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内心感受而活

 容得草堂 2014-11-22

我们五六十年代生的人,都是苦果。如乱石下的野草,哪儿有缝就往哪儿窜,只为肚子吃饱。当长大成人的儿女们将要迈入江湖,面对所闻与所受混淆颠倒的娑婆世界一莫愁展时,欲言又止地把目光转向爹娘,一定会有无数人不愿新一代再重复曾经的痛苦,一定会有无数张嘴会毫不犹豫地告诫:“孩子,为感受而活”。

在史上最著名的伟大哲学家中,出于特殊的身世,叔本华对痛苦、幸福以及人生意义的敏感最强烈、最深刻而又最细腻。他所著的《人生的智慧》,最贴近人心,具有极高的普世价值,对芸芸从生具有指导意义。

他把人生基本问题分为三个,即:人是什么?人有些什么?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叔本华认为,第一个问题远比第二、三个重要。叔本华没有直接从逻辑上说明人是什么,但他用人格的个性特征来映射这一点:“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最在乎的是——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只有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及感受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比我们所能占有的任何其他事物重要,更是比别人如何看我们来得重要。”

是的,人生的感受,远比功名利禄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重要。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况且时下的功名已经不再像古时那样庄严洁净,总是让人有很多不屑一顾的联想,而别人的看法总是从别人的角度发出的,只会有利他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又何须在乎呢!

心灵是人的内在,是环境不可以改变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本善,本明,本美。因此发自内心的感受,总是真实的、善良的、美好的。人为什么有负罪感和内疚感,是因为人心本真本善本美。向真向善向美的感受,无疑是人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然而堪忍世界虚假太多,诱惑太多,无聊太多。作为人,在亲子关系上能够容忍孩子们过艰苦的生活,但决不容忍孩子们的心灵被虚假蒙骗,事业被诱惑强奸,时光被无聊蹉跎。然而无可奈何,事实上,虚假、诱惑、无聊是世道本性决定的不治之症,人生,恰恰又免不了必须与这些污浊一起生活。

年过五十的人们,大多都有被生活欺骗了的感觉。都无比悔恨年轻力壮时,听了许多不该听的话,做了许多不该做的梦,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白白耽误了大好年华。只可叹,天下没有后悔药。

人是奔着幸福的向往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生苦短,亲切美好的感受,远比功名利禄、别人的看法重要。

如果能再青春一回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大声说:毋须在意其他,为了感受而活。

(文/李从国,心灵修行微信公众号:trxy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