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诗和诗人的断想300句[二]芍陂雅客红笺寄语阿文题诗

 江山携手 2014-11-22

                     关于诗和诗人的断想300句[二]

     ---写诗是近三十年前的亊。总结自已也总结别人是现在的亊。有自己的感觉也有别人的感悟是[300句或更多]文章里面的亊。说真心话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亊。

     101.诗歌既是神圣的又是平凡的。诗歌渴望得到每一个人的祝福,诗歌也祝福每一个人。诗歌可以让每一个人选择,诗人即只有一个目的——用真诚与才华完美诗歌。

   102.诗人最易感情冲动,总爱直抒胸臆,总也掌握不好“沉默”这门功夫。

   103.一个真正的诗人,必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这就是所谓的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的独立的人格与风格,亦即是只属于他自己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人的创新与奉献。

   104.诗歌最值得称道之处不仅在于坦诚执著,还在于幻想憧憬,更在于一种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偏见”——这“偏见”即是诗人积累又调动了生命的非比寻常的省悟,或者叫做发现,或者叫做创造。

   105. 诗人,应该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人的守望者,不仅能够守住自己的每一缕喜悦,而且能够守住自己的每一程痛苦,守着平凡与劳动,守着爱人在漫漫冬夜里为你点燃的一堆篝火。

   106. 作为一个诗人,还应该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人的漂泊者,既走过林木翠茂、繁花似锦、彩蝶联翩的阳光地带,也涉越险山恶水、荆榛泥淖、暗礁陷井的森林囹圄。 

   107.诗能够拂去闲适与平庸,能够拂去狭隘与清岑浅唱,能够拂去时髦的华丽与所谓厚重的艰涩。

   108.  诗歌的高处在灵魂之上,诗歌的高处是超越了天堂也超越了地狱的一片净土,纤尘不染的净土。  

   109.把容易懂的写成不容易懂的,很容易。把不容易懂的写成容易懂的,很不容易。

   110.好诗:读着读着,别人的诗就变成自己的心声。

   111.诗,乃个人之心曲。

   112.语言必须是诗的,构思必须是诗的,抒写必须是诗的,内容必须是诗的。

   113, 你可以写不出好诗,但你心中必须要有真正的诗意。

   114. 唯美:A、要推敲字句。B、要锤炼意境,C、内涵蕴厚。D、中国传统诗歌技巧与西方现代诗歌技巧相融。

   115.不看人名,只看诗的品质。

   116.年龄不是诗歌创作的障碍,初出茅庐和古稀老人都有可能写出好诗来。

   117.不要流派,只要好诗。

   118. 划分诗派,是诗评家的事情,与诗人无关。

   119.  心中有真情,笔下才有真诗。

   120.诗与自然有缘,诗与人生有缘,诗与生活有缘,诗与爱情有缘,诗与政治有缘,诗与哲学有缘……。世间万物皆可入诗,不是写什么,是看怎样写。

   121.好的诗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读懂,不好的诗包括作者自己都读不懂。

   122.世间有百花千草,诗歌也要允许各种样式的存在。

   123.写诗的人不一定是懂诗的人,某种程度上讲,读诗的比写诗的更为重要。

   124.要技巧,不要玩弄技巧。

   125.矿石中含有黄金,但矿石不是黄金。

   126.诗中最怕的是除了技巧与辞藻,什么都没有。

   127.诗:可以愤怒、可以忧伤、可以颓唐、可以哀怨、可以针砭、可以天真……唯独不可以媚俗。

   128.诗人的作品很重要,灵魂更重要。

   129.写出每一个字,必须是你灵魂的歌吟。

   130.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东西,最好别写。

   131.一个诗人不能在他的诗歌里无休止的叙说,得有节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分寸地把握好自己要说的话,尊重词语本身的联想。

   132.诗人的实质是冷静的,孤独的,易受伤害的,为了默默地写好他的诗,他通常是在空无一人的地方,自言自语地说话,向一个隐秘的人,一个抽象的人说话,说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人的处境和对未来事物的恐惧。

   133.诗人应自觉地避开一些庸常的,琐碎的,无力的东西,而专注于自身眼光投射到的地方。而某一事物的存在,是在你注视它并观察到它的时候,这一事物才是存在的。在你凝神的一瞬间,世界是空虚的,无意义的,而这种“空虚”是有利于诗的产生。它给诗添上了自由的翅膀。
   134. 诗人的沮丧,在于他对语言的过度敏感而易受伤害,在于他陷入了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而失去转身的余地。

   135.诗的多变性,诗的不可预测性,诗人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诗的现实,很少有人认为在他有生之年已写出了最好的诗,更多的时候是不满意,不满意,他一生都在重复地写着他的一首诗,直到生命的终结。

   136.诗人在自身的时代是不知道自己的诗歌是否经得起时间的磨砺,他与时代的关系不仅仅是描述和表达的关系,更是诚实的交谈与触及的关系。

   137.诗尽量的排除人恒常的经验和概念化的东西,通过能指产生的力量创造出一种所指的显现,这些显现具有很强的现实力量。

   138.诗并非在词语、节奏、声音效果而产生震撼力,也并非在读者中寻求心理比例。

   139.很多的读者是在误读的基础上,了解诗人,诗人对此也无能为力,也有因为“误读”而成为正典的诗歌,在一段不算太短的时间内流传了下去。当然诗人是不能对此产生幻想的。

   140.诗人的命运在诗歌的现实里是被动的、“宿命”性的。这就决定了诗人必须具备冒险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
   141.诗人把自己的底交给语言,交给他正在注目的物象,交给他正在孕育的一首诗,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142.诗人必须与一个潜在的人交流,这种交流是不确定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诗人自己也无法控制的,这注定了诗人内心孤独和定无居所漂流的命运。

   143. 诗人必须站在他时代的高处去眺望他的未来,没有这个现实,诗人恐怕是难有立身之地的。诗人投入时代越深,就越能找到未来的立足点。

   144.诗歌里必须要有灵魂,没有灵魂,成了一堆无生命的碎片。这个“灵魂”是诗人的生命,精神和心脏,是诗人与世界的交谈,是他对存在事物的看法,他的阅历,经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对语言的把握的综合体现。

   145. 诗人唯一的现实就是他正在写的一首诗,一首诗的灵魂,不是在刻意中产生的,而是自然的,轻松的,将他精神渗透到诗歌里的每一个词语,并浑然天成地将现实转化为艺术。

   146.诗人想说的东西是一回事,诗人实际上说出的东西又是一回事,这构成了诗人尴尬的境地。

   147.诗与一个具体的人交谈,容易陷入虚妄的主观主义或者经验主义的偏狭的小圈子。诗人不仅仅是和活着的人们说话,也要和死者,未出生的人、树木、城市,河流、废墟、动物,和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的世界说话,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的东西说话。

   148.诗人反对,在他的诗形成之前就让语义和句法公式所凝固,因那是死亡的形式,不能让诗一直在经验里徘徊不前,诗可以成为烛照经验的一种洞察力,其内在的张力能够拓展经验世界的领域,(尝试将经验转化为原型)并更新其固有的意指,诗必须触及人的精神以及它和现实构成的关系。
   149.诗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应与一个站在自己面前的,一个具体的人交谈,容易陷入庸俗的,无力的,倦态的,不能触动时代的本质的泥沼。

   150.诗人越是离具体的交谈者,或者所谓的“听众”越远,他就越具有独创性,就越能向人们提供新的现实,这个现实是诗人内心的现实,是与“隐秘者”交谈的现实,是人们看到了而没有意识到的现实。

   151.好的诗歌,可以使一个意象,一种思想,一个人,一个历史观点,一种生活状态和提供的场景存活好多年。
   152.诗人常常是不合适宜的,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不协调。在向前飞快发展的时代里,诗人常常显得木讷,迟缓,茫然,吃惊,不知所措。

   153.诗常常在时代的后面获得它存在的空间。这些话都是在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诗,有它自身的空间,合理的距离和它能自由转身的地方。

   154.诗人面对他的现实,既是自我证实又是自我放弃,既是很近,又是很远,既模糊,又清晰,从而平衡诗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155.看好诗千万别盲目看得了什么奖的,因为近年来大部分是靠权力、关系、金钱……拼揍的一碗碗杂碎。现实社会中的“诗外功夫”!

   156.缺乏独立认知、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文学精神的写作者,会以什么奖的获奖作品为一个重要尺度,而这个尺度的扩大化和泛滥化所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可以说是贻害无穷,就像病菌一样。这就是中国文学和整个世界文学相比显得极不尊贵和风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依然在流行的一个根本症结之所在。

   157.那些被遗漏了的真正的好作品不会被时间遗漏吧?时间是人为的,含混的,欺骗性很强的,太相信时间也是一个坏毛病,至少是一种幼稚病。
 
   158. 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但并不是任何语言都可以入诗的。诗歌不能象日常生活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使其区别于日常的表达方式。

   159.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 “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

   160.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诗歌语言的敬畏之心、纯净之心,追求诗歌语言的完美和精致,以语言的自觉来抵御漫无目的的语言狂欢,以语言的诗意自足来保持诗歌的高贵质地。

   161.一个诗人终其一生,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在奔腾不息的诗歌长河中,一个诗人若是能够留下几行精美的诗句如晶莹的浪花飞扬,也当属不易。

   162.诗句不能象口水流淌,那样诗坛就歩入老年了……

   163. 以诗歌的名义强奸诗歌,以中国人的名义轮奸汉语,以艺术的名义蹂躏艺术,以复兴诗歌的名义使更多国人鱼目混珠,只能让读者们混淆真伪,更远离诗歌、更痛恨诗人,更怀疑当代中国文化。

   164.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我们的诗人应该明白:诗歌的天空,飞翔的将永远是精美的语言之鹰。

   165.诗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绝不是任意的道说。

   166.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杰作,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诗歌不仅是诗人对日常烦俗的生活作一种诗意的逃离,更是为守护一种高洁的精神而忘我的投入。

   167.诗人是以诗歌代生命发言的。因此,诗歌创作来不得半点的投机,不能有丝毫的急功近利甚至争名夺利。

   168.功利性行为是诗歌创作的一大毒瘤。保持一方心灵的净地,会在一泓清澈的心灵之湖中,孕育出如出水莲花一样美丽圣洁的诗篇。
   169.文学评论如果没有了中肯、独到的批评,就犹如一把犁没有锐利的犁铧,即便土地再肥沃,也根本不可能耕耘出丰硕的成果。

   170. 诗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诗歌源于人类的精神力量更应成为催生力量的源泉;诗歌是一种精神的产物,任何形式的诗歌创作都必须以弘扬“精神”这一诗歌的本质价值为己任。

   171.诗歌的处境也就是人的处境,诗歌的萎靡最直接的因素是个人生命力的衰弱和病态。没有健全的个人,就不会有高贵的诗歌!
   172. 诗歌不能像分田到户、各自经营又经常集结交流的自由市场。  

   173. 诗人艾青曾经说过,“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烁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

   174.对真理的咏赞、正义的吟唱、生命的关切、良知的呼唤以及对美的探求,成为中国现代诗人始终坚守的诗学阵地和表达不尽的文学主题。

   175. 诗人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缔造者,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对民间情况的诗性呼吁,是诗歌创作者们一脉相承的传统。诗人必须反映日常生活,展露时代精神,并以此折射出具有较高层次哲学意识、文化意识和人性意识。

   176.诗歌如果不关注社会,就会被社会淹没。

 177.诗人泛滥的时代,就会出现一个缺乏经典诗人的时代;一个诗歌泛滥的时代,也会是一个缺乏经典诗歌的时代。
   178.真情是诗歌的灵魂。普希金说:“诗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真挚。”一旦诗人丧失了真挚之心和真情,也就丧失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资格。

   179.有人说,所有的人都是诗人。我也认为是,这是广义上的诗人,或者说是生活中的诗人。而我们通常说的诗人,是狭义上的诗人,是文学中的诗人。

   180.人的情感是人生命历程中的内在晴雨表。人内心的那些透透彻彻的痛苦,混混沌沌的幸福,忽明忽暗的哲思……都是人内在的情感语言——情意,是诗的细胞、诗的种子或者诗的素材。

   181.人内在的情感语言,可以在个体的内心中体味出诗意,也可以在外在的触动下感受到诗意,却不能称之为诗,而只能说是诗的素材。也就是说人生与自然的素材,只有经过人心灵的照抚才会成为诗的素材。它是一种自发的审美。

   182.把诗的素材——情意外化的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诗人。

   183.情意外化的过程,即诗化,是自觉的审美,是诗到达相对完美的途径。

   184.诗化的自觉不等于诗艺的自觉。诗是难以完美的,诗艺的不自觉甚至相对完美也不易达到。

   185.语言思维或语言思维偏向是语言的本体性认知,是一种有新高度的语言观,对诗的思考需要这样的认识基础。这个语言观从总体上把语言看成是内在语言与外在语言相互依存的生命体。

   186.诗也是内在语言与外在语言相互依存的生命体。内在语言是需要深入的部分,外在语言是可以浅出的部分。

   187.所有的人都有诗的种子,因此,诗可以在所有的人内心中开花。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诗属于所有的人。

   188.能让诗的种子在众人内心开花的人,是优秀的诗人;能让诗的种子在后世的众人内心花开不败的人,是诗人中的诗神。

   189.优秀的诗人可能不很多,诗神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不得不用相对的眼光来满足内心的缺憾。

   190.想象力就是驾驭理性的能力。西语诗善于用理性描绘感性,汉语诗则长于用感性彰显理性。这个差异是从语言思维偏向开始的,因此,中西诗学、哲学等等的差异是必然的。

   191.从语言思维来把握弗洛伊德“意识”与“无意识”理论,“意识”就是语言层面的东西,“无意识”则是生理层面的东西。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负面影响,根源在于它把生理层面当成了语言层面。当然,并不是说生理层面不能有意识地进入语言层面。

   192.诗歌创作归根结底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语言层面当然包含社会性、现实性等等这些语言层面,但这些语言层面不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诗之所以是诗的语言层面。从这个认知出发,把俄国形式主义当成文学史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和把文学性当成文学或者诗歌的全部,都是很可疑的。

   193.“陌生化”理论建立在具有比较精密语法的语言思维基础之上,因此,在诗歌领域它无法解决其无序的操作性问题。

   194.绝对自由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诗人是自由的,但他受到诗这一生命体的束缚。

   195.好诗不在结构的简单或复杂,在于适合诗的生长发育。

   196.诗人有钟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和理智。

   197.“读书人”与知识分子不能划等号。知识分子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是具有“独立的精神,解放的思想”的人。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是诗人,诗人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富有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

   198.诗人的批判精神始终如一;诗人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

   199.诗人是在诗法中凌空蹈舞的人,是入了世出得世的凡人。

   200.天空与大地,理想与现实,这是诗人的翅膀和双脚。

 

老师家中多宝贝,借光性灵奕生辉。
句句箴言奈咀嚼,翩翩神韵入精髓。
 
 

           念奴娇
                     
雨过燕忙,筑薪巢。奴院牡丹刚好。
 
风抚娇容,枝先舞,红影香漫醉汝 
 
 月上枝头,天高星稀,如与娥相媲 
 
雍荣华贵,为谁画栏等候?晨露拂润伊愁点点滴滴,绿丛惜清芳 。  
 
共我几度,青春减,尘烟遮红颜。 
 
 笑我今生,落霞已半,最知花妆淡。
 
问君可知,独闲春冷秋寒。
 
【阿】郎情意聚于胸
【文】才清韵抒心意
【赞】赏乐音入君耳
【美】景如画映眼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