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做广播体操》上集
本期内容【导 视】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在全国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每天上午十点,电台都都会准时播送广播操的音乐,大家动作整齐划一:踢腿、扩胸,跳跃,当时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黄其每每回想起自己每天播放广播操音乐的情景时总是感慨万分。而1961年,电影导演谢晋拍摄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就把工人们做广播体操的场景搬上了银幕,影片中大李甩辫子的动作至今让许多观众记忆深刻。 【解 说】 还记得《大李小李和老李》这部电影吗?肉联厂老工人,现实版大李小李和老李讲述幕后的故事。 【同期声】 “老李”:你生产上(抱怨)我吃不消了,一到球场上像个老虎。一个篮球 拍过来了,他非要投。“小李”:这个动作笔直,手伸直。 【解 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千百万人随着音乐一起做操,成为破天荒的新鲜事。 【同期声】 到时间了大家就知道了,到时间了,钟一看,到了到了,音乐一放,大家就很兴奋地做起来。 《大家一起来做广播体操》 (上) 【解 说】 19叁Ⅲ老场坊是上海虹口区的一个创意产业园区,每天清晨,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聚集到这里做广播体操。而在这里做广播体操是很有说头的,其渊源来自于一部电影。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大李小李和老李》就是这里拍的呀。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就是这里面,我们做广播操前面一扇门进去就是。 【解 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电影导演谢晋拍摄了喜剧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说的就是那些年里上海人做广播体操的故事,这是新中国最经典的一部体育电影。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其中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就是一个辫子一甩,后面的人跟着这样一甩。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一、二,一甩。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这小姑娘一甩,后面大李也不知道小李也一甩。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大李)以为是广播操动作了,他也甩一下,这种最好笑了。 【解 说】 老人们说的是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中的一个情节,厂工会的负责人大李为了推广广播体操,去新华书店买教授广播体操的挂图,热心的书店女营业员就在店堂里为大李做起了辅导。女营业员无意中甩小辫子的动作被大李误认为是体操要领,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同期声】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片段 大李教操 大李教啊?他行吗?说不上啊。预备,齐。 【解 说】 大李小李和老李的故事发生在一家肉联厂,事实上,电影取景地19叁Ⅲ的前身就是上海肉类联合加工厂,它建于1933年,当时是远东最具规模、最现代化的大型猪牛屠宰场,解放后,这座肉类加工厂保障着全上海百姓的肉食供应。由于这家工厂当年的职工体育活动搞得好,58、59年,全上海只有这家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的先进单位。 【同期声】谢晋资料 肉类加工厂当时有个什么特点呢,肉类加工厂的体育活动是搞的最好的。 【解 说】 后来出于城市卫生的考虑,肉类加工厂几经变化,最终改建成如今的宾馆和创意园区。 与许多来此摄影和探秘的游客不同,这三位老人可谓故地重游,60年前他们都曾在这里工作,也见证了谢晋导演在工厂的拍摄。 【同期声】老吕-“大李” 谢晋蹲点了三个月,就是在我们厂里,职工的情况,对他的印象集中在大李老李、小李三个人身上。 【同期声】老吕-“大李” 那么这三个人呢,也有我们三个人的影子在里面。对我来说,影片当中的大李。新富同志呢像影片当中的小李一样。 【同期声】老李-“老李” 他比较像小李,这样子活跃的。 【同期声】老林-“小李” 我(篮球)打前锋的,窜起来厉害的,他们抓不到我的,我会从胳膊下钻进去的,一钻进去,人没了,已经上篮了,球也进去了。 【同期声】老李-“老李” 小李最活跃,样样参加,蹦、跳样样参加。我比较硬一点。 【同期声】老吕-“大李” 我们李富浩同志在影片里他代表了老李。 【同期声】老李-“老李” 又是党委副书记,又是副厂长,又兼工会主席,总归对这个体育也有点怨的,有一种怨气,最好不要搞。 【同期声】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片段 冷藏库 里面有人吗? 【解 说】 在影片中,不喜欢锻炼的老李和“大力士”为了逃避做操躲进了冷库中,没想到冷库的大门被人反锁了,两人在零下10多度的冰窖中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几乎被冻成了“冰棍”,上海人叫“棒冰”。 【同期声】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片段 冷藏库 “大力士”啊,“大力士”啊,赶快活动啊,赶快活动啊。 【解 说】 现实生活中的老李也反感体育锻炼,他更注重的是生产和业务。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小组长开会了,几点钟开会。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什么一直小组长开会啊,参加活动去了又要开会了,业余时间给我们去活动活动呀。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生产是第一,体育,思想上我总归是好像放在后面的,不是最重要的。你有那么多力气,你放在生产上多好呢,生产上一脸哭相,我这个手痛,这个脚痛,我现在力气没有。 【解 说】 老李一味重生产轻体育,厂里的职工多有怨言。那他最终是否也像电影中的老李一样转变了思想呢?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我这个职工做到手、脚都烂了,这样子吃饭的,筷子不能拿的,要拿好这样挖着吃饭的。跑到球场上,一个球踢过来了,他非要踢,快快,(我想)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啦,你生产上好像没力气的,你现在到了球场上像个老虎,一个篮球拍过来了,他非要投,我就想生产的力气和体育的力气是不是两样的?是一个人嘛,所以这个人我就说,体育运动现在说起来是人的精神,把它吊起来。 【资 料】 加油!加油! 加油!好。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看到职工这样疲劳,在球场上像个老虎一样,所以这个思想转过来了,又感到这个好,这个体育是要搞,体育工作和生产工作都很重要,在我肩上,我两个都要挑起来。 【解 说】 在老李的带动下,那个年代,厂里的职工体育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并选派酷爱体育的“小李”负责推广广播操。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广播操因为我到区里面去学习,学会了以后要推广的,在篮球场上,几个人搬过去一个乒乓台上面,我站得高人家看起来清楚,什么动作是不是,这里手要伸直。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弯腰要这样的一个姿势。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好像打招呼一样的,遮住怕难为情啊,这个动作笔直,手伸直,三下,还有扩胸运动,都要标准,标准了对广播操锻炼身体有效果。 【解 说】 当年谢晋导演在拍摄做广播操这一幕时,甚至还原地启用了厂里的职工做群众演员。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都是车间里的,我通知三车间,还有冷冻车间,下面搬猪的,他们叫起来方便,都是白衣服穿好的。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我在下面,我说你们要整齐一点,拍镜头,不要稀稀拉拉, 扩胸运动就是扩胸运动的样子。 【解 说】 厂里的职工做的这套操是1957年颁布的第三套广播体操,在那个年代,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噩梦,广播操这项适合全民参与的健身方式风靡全国。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谓意义深远。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50年代吃香的,到处上海都挂着,这句话说的蛮有道理的,发展体育运动,为了什么,为了增强人民体质。 【同期声】闸北公园老人 强国健民,这个根本要求,因为中国刚刚解放以后,这种事情样样事情都要跟上来的,增强人民体质这个是基本要求。 【同期声】闸北公园老人 这个是最起码的,没有好的身体随便怎样没有用的。 【同期声】闸北公园老人 他看到了人民的身体是最重要的。 【解 说】 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引下,五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热潮,而其中广播体操无疑是最普及的。每天上午10点,在富有活力的音乐的伴奏下,各级机关、厂矿听着广播一起做操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同期声】人民公园老人 10点钟左右做工间操,我们大家很开心的,从岗位上停下来,机器关掉一起做。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就地的,办公室走廊里啊,门口啊,就这样大家做工间操。 【同期声】人民公园老人 到时间了大家就知道的,到时间了,钟一看,到了到了到了,音乐一放,大家就很兴奋的做起来。 【解 说】 这是拍摄于五十年代的新闻电影《体育简报》。 【同期声】《体育简报》片段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的行本部和营业部,在这里,除了孕妇和病号以外,几乎是所有的同志都参加了工间操的锻炼。 【同期声】人民公园老人 我记得就是有这种踢腿运动啊,还有弯腰。 【同期声】闸北公园老人 1234,这就是动作嘛。 【同期声】人民公园老人 2234,这种动作。 【同期声】闸北公园老人 这个,这我都记得的。后面是跳跃运动。 【同期声】人民公园老人 跳跃,最后是呼吸运动,大概是这样的,呼吸运动,蛮开心的,做这个体操很开心的,一个身体很活络了,一直工作很死板的,坐在那不动的。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把眼睛调节一下,身体放放松,做好之后再办公,是这样的。 【解 说】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亿万人在同一个口令的指挥下,在同一个乐曲的伴奏中,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地做广播体操的壮观场面。 当然,广播操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覆盖全国,这其中离不开广播这个传播媒介的作用。黄其和魏星是上海的两位老广播人,当年广播体操的音乐就是经由他们的手响彻全城的。 【同期声】魏 星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这就是当时的这种胶木唱片,咔咔响的。 【同期声】黄其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那时候广播体操都是放唱片的,广播体操就是这样的,不是放录音的,那时候还没有录音机,所以我们节目基本都是唱片放出来的,放唱片。 【同期声】黄其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那我现在给你看一下,我们当初播音间就是这样的,放唱片就在这,这个唱片放的时候我们就报一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波长多少多少,然后就说现在是工间操时。,学校里面叫广播操,我们广播里面叫工间操,因为我们是对工厂的,主要是工厂企业的,学校他们一般都八点钟做的,我们的工间操是十点做的。 【解 说】 在上海图书馆的音像资料室,保存了唯一一张绝版的第二套广播体操的黑胶唱片,每天上午10点当指针在密纹上缓缓回旋,广播体操的音乐就会通过电波传送到上海的各个角落。 【同期声】魏 星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铺天盖地,一般的都做到这时候,统一行动。我们自己的职工, 黄其和魏星:我们也做,我们在里头放的时候没法做,外面的,走廊里都在做。办公室,大家都在做。 【同期声】黄其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如果我不值班,我就在走廊里活动活动身体,所以我们都会做,而且做的还挺标准的。 【解 说】 由于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的单位都在上午10点开展工间操。这三位老人都是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简称“淮国旧”的退休职工,在他们的记忆中,广播操是每天早上8点半做的。 【同期声】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工间操营业员是没办法做的,他要营业的,营业员这条路后来就行出来,在开门准备之前,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就做广播操。 【同期声】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八点半大概到八点三刻,做两遍。 九点钟要开门啊。做好广播操再到柜台理理好就开门了。 【解 说】 一段1960年的新闻资料显示,淮海路上的200多家商店,每天开门前都会做“开门操”。 【资 料】 人人参加开门操,精神愉快身体好,每人每天做两套,商业月定能确保。淮海路上从陕西南路口到重庆南路之间的200多家大小商店,有90%以上的店员都参加了开门操。 【同期声】史友壁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淮海路一条街,推广广播操,我们这儿(淮国旧)应该讲是个亮点。蛮自觉的,用不着什么做广播操,到时间就出去了。 【同期声】傅正亚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喇叭音乐一放,1234就来了。 【同期声】丁沪生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放的这人就是电话总机。就是一扇窗对着淮海路,到了时间了,他就一个唱片就放了。一点不会脱班的,老规范的。 【同期声】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我不是吹牛,比我们旧货商店好的好像不大有,旧货商店认真啊。 【解 说】 “淮国旧”曾经是上海人经常去淘宝的地方,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内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淮国旧”里不用票证的商品就成了抢手货,每天一大清早就有许多顾客早早地来等着开门。 【同期声】丁沪生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都要挤着第一个进门,冲进去抢东西。那么有广播操的时候,他都让开了,都让到旁边去。那么这样呢,也促使我们要整齐一点,要自觉一点,要好一点, 我们操好了之后,我们跑掉了,一个空位置在这儿,马上都挤进去,像百米赛跑一样的,抢好东西。 【解 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做广播操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动。淮国旧的员工举办运动会时也不忘做操。当然这场运动会还颇有行业特点。 【同期声】丁沪生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商场运动会怎么弄呢,要和商品结合起来,比如服装部(比赛)衣服的举重,谁背衣服背得快。 【同期声】史友壁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财务部门打算盘,有两个人是铁算盘打得好的不得了,比赛啊。 【同期声】丁沪生 原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员工 各种各样的,根据商品来比。 【解 说】 当年肉类加工厂的工人们也根据工作的特点,发明了一些运动项目。 【同期声】老林-“小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办事员) 汽车来了,汽车上(猪)要卸下来的,要叫的,那么我后来想出来个办法,弄把竹扫帚,比如说我这根竹子,还要长,球放着,这里跑道,几个人一排,一二三一起开始,教鞭一吹,看谁跑得快,土办法,也锻炼身体。 【解 说】 谢晋导演也把工人赶猪的情节搬上了荧幕,所不同的是,电影里是吹着哨子赶猪忙。 【解 说】 这是五十年前谢晋导演拍摄《大李小李和老李》的资料画面,他正在和演员们交流剧本,这位女演员在片中饰演的是大李的妻子秀梅,虽然已经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但她坚持刻苦练习骑自行车,并最终在比赛中夺冠。其实这个人物并不是谢晋杜撰出来的,当年在肉联厂里是有原型的,她就是上海第一个女子50公里自行车项目的运动健将吴祥妹。 【同期声】老吕-“大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宣教主任委员) 上海工人当中得到健将级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们这个吴祥妹是自行车,我为什么叫她参加自行车比赛。这里面有个问题,因为她从小是苦出身,帮她爸爸骑三轮车,她这个腿部好。她到厂里来做什么工,她和我们一样的,和男人一样做搬运工,100多斤的白肉背在肩上,从冷藏车搬出来。从冷库要上冷藏车间,(爬)高楼梯,像我们刚才上来的高楼梯,她要跑几十次,我看她这个腿部力量是特别好。 【同期声】老李-“老李”(原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 她说起来是个女人,和男人一样工作,有许多男人还不及她。 【解 说】 当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有这么一副标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而身体好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没有健康的身体,其它的都无从说起。 【解 说】 还记得当年广播体操的乐曲中这几句男高音的口号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 听,这几句口号是直奔主题的,在那个年代,锻炼身体,做广播体操,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 【解 说】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每天清晨,上海的各大公园里依然能见到许多坚持做广播操的身影,随着年龄增长,大家做操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 【同期声】人民公园体育锻炼者 不是老了都会缩掉点嘛,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就不缩了,手都拉长了,比方说,手这样转过去的时候,就是肩的后面这个两根骨头都拉开了,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做的。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那么小时候是老师要我们做的呀,那么我们做起来不太卖力的,现在是我们自己要做的,我们就卖力了,现在老了要卖力了。 【同期声】19叁Ⅲ社区阿姨 而且做套广播操觉得自己精神很好,很兴奋的,有一种兴奋的感觉,不像(别的运动)慢吞吞的一种老的感觉,一个好像自己觉得年轻了。 【解 说】 刚解放那会儿,上海人的人均寿命是44岁,如今已经达到82岁,几乎翻了一倍。所有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锻炼与不锻炼,大不一样。 【同期声】朱江南 体育老师 我几岁,他们猜不出来,我说我能弯下去,很轻松的,我已经70岁了,啊,他们说你70岁,我已经70岁了,这说明经常锻炼有好处。 【解 说】 朱江南是上海一位退休的体育教师,说起做广播操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朱老师不仅解释的很专业,而且还深有感触。 【同期声】朱江南 体育老师 我因为以前练体操腰伤掉了,我做广播操以后呢,使得腰侧两面肌肉能够对称,力量对称,一面松一面紧就容易腰椎盘突出,广播操是两面对称的,像体侧运动,左面弯右面也弯,体转运动向左面向右面,它是先左后右,使两面的肌肉均衡发展。 【解 说】 退休10年了,如今朱老师还担任上海一些小学广播体操的辅导老师,2011年8月8日,第9套广播体操颁布推广后,朱老师就更忙了,他要为全民健身贡献一份绵力。 【同期声】朱江南 体育老师 我们现在国家为什么要推广广播操,就是为了大家健康。一个人的健康没了还谈什么呢,我总认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更好地使我们国家能够欣欣向荣,能够建设得更好,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开心。 【上预告】 【解说】 六十年前的一张照片定格了新中国最早的广播体操。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当年照片里的学生,为我们再现记忆中最难忘的广播体操。 【同期声】 就是刚刚这个,照片上就是这个动作。 【解说】 敬请期待《大家一起来做广播操》下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