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江山携手 2014-11-24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服务内容

1.发现、登记。

填写门诊日志及入、出院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未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视疫情具体情况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

3.处理。

(1)病例转诊。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例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4.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2.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

3.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三年。

五、考核指标及解释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网络直报及时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