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高山仙人掌 2014-11-21

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古代风趣诗撷粹

(一)

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一团闲气

皮日休,字逸少,唐代咸通进士、诗人、文学家。有一次,他去拜访好友归仁绍,未见,便戏写一诗相留。诗曰: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应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这是一首咏乌龟的诗,因“归”与“龟”同音,暗指归仁绍不喜出头的性格,写得很有谐趣。

归仁绍回到家中,见到这首咏龟诗后,暗自一笑,接着也写了一首诗寄给皮日休。诗曰:

               八片尖皮切做球,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不休。

诗也从对方姓氏着笔,借皮球的制作及功用,劝皮日休不要惹事,以免招祸。内中“一团闲气”语带双关,既指球中所冲之气,又指心中的不平之气,贴切自然,极多情趣。此诗也充分证明了皮日休称归仁绍“平生不出头”是恰如其分的。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与君除蠹

     陈标,唐代诗人,穆宗长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史。他曾写过一首题为《啄木谣》的诗,句为: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以对啄木鸟的终日劳碌却得不到主人的理解的描述,说明了忠心耿耿、埋头苦干者,远远比不上那些频繁往来吹捧、甜言蜜语逢迎者易得主人欢心和宠幸,对这一不合理的腐朽现象,通过巧妙的比喻予以嘲讽。

旧时还有一首吟咏啄木鸟的诗,刻画得更为生动感人:

              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朱冠一点红。

              嘴似铁钉钉铁木,爪如铜钻钻铜桐。

              朝飞南浦云烟外,暮宿西山风露中。

              非是原来求食啄,只思除却蛀心虫。

末句妙极,除却人间蛀心虫,不亦快哉!读来饶有兴味。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东都望幸

章碣,桐庐(今属浙江)人,唐乾符进士,工诗,多有愤激之词,后流落不知所终。他曾写过一首七绝,题为《东都望幸》,句为: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婵娟狠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意思是居住在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一双娥眉也因怨恨而紧锁着。她们为什么这么神情黯然呢?因为她们知道,即使皇上从长安东巡到此,也会带着“美人”而来,所以她们盼望临幸的愿望必然落空。

从字面上来看,诗写得是“宫怨”,实际上是首隐喻诗,主旨是“士怨”。据《唐摭言》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 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所寓含意是:准备应试的士人都满怀怨恨,因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领来了,从而使他们登第的希望落空。此诗妙用隐喻,比拟切至,新颖别致,含蓄有味。

                                                                【转自梁申伟《笑诗广记》】

                                                                          【待    续】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图片来自网络    鸣谢作者

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古代风趣诗撷粹

(一)

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一团闲气

皮日休,字逸少,唐代咸通进士、诗人、文学家。有一次,他去拜访好友归仁绍,未见,便戏写一诗相留。诗曰: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应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这是一首咏乌龟的诗,因“归”与“龟”同音,暗指归仁绍不喜出头的性格,写得很有谐趣。

归仁绍回到家中,见到这首咏龟诗后,暗自一笑,接着也写了一首诗寄给皮日休。诗曰:

               八片尖皮切做球,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不休。

诗也从对方姓氏着笔,借皮球的制作及功用,劝皮日休不要惹事,以免招祸。内中“一团闲气”语带双关,既指球中所冲之气,又指心中的不平之气,贴切自然,极多情趣。此诗也充分证明了皮日休称归仁绍“平生不出头”是恰如其分的。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与君除蠹

     陈标,唐代诗人,穆宗长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史。他曾写过一首题为《啄木谣》的诗,句为: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以对啄木鸟的终日劳碌却得不到主人的理解的描述,说明了忠心耿耿、埋头苦干者,远远比不上那些频繁往来吹捧、甜言蜜语逢迎者易得主人欢心和宠幸,对这一不合理的腐朽现象,通过巧妙的比喻予以嘲讽。

旧时还有一首吟咏啄木鸟的诗,刻画得更为生动感人:

              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朱冠一点红。

              嘴似铁钉钉铁木,爪如铜钻钻铜桐。

              朝飞南浦云烟外,暮宿西山风露中。

              非是原来求食啄,只思除却蛀心虫。

末句妙极,除却人间蛀心虫,不亦快哉!读来饶有兴味。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东都望幸

章碣,桐庐(今属浙江)人,唐乾符进士,工诗,多有愤激之词,后流落不知所终。他曾写过一首七绝,题为《东都望幸》,句为: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婵娟狠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意思是居住在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一双娥眉也因怨恨而紧锁着。她们为什么这么神情黯然呢?因为她们知道,即使皇上从长安东巡到此,也会带着“美人”而来,所以她们盼望临幸的愿望必然落空。

从字面上来看,诗写得是“宫怨”,实际上是首隐喻诗,主旨是“士怨”。据《唐摭言》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 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所寓含意是:准备应试的士人都满怀怨恨,因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领来了,从而使他们登第的希望落空。此诗妙用隐喻,比拟切至,新颖别致,含蓄有味。

                                                                【转自梁申伟《笑诗广记》】

                                                                          【待    续】古代风趣诗撷粹(一)

 

                                  图片来自网络    鸣谢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