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大人说话,小孩不许犟嘴”的新思考

 紫陌芊芊 2014-11-22
但凡做过父母的人,大抵都有过此种经历:当孩 子长到一定的年纪,远远不如婴儿期那么惹人疼爱。家庭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你说一,他必定会说出二三来;你说往东,他肯定说要往南往北往西。总之, 他就是有自己的主意,而且还同你的想法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就出现了矛盾。

而每逢遇到此类矛盾,在过去传统的中国家庭,最简单的 解决方式,莫过于长辈大喝一声:“大人说话,小孩不许犟嘴!”与此同时,再搭配上凌厉的眼神以及某种与之相对应的“武力威胁”表情。孩子就会明白:“胳膊 扭不过大腿,再争下去一定会吃亏。”以此换来家庭教育的安静与权威性。

可是慢慢地,人们发现:这种“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以下几种很不好的教育结果。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无比温顺老实听话。在家听父母,在 校听老师,工作后听领导,结婚后听老公或老婆的。总之,他在任何时候,都不自己拿主意担责任,问他什么,他都会反问:“你说呢?”因为从小到大,他从来就 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任何与众不同的思考,都将会遭到训斥。于是,不知不觉之中,就长成了一个“没有思想”唯唯诺诺的人,一个在社会上有可能被欺 负,被瞧不起,被视为“没出息”,永远都无法顶天立地,也不会说“不”的人。而这样的人,应该会让父母一直替他操心到老,可以说越大越不让人省心。

第二种类型则正好相反。这类孩子,即便听到了“大人说 话,小孩不准犟嘴!”这句呵斥,也不以为然。他可能会如你所愿,保持安静,但眼神里总会流露出一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表情,不停地想钻空子,找漏 洞,用满不在乎的面部肌肉,亦或是微微抖动的双腿,间接委婉地告诉你:“我不认同你的话,我不吭声,并不表示我赞同。”于是,你就不得不再一一纠正他的站 姿,他的表情,他微微上翘的嘴角,以及任何在你眼中表示抗议的符号-------到最后,这就会让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累很愚蠢。更要命的是,他心里很可能在 想:千万别等我长大,等我长大了,你们都得听我的,谁不听话,就狠狠地打!

而最最可怕的是第三种。第三种孩子最聪明也最危险。他 在看到局势不妙的情况下,会点头附和,会泪如雨下,会深刻做思想检查,让父母以及老师的心中顿时就充满了无限的温情。但是很可能,就在大人一转身的功夫, 他就会“变脸”成为一个自己想干啥就干啥的“小霸王”。这样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可能就会满口谎话,两面三刀,一边逃避惩罚,一边往歪路邪路上发展,而家 长,又总会在想要惩罚他时,面对他那张无比诚恳,无比悔恨的面孔。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到最后是不可救药,无法再重新塑造。

正由于此,这种简单粗暴的“一言堂”教育方式,到如今 已经被很多家庭所弃用。相反,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平等”的家庭气氛愈来愈浓。从“蹲下来讲话”,到手拉手地交流,都在表明,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渴望了 解孩子,听听他们的真心话。因为,只有在他们的心扉保持对你敞开的情况下,你才会感到安全,才会对他有信心,因而不用将他时刻都栓在身边,担心他会犯法。

但是,很多事情,说着容易做着却很难。每每听到孩子对 你大声说“不”的时候,大人们总会特别不耐烦,到争论的最后关头,会不知不觉就握紧了拳头,想要威胁恐吓。在这时,总会想起一本书中所说的话:“要想办法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在这里,“赢得”指的是让他从心底就认同。而“赢了”,则是靠蛮力,靠“大欺小”。要知道,只有“赢得”,才能够持久,才谈 得上“教育”。而“赢了”,则只是靠力量对比的悬殊。至于力量对比,永远都不会一成不变,孩子总会慢慢地长大。于是就有了“小时候老子打儿子,十八年后儿 子打老子”的局面。

也许有人会说:“赢得”谈何容易!呵呵,世界之大,连 大人都会吵架,夫妻都会见解各不相同,为什么一定要小小的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与父母保持一致?“赢得”的基础是宽容。如果父母能够在小事上允许有“不 同”,在大事上展开平等公开的对话,不说别的,单单这种真诚尊重的态度,相信已经赢得了孩子的一半信任。

其实,不只是教育问题,事事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