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象”含义浅谈

 johnney908 2014-11-22

 “藏象”二字,出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这一段关于藏象的解释,以心为例进行了说明,认为体内的脏腑和精神情志活动、形体官窍及自然环境等是密切联系的。正因于此,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对“藏象”的定义进行了扩展,认为“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并且认为“象”的涵义有二:一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如心气通于夏,“南方赤色,入通于心”等。

 

 在中医学中除了“藏象”概念外,还有与之相似的“舌象”、“脉象”等概念。它们当中的“象”应和“藏象”之“象”的含义一样。舌象和脉象与自然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受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若按照以上规划教材定义藏象概念的规律来定义“舌象”和“脉象”的概念,“舌象”的概念则应当“是舌(包括舌质和舌苔)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脉象”的概念则应当是“脉体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其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了。

 

 虽然藏于体内的内脏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外界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变化,对人体有影响,对内脏有影响,但并不能因此就将“象”的外延扩展,认为“象”还包括上面所言的第二个含义。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注曾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即“象”是“藏”表现于外的形象,或是生理现象,或是病理现象。“象”,是“藏”的外在表现,“藏”,是“象”的内在形态学基础。一般地说,任何外见的表象都有一定的内在形态学基础。既然说自然界的季节、方位、颜色等也包含在“象”的范畴,那么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季节、方位、颜色等,也是内脏的外在表现;内脏则是自然界的季节、方位、颜色等的形态学基础了。这显然是不妥的。

 

 另外,虽然在藏象学说中还要论述到每一个内脏的形态结构,但在藏象的概念中也不必包括“藏于体内的内脏”本身。因为千百年来中医学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观察内脏的外在生理或病理征象来研究内脏的活动规律,认识内脏实质的,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本藏》)。我们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所观察的仅是内脏的外在征象,而不是内脏的实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