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类似中医消渴症 专家推荐药膳食疗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它严重的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佔绝大多数,继发性佔极小数。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它严重的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佔绝大多数,继发性佔极小数。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其主要特徵是高血糖、糖尿。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消渴症相似。 消渴症始见于《内经》:“二阳结谓之消。”“胃热则消穀,穀消故善飢。”“五脏柔弱者,善病消瘅。”歷代医书对本病论及甚详。如《外台秘要》:“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消渴病也。” 后世医家根据病者的多饮、多食、多尿,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之分。均与肺、胃、肾三藏有紧密的关系。《圣济总录》言:“原其本为一,推其标有三。”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宜滋养胃阴。下消宜滋阴补肾为原则。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病 糖尿病的病因都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酿成内热,蕴结化燥,消穀耗津。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烁真津。或房事过度,肾精虚耗,虚火上炎所以引发消渴症。故《临症指南》指出:“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本病虽有肺热、胃火、肾虚之别。实际临床上常有三种症状同时出现,只是哪一种症状表现上有轻重之不同而已。糖尿病的高血糖可造成对眼、心脏、肾脏、血管的慢性损害。 目前,西医药对此病难以根治,而且容易产生副作用及耐药性。所以国内外愈来愈重视中医药的研究。第二届全国消渴(糖尿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医对此病的病理认识越来越全面。糖尿病的病变过程中,除反映其病机特徵的阴虚阳亢,阳明热盛化燥,消烁肺胃之津液,肾燥精虚。五志郁而化火外。又有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等兼挟症候。说明糖尿病的病变脏腑不仅在肺、胃、肾。还涉及心、肝、脾,乃至五脏六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