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音乐,绘画,雕塑)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pgl147258 2014-11-23

多问一句,“电影是第七艺术”这句话对吗?

阮翰光的回答(2票)】:

1、时空形式的不同使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是由它的时空形式来规定的。绘画是在平面的画框空间和“一瞬”的时间中存在。诗歌是在阅读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中存在。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时空形式来自他们各自使用的工具和物质材料。诗歌少不了笔和纸,笔和纸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文字的表达。绘画少不了画笔、颜料和画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产生了视觉的画面。所有的艺术都有其工艺学的层面,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不同的工具和物质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艺术的不同的时空存在形式。

电影的工具是摄影机和放映机,物质材料则是感光胶片和银幕。当摄影机拍摄镜头前的物象时,摄影机和感光胶片的相互作用使胶片感光,再送到洗印厂后,便可以制作成一部电影的拷贝。然后,拷贝放到放映机上放映,把光投射于银幕,放映机和银幕的相互作用又使银幕上出现了种种活动的画面。这一过程了决定了电影的时空存在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参考:《电影的读解》颜纯钧)

2、“记录本性”既使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也使电影不再是“传统艺术”

邵牧君提出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电影争取成为艺术、电影成为艺术、电影拒绝成为艺术。

题中那句“电影是第七艺术”来自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的《第七艺术宣言》。这处在电影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作为早期电影理论,它努力让电影与传统艺术靠拢。传统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模仿”,与现实的距离是一种艺术得以成立的条件。而巴赞认为电影可以逼真地“再现”现实,提出了卢米埃尔早期影片所揭示的电影的“记录本性”。这是电影与其它传统艺术的本质区别,也使得电影不再属于“传统艺术”这一范畴。这是电影拒绝成为艺术的阶段。

以上这些都是从本体论出发的经典电影理论。现在电影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开放了,它与其他学科(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每一种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只有各自的影响力大小之分而没有谁对谁错之分。电影是最年轻的艺术,它还在不断发展变化。个人认为,电影是当下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艺术,电影的表现形式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类正逐步进入影像的时代,电影将继续带给我们新的艺术体验。

【潜行者的回答(5票)】:

你这个问题太过学院气,我很想反问你一句,电影为什么不是“第七艺术”呢。

我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并非所有的电影都能称之为艺术。既然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它和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即使有很多不同,但不存在本质差别。

你问电影为什么是艺术呢?我们先看看认为电影不是艺术的人说了什么。

在电影诞生初期,认为电影永远不配称为“艺术”的人往往持这样的观点:电影和摄影作品不过是对现实有选择的复制和模仿,总是机械地再现真实生活。创作绘画雕塑等艺术品,需要艺术家对现实素材经过大脑的认知加工之后再表现出来,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创作者,是艺术家。而电影这种流动的影像是由摄影机这种机器再现的,作品的核心在于摄像机的还原现实的能力。

这种说法的变体在现如今仍被很多电影观众认同,理所当然得认为现今的数码摄像机比几十年前的吃胶片的摄像机更好,有表现效果更为逼真的现场收音设备,有更先进的后期制作,所以拍摄出来的电影的品质就比默片时代那些没有声音、黑白色彩的电影更好。

想一想,如果有人认为一副绘画的品质只取决于创作者使用了什么画笔和画板,用了哪些上等颜料,这是不是无稽之谈呢。

显然以上的说法只考虑到了电影的技术层面,而忽略了电影作为“艺术”无限的可能性。

把电影抬升至“艺术”高度的理论家认为,摄影和电影并不是机械地丝毫不差的重现现实,正因为这个特点,摄影师和导演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筛选并捕捉现实中最重要的特质用于创作。采取不同的手段来表达现实中相同的内容,可以给予观众截然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拍摄,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影像。这就是电影作为艺术的必要条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荧幕里斜刺里杀出来奔驰的火车吓坏了当时所有的观众,如果他们使用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机位,让火车在荧幕上横向驶过,还会出现“火车撞向观众”的惊吓效果吗?

为什么戈达尔说“电影自格里菲斯始”,他这里的电影指的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的电影,格里菲斯对特写、摇镜、蒙太奇、闪回等手法的使用,使电影语言形成了体系,他是早期电影镜头语言的集大成者,所以他是电影之父,而不是发明摄影机的爱迪生。电影发展至今有纷繁复杂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这都让电影上升到了“艺术”的范畴。同样一个场景,让两个导演来拍,绝对不会出现两段完全相同的片段。比如说,默片虽然没有声音,但他有很多表现声响的方法。为了表现开枪的情境,可以给一个手拿枪支的特写,让手扣动扳机,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远景是一个人正在瞄准,开枪之后,马上通过蒙太奇手法呈现另一个人倒地或物体被击碎的情景,这是比较普遍的手法;开枪后,荧幕上用飞鸟四散,牛群惊慌等现象来形象地表现声音,在默片时代这是相当聪明的手法。虽然此时观众听不到声音,但他们会产生幻觉,自然地联想到枪响。遗憾的是,声音系统的出现早早的结束了镜头语言高速发展和探索的默片时代,电影镜头语言的作用被声音的介入大大削弱。

说了这么多,电影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如大部分电影是团队参与的创作,电影创作要受到经费的制约,大部分电影都具有商业属性,电影工业可以对电影进行批量复制等等,但这些都很难谈得上是和传统艺术的本质区别。

【镇元子的回答(0票)】:

电影是视听艺术 不是所谓综合艺术

音乐 绘画 雕塑都可以讲故事 他们不是综合艺术

http://www.zhouchuanji.net/

【jie li的回答(0票)】:

对于问题中所谓其他“传统艺术”中体现的自由度,电影无法企及。如果说艺术就是对个性的独创追求的话,它不是,还少在目前不是。

它对资本的依附性太强。失去一个由大把资金支撑的团队,电影无法产生。

如果非要说有艺术的话,可能就要看其中偶然体现了什么。比方:音乐怎么好,舞美如何如何,表演如何如何,但这些并非电影本身。

因为,电影就是个产品,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消费品。借助资本和具有吸引力的男男女女,它营造了一个浮华的梦。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梦的代价不菲。导演可能需要找到可观的投资,可能须应投资人的要求改剧本、换角色、改台词等等。所谓创作自由和艺术理想,面对预算和票房,都是空谈。哦,更别说美国的片场制度了

sexy business. that is it.

show biz. why not?

art? r u kidding?

【韩建的回答(0票)】:

听过一个“元艺术”的概念。

是指音乐、舞、文字、美术四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为“元艺术”,其他艺术由这几种构成。

比如歌剧由音乐、文字(对白)、美术(布景、服装等)组成。

所以我认为电影是艺术~

【张智鑫的回答(0票)】:

首先、有本质区别、

纯属臆想、仅供参考、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产物、总体上来说、融合了戏剧、摄影、音乐等多种单独艺术类别、从而营造一种融合而微妙的感觉、

而不象音乐、绘画、雕塑、

提供的多是单一、深刻、点对点式的深刻刺激

【greenhyde的回答(0票)】:

推荐阅读本雅明的书《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这本书中本雅明首先提出一个概念,即传统形式的艺术品,例如绘画,雕刻所具备的特点“光韵” (Aura) 理解光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问世地点的第一无二性,而是时间性 即由于时间演替使艺术品在其物理结构方面化学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特性也可称作原真性,独一无二性。在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中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比如摄影,电影 。因为在这种媒介中,追究“真品”已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了解的是,传统艺术形式所具备的功能。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原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植根于神学,艺术作品在礼仪中获得了其原始的,最初的使用价值。而随着照相摄影的出现,艺术就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即出现一种“纯”艺术概念形态。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出来。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同样也有着两方面的侧重,一是侧重于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艺术品的大量机械复制将艺术品从礼仪中解放从而增加了其展示的机会。

摘自——《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季风的回答(0票)】:

电影是艺术,它不是传统艺术,但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可以理解为狭义语境下的第七艺术——传统所说六艺不是瞬间产生的,它必然有个增补的过程,就像雪球不是一下子滚大的。

回上面jie li的过程,比较长,干脆做为一个答案发布好了。

jieli:

对于问题中所谓其他“传统艺术”中体现的自由度,电影无法企及。如果说艺术就是对个性的独创追求的话,它不是,还少在目前不是。

它对资本的依附性太强。失去一个由大把资金支撑的团队,电影无法产生。

如果非要说有艺术的话,可能就要看其中偶然体现了什么。比方:音乐怎么好,舞美如何如何,表演如何如何,但这些并非电影本身。

因为,电影就是个产品,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消费品。借助资本和具有吸引力的男男女女,它营造了一个浮华的梦。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梦的代价不菲。导演可能需要找到可观的投资,可能须应投资人的要求改剧本、换角色、改台词等等。所谓创作自由和艺术理想,面对预算和票房,都是空谈。哦,更别说美国的片场制度了

sexy business. that is it.

show biz. why not?

art? r u kidding?

资本控制力太大压过画家意愿的作品不算艺术,那么“资本”换成宗教或政治控制力,该作品还算艺术么?又为什么是/不是?如果你定义的主题是“资本”才算,那么为什么仅仅“资本”压过画家意愿就不行,而宗教或政治力量压过画家就行?举个例子,米开朗基罗大批宗教壁画算不算艺术?兵马俑算不算艺术?

用“资本”来判定作品是不是艺术有个先天缺陷,那就是“资本是否已压过个人意愿”缺乏判定条款。所以这个语境下,艺术对功利的否定是站不住脚的,艺术是抽象产品,它可以是消费品,也必须是消费品,它需要受众去接收和感知。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不是简单的钱物交易罢了。如果按照你的判定,那么会出现一个问题:对一件物品或产品“是/否”艺术的判断永远处于不稳定态,(注意我说的是/否,不是艺术价值高/低)他会因为资本介入状况被披露而由艺术瞬间变成非艺术,而导致你欣赏一件艺术品(假如它是)时,感受的重点变成对背后控制力量的探究,(因为在此步骤之前你不确认它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而不是专注于艺术品本身的美感带给你的精神愉悦——————恕我直言,这行为很本末倒置。

jieli:
必须要承认,中间有一些问题我也没有十足的考虑清楚。的确,艺术本身是一个纯洁的孩子,尽管其身上却不得不披着各种力量给它施加的打扮。

资本与创作者的契合,是非常理想的状态。艺术创作者不是神,其创作的动力不可能脱离功利性的追求。所以,像你说的那样,从一开始,艺术创作者一直在寻找其市场上的知音,或希望得到权力者的重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创作者的自由度会被其庇护人所控制。

西方宗教艺术而言,实际上,创作者所拥有的自由度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这时候,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如果非要进行不恰当的比喻,毋宁说是一拍即合。宗教权力拥有者无法对艺术家的活动进行细致的控制,而且,很少听说艺术家在创作中间会因为教皇或其他人的意见而不得不修改自己的作品。

而兵马俑等等政治压力下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出品方式,但这种出品方式很难持久。有时候,我觉得这种艺术品的始作俑者是政治家更好些。其中,可以看到的是工艺,但是那种精神,是个体艺术家的特质被抹杀的结果。的确,这也是一种艺术,那是一种宏大的艺术,帝王的艺术。

电影创作者所拥有的自由度,在目前而言,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以前艺术创作者的自由度。比不上宗教艺术家的自由度,也比不上帝王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自由度。

对于有的人,艺术其实是一种自由。跳跃的人无羁地向我们描述鸟儿飞翔的痴迷才是。这样的艺术才有力量,它推开了所有人面前的门,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更自由,而不是相反。

现阶段的电影,更像是资本的游戏,性感的游戏,浮华的游戏,当然有些艺术性。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它是艺术。

只是,问题是要让我们将之与传统艺术相比,那么,答案只能是:它无法取得传统艺术的地位——对于之前艺术创造者所拥有的艺术独立和自由度,电影创作者简直是奴隶。

如果传统艺术是一个判断标杆,那么,现阶段的电影确定不是。

嗯,你这个回答中存在的问题是,你仍然处在“判定开始(分辨它是不是艺术)”状态,而不是“判定过程(分析他的艺术价值所在)”——我认为。

你看到一件物品,你仍然注重动机多过美本身,——而动机是最“不可揣测”的东西。

你仍然是在判定他的“纯洁度”,这是简单粗暴的二元论——你将不得不为这个答案做出无数条附加条款来维持它,就像你上一段话。

而且其实你说的最后一句话没错,电影当然不是“传统艺术”,这就像飞机不是传统运输工具一样——但问题本身“电影跟传统艺术有没有本质区别”,这个本质,应该是超越传统节点中的认知限制的。

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艺术属性”不因教皇而损失半分。因为它对它在该历史时期中所处的社会状态的间接传送也是艺术价值的一部分。

小贴士:

  1. 1508年,[1]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

    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邓超的回答(0票)】:

电影相对其他门类来说,门槛低,文盲都可以去感受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