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强化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提案

 郴州年轻人 2014-11-23

               李  娟   2010级社会工作班

一、教育的重要性与改革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身为一名大学生接受着教育改革浪潮中的点点滴滴,因为亲身体验着,所以我提出了质疑。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质量,而提高学生质量就必须立足于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知识丰富,高等院校正在努力的实践着,可本领过硬却使许多大学生与之相差甚远。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许多大学生的口头禅就有一句: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因此许多学生选择考研,缓解找工作的压力。我觉得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能力不够,本领不强。

大学生本领过硬无可非议的就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工作解决问题的技能。可是,我认为高等教育在能力的提升方面是非常薄弱的,特别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学年模式是大一与大二,在教室里面学习理论知识;待到大三开始集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少数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来讲,他们会选择在周末或者假期进行一些诸如做兼职、去社区福利院做义务或者下乡实践活动。就对于这些为数不多或者跟专业不吻合的实践还需要学校为我们穿针引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严重脱节的。首先,现阶段实行的是大一大二理论学习,大三大四集中实践,这与前面陈述的学习巩固与能力提升理论是不相符合的。在大一第一学期所学习的理论,等到大三第一学期实践,其中出现的时间差对实践的可行性是极具挑战的,因为理论指导都已经忘了,即使可以温故,那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待到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大学生“考证热”浪潮席卷你和我,或者是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耽误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导致应该学习的知识被落下。再次,针对没有准备考研的同学而言,都在外寻觅工作,把学校安排的实践都放下了。开个玩笑说大学四年制演变成了两年制。最后,就主观条件来讲,学习知识需要的是热情,俗话说趁热打铁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了。可是学校安排的课程却是有“等到花儿都谢了”的阵势,磨灭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是:用无意义音节材料测试人体的记忆。研究表明,记忆会随着时间的进展,保持率下降。同时,记忆衰退理论告诉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通俗地说就是学习东西时间间隔越久,知识的记忆就会更加模糊。所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依靠巩固,巩固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实践。理论知识是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之所以不断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巩固是因为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知识做指导,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是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影响的。这两者就如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只有相互作用才能促使大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方案

    我根据学习的根本理论,避免出现大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状况,提出“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循环互补的教学模式。这种交错的学习模式能够合理地利用大学生四年的学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知识彻底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能力,推动下一步的学习。

这个模式理解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紧密合作,缺一不可。

首先,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为我们的“大方向”做出明确的指引,并保障这项措施得到强有力的有效的实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域。高等教育强化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措施,只要国家政府以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那么就为这项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社会而言,社会是一个载体,承载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承载着我们社会实践的必需品。不论是企业,社区,各类机关还是社会个体,都应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只有到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遨游后,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学习知识。这样,对于社会而言,学校为它输出的后备力量才是合格高质量的“产品”。所以,社会是这种循环模式的有力推动者。

再次,就学校——这个品质过硬的“生产地”而言,任务就更加艰巨了。学校在领悟这个模式的灵活性前提下,根据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客观实际安排教学。学校也需要同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搭好桥梁,提供充裕的社会资源。同时,学校要对每一个参加实践的学生做好考评,避免出现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质量。

最后,就是学生个体了。由于每个学生的主观愿望不同,实现的目标也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相关的。学生应当对自己负责,认真完成任务,完成学业,提升自我能力,这也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不去尝试一下,让它免受夭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