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社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苏迷 2014-11-21
南社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华南社文化书系》 张夷、丁及总主编      团结出版社2014年9月版
  成立于苏州虎丘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聚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的仁人志士,他们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促进社会改革、反抗专制统治进行了不懈努力,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当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南社研究的关注渐渐增多,成立了不少南社研究团体,涌现出了杨天石、郭长海、马以君、王飙等著名南社研究学者,取得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成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南社研究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形成的合力不够,再加上资料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社研究的深入。
  近日,由袁行霈、周南、周向群担任总顾问,张夷、丁及担任总主编的《中华南社文化书系》出版。该丛书历时两年编成,有来自数十省市的60余位南社研究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全套总计29种、31册,规模位居现已出版的南社研究丛书之冠。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个系列,即南社与地方系列、南社人物专题系列、南社文史系列及南社普及系列。《中华南社文化书系》整合了南社相关研究力量,拓宽了南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兼顾了南社文化的宣传普及,规模宏大,资料丰富,特色鲜明,堪称是南社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纵观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研究南社与地方的关系。
  《中华南社文化书系》中,研究南社与地方关系的著作有12种之多,即《苏州与南社》《吴江与南社》《常熟与南社》《周庄与南社》《江阴与南社》《徐州与南社》《泰州与南社》《盐淮与南社》《湖南与南社》《香港与南社》《吴中南社故事》及《盛泽南社故事》。这些著作都从地方入手,集中挖掘南社与特定区域的关系,为我们研究南社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往南社研究大多都只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野出发,很少从区域着眼。在南社的发展史上,本来就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南社湘集、南社闽集、广南社、越社、辽社、淮南社等无一不是以区域得名,因此研究南社与地方的关系可以说是符合南社发展历程的,也和方兴未艾的区域史研究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该丛书尤其注重南社与苏州的研究,上述12种南社与地方的著作,属于现行苏州辖区的就占了6种之多,既有苏州市,又有常熟、吴江、吴中等县区,甚至还有周庄和盛泽这样的乡镇,显示了苏州地区丰厚的南社文化沉淀,不愧为南社的故乡和重要根据地。
  二是发掘整理出很多南社新资料。
  南社队伍庞大,成员众多,资料十分分散,除了一些著名成员外,很多普通成员由于资料缺乏,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因此,对南社研究来说,资料的发掘、整理和考证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南社文化书系》在这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很多史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朱梁任纪念文集》是朱梁任去世80多年后出版的第一本文集,辑录了朱梁任的诗文、友朋学人的唱和回忆以及方志、报道、访谈等,共180篇,另外还有珍贵图片20余张,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展卷而阅,朱梁任从早年投身民族革命到最后献身文化保护事业的人生轨迹,甚至他的墓地变迁诸事,我们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再如原本湮灭无闻的江阴籍南社人物庄庆祥、周水平、李小峰等人的生平,我们也因《江阴与南社》一书的钩沉而得以了解。
  三是注重南社文化的宣传普及。
  以往的南社研究,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对南社文化的宣传普及着力不多。但南社本身已经是久远的过去,如果一直仅重视学术理论研究,那么南社文化就会只成为象牙塔里的研究标本,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弘扬南社文化,发挥其在当今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南社文化宣传普及工作的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南社,《中华南社文化书系》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丛书中的《南社百问》《南社百人》《南社遗存寻踪》《中国南社纪念馆》 等书均是为宣传普及南社文化而作。这些书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取图文并茂的编排,很适合普通读者阅览。尤其是《南社百问》和《南社百人》两书,为方便携带,还特意做成了小册子,编者为宣传普及南社文化可谓尽心尽力。
  《中华南社文化书系》 由苏州市南社研究会倾力打造,该会成立五年来,坚持学术研究和宣传普及相结合,致力于整合国内南社研究力量,出版了一系列著作,承办了中华南社学坛学术讨论会,所倡导并参与拍摄的六集高清纪录片《百年南社》在中央电视台成功播出,可谓硕果累累,苏州也因此成为当代南社的纪念中心、活动中心和研究中心。相信《中华南社文化书系》的成功出版,必将促进南社的宣传普及和学术研究工作走向深入。

  □孙中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