——拉斐尔。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名留青史的英雄,帝王举不胜举,纵然是对艺术的褒奖,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欧洲,耀眼的明星也绝非只有拉斐尔一个。佛罗伦萨有文艺复兴开拓者乔托,有艺术全才达·芬奇,有艺术界的教皇级人物米开朗基罗;威尼斯有色彩大师提香,有绝对美的缔造者波提切利和乔尔乔内;再往北方看有丢勒,科雷乔等为什么只有拉斐尔一人可以获此殊荣?难道仅仅因为只有他临死的时候在遗嘱里有提到?难道是因为只有他英年早逝,教皇爱才?又或者是因为他“天性谦逊,善良,和蔼大度,落落大方”?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没有找到相对合理的解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拉斐尔的另外一类作品的——人物肖像画。

 

1.  东西方绘画中的女性:

和东方画家相比,女性尤其是裸体女性是欧洲艺术作品中的常客。一方面是因为本来欧洲就有表现裸体女神的传统;另一方面经过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女性裸体已经成为人性自由解放的标志;而另一个只能放在桌子地下讲的理由是,男权社会对女性消费的直接效应。

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宋朝以前尤其是唐朝,对女性的表达是很多的,盛唐时期女性地位尤其高涨,仕女画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产生了张萱,周舫等一批优秀的宫廷艺术家和作品(见图23)。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摹张萱捣练图卷局部,宋徽宗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簪花仕女图局部,周舫

        然而当进入程朱理学治天下的宋朝后,女性逐渐退出画面,这种情况直到明末的扬州八怪和唐寅才有所改变。到了清末民国,随着一批留学海外的艺术家的发展,对女性和裸体艺术的表现才开始增加,但此时的表现目的和欧洲艺术中对女性的消费并不相同,艺术家们重新审视“女性”主题目的在于:1)和西方艺术接轨;2)用以冲破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束缚,重新挖掘女性在文化,社会,艺术中的价值。这点在潘玉良和常玉的作品中体现的都非常明显(见图4,5)。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哺乳-潘玉良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五裸女-常玉

 

2.  拉斐尔笔下的女性:

回到拉斐尔。图1是现藏于罗马国美术馆的《拉芙娜·莉娜》创作于1518年,是拉斐尔生前最后两年也是艺术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品。拉斐尔一生创作了不少女性肖像画,这幅作品是尺度最大的。有人据此认为,画中的女人就是拉斐尔的情人——罗马面包房主的女儿。但鉴于这幅作品是其后期的作品,成熟的风格和表现方式让笔者有理由相信,这是拉斐尔“理想”中的女性,因为拉斐尔说过:“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我的模特儿”,“由于选择模特儿是很困难的,因而我在创作时不得不求助于头脑中已形成的或正在搜寻的理想美的形象,它是否就那样完美无缺,我不知道,但我努力使其达到完美的程度。” 

看:画中的女性梳着有东方韵味的发型,传统整齐的头发中分于两边后由头巾包裹着。这女人有着饱满,立体的面容,高耸的鼻子和薄薄的嘴唇,五官被艺术家刻画的细致而精美;年轻的脸颊上泛着健康的红光。她裸露着上半身,一只放在腿上手臂上带着闭环,上面用拉丁文写着:拉斐尔的名字,另外一直手温柔的上举,托住饱满年轻的乳房。双臂把微微隆起的小腹展示了出来,腹部在薄纱下面仿佛孕育着生命般。整体看去她面容安详,嘴角上扬,中世纪基督教对人性和爱欲的束缚已经荡然无存。这幅作品中展示出的已经超于文艺复兴对人性的肯定而多了一丝丝感官的刺激和暗示。类似的作品还有图6《披巾纱的少女》等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披巾纱的少女-情人芙娜丽娜

 

3.  拉斐尔笔下的贵族和主教们:

 如果说女性在拉斐尔看来是完美且理想的,他愿意为后世留下一幅幅完美无瑕的女性肖像作品。那么,对于男性——通常是贵族和主教们,他的创作方法却不尽如此。我们来看代表的两幅作品: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巴尔达萨雷伯爵

 

       8是拉斐尔去世前三年的作品《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作品的构图仍是他最拿手的三角形稳定模式,三个人物虽成组出现但彼此位置相对稳定,突出了权利结构的不同;光线是从右边射来,由于三人脸部转侧角度不同,受光范围和亮度均不一样,从而再一次强调了权利分布同时构成了人物空间的深度感。所有人物都被红色覆盖,背后是黝黑不见底的背景,整体的庄重和权威一眼见底。 但我们同样也发现:利奥十世并不是年轻完美睿智的,他的脸浮肿着,可能因为长久而坐显示出臃肿的体态,脸上略略显露出疲惫的样子。拉斐尔洞察这一切,把人物对经学与哲学矛盾的痛苦思索的精神刻画得很透彻。在这里,拉斐尔并没有继续使用刻画女性主题的方式,他真实,客观的描绘着眼前的一切,如果说真有美化,可能只是在空间,环境上作了些调整。

        再看图9的《巴尔达萨雷伯爵》,伯爵是画家的挚友。从细腻的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熟悉程度,眉毛,胡须根根分明,眼神中流露出坚定,掌握一切的目光。伯爵身着天鹅绒的银灰色外衣,属于贵族专属的帽子描绘得淋漓尽致、质感鲜明,其身价地位于这些细节展现出来。而微妙自由的色彩变化和明暗对比,对于凸显人物真实性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品。在这些形象中,宗教的神秘意味荡然无存,突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人,这无疑是画家描绘真实对象的结果。

      有人说,拉斐尔的肖像画到了“神”的境界,人们相信通过他的表达,能得到永生。这也许是对艺术无比崇敬后带来的夸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其技术的高超。拉斐尔离奇死亡的日子正好和他出生时间一致,而那一天是基督耶稣受难的日子

 

 [转载]【艺匠阁】万神殿中的“人”-拉斐尔 <wbr>III

万神殿中拉斐尔棺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