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节杜甫晒枣

 侗乡人1961 2014-11-23
奉节杜甫晒枣




  
奉节杜甫晒--因奉节在唐代称夔州,杜甫曾寓居于此,种植树,有“堂前扑任西邻”的诗句,故得名。主要原料为色白、果肉肥厚的阳山鲜,加工工序为:浸泡 煮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纯 熬糖浆 煮蜜 静置 晾晒 消毒。其色似琥珀,纹如金丝,外酥内润,醇甜爽口,化渣离核。
  
  杜甫晒典故:
  杜甫在夔州一所破旧的草堂寓居期间,一天深夜,他正为国家内乱而忧虑,加之当时贫病交迫,不免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
  杜甫侧耳听了一会儿,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于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将帘子拉开,见树下依稀有个人影在晃动。杜甫轻轻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妇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子。这老妇人每打落几个子,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子,连忙塞进嘴里囫囵咽进了肚里,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了。杜甫也就没有惊动她,折身回到了屋内。
  杨氏问:“有人么?”
  “有个老妇人在打子。”
  “这么深更半夜来打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去端给她充充饥吧。”
  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往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
  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下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
  老妇人见来者好声好气并无恶意,也就喘着气停下了脚步。惨淡的月光下,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顿时大动恻隐之心,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了过去,让老妇人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杜甫夫妇,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老妇人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丈夫和儿子早被官军拉去当苦力,至今不知死活……现如今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糊口度日。这几天因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子……”
  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你要吃就打吧!”
  杨氏也关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吧,半夜三更的,可不要跌倒了。”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杜甫和杨氏默然回屋,点起小油灯,再也无法入睡。
  转眼一年过去,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行前,杜甫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他不会为难你的!”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无从开口。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愿恩人全家一路平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
  杜甫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堂前扑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南卿读后,马上领悟到杜甫的良苦用心:既表达了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平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离开夔州回到忠州。临走那天,他把草堂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吴南卿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爱吃,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
  从此,老妇人晚上施肥,早上浇水,树越长越粗,儿越来越甜。老妇人非常怀念杜甫,每逢收,她都要精选一批饱满的、颜色好的子,摊在草席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蜜水浸泡数日再捞起来,风干后,贮藏在坛子里。
  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坛一只只增多,杜甫却没有回来。老妇人望着树,心中十分惆怅,她多么渴望恩人回来吃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