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朋友圈一则消息称:“牛奶和可乐一起混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引发胃结石。”
央视网特稿(记者 寇德印)可乐、牛奶,都是深受小朋友和大人们喜爱的饮品。但最近,微信朋友圈一则消息,足够耸人听闻。消息称:“牛奶和可乐一起混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引发胃结石。”那么,这是真的吗?央视网记者亲自实验辨真假。
实验:可乐和牛奶混合的确产生沉淀

图为,央视网记者依照“网传方法”实验。
按照网传的方法,央视网记者做了一项实验。买来纯牛奶,与可乐按照1:3的比例混合。
牛奶倒入可乐的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发现,原本黑褐色的可乐变得浑浊起来。五分钟内,牛奶与可乐的混合液体产生了大量的絮状物质,一层一层叠加,里面还伴有大量气泡凝聚。
一小时之后,杯内的混合液体完全分成了三层:第一层是泡沫,挂在杯壁上,形状很不规则;第二层是浅褐色的液体,相对澄清;第三层是大量深褐色沉淀物,堆积在杯子底部,呈现絮状。
随后,记者又更换了牛奶与可乐的比例,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尽管每次实验后,絮状沉淀的量有所变化,但是大体过程与上述实验基本一致。
按照网友的说法,沉淀在杯子底部的物质是碳酸钙,不溶于水,喝了这种牛奶与可乐的混合物,相当于直接喝了“胃结石”!记者就此问题,请教了相关专家。
专家:沉淀物是钙盐类

记者实验发现,一小时后,絮状物质彻底沉淀,杯子内液体明显分为三层:一层为泡沫;一层为浅褐色水;另一层为絮状沉淀。
杯底的絮状沉淀物质到底是什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沉淀?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制药专家柯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乐属于碳酸类饮料,内含多种酸类物质,如碳酸水、苯丙氨酸、磷酸和柠檬酸等,而牛奶内含有大量的钙类物质。酸与钙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
可乐与牛奶到底如何发生上述作用的呢?实质上,是可乐中的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与牛奶中的钙离子相互反应,从而产生了大量不溶解于水的钙盐。这种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医生:牛奶可乐混喝不会得胃结石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表示,牛奶和可乐即使在人的胃里,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但王主任同时强调,民众对此不必惊慌,这种沉淀不会产生胃结石。
既然在杯子内,可乐与牛奶混合会产生沉淀物,那么在胃里,两者会不会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呢?难道两者混喝,真的会得胃结石?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表示,牛奶和可乐即使在人的胃里,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但王主任同时强调,民众对此不必惊慌,这种沉淀不会产生胃结石。
实际上,人的胃液呈酸性,因此即使单纯喝牛奶,也会在胃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定沉淀。但是这种沉淀物经胃部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即使有一部分吸收不了的剩余物,也会被及时排出体外,并不会积存在胃部,产生结石。
王医生指出,牛奶和可乐混合产生的絮状沉淀物,也同上述原理一样,经过消化与排泄的过程,及时被吸收或排出体外,并不会造成胃结石。
因此,牛奶和可乐混喝会产生胃结石,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尽管二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但这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结石。医生建议,由于二者混合产生的沉淀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化,所以尽管无大碍,但也并不鼓励将二者放在一起混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