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邮票上的鸟

 宜人春光 2014-11-25

    香港是东亚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中途站,有超过460种雀鸟在此路过或栖息,占中国已知鸟种三分之一,全球二十分之一。

 

1.香港湿地雀鸟乐图珍贵邮票  2000.9.30

香港邮票上的鸟

香港邮票上的鸟
 

香港邮票上的鸟

    湿地的地面常为浅水所淹,有的长期浸在水中,有的偶尔或间歇渍水。

    湿地是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雀鸟及其他动物理想生长及栖息地方。

香港郵政於2000年9月30日發行以香港濕地為主題的珍貴郵票小冊及套摺,紀念位於新界天水圍的國際濕地公園第一期即將開幕。濕地公園提供的教育設施與米埔沼澤自然保護區的互相配合補足;公園亦讓大眾有機會參與在附近的拉姆薩爾濕地舉辦的認識大自然活動。

  這本珍貴郵票小冊描繪香港最大濕地,即米埔沼澤及內后海灣一帶。小冊和套摺內有兩款小型張。每款小型張各有兩枚描繪兩種候鳥的郵票:黃胸?(面值一元三角)、細咀濱鷸(面值二元五角)、羅紋鴨(面值三元一角)與黑臉琵鷺(面值五元)。

  這套郵票是挑選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發行的香港候鳥郵票,由林炳培設計,瑞士的Helio Courvoisier S.A.以照相凹版印刷。珍貴郵票小冊售價為二十五元,套摺則售二十元。

 

2.《2006香港通用邮票》2006.12.31

 

     2006年12月31日,香港邮政发行《2006香港通用邮票》1套16枚,另有小型张2枚,小本票5种,这套邮票以香港野生雀鸟为素材,。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三套通用邮票。

     下面是这套邮票的票图和有关介绍。
香港邮票上的鸟

                 香港鸟类普票低面值12全

香港邮票上的鸟

     $0.1元面值的白腹海雕
     鹳形目 > 鹰科 > 海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Haliaeetus leucogaster
     描述:体大(70厘米)的白、灰及黑色海雕雕。成鸟:头、颈及下体白色,两翼、背及尾灰色,初级飞羽黑色。亚成鸟:浅褐色取代成鸟的白色,深褐取代灰色。楔形尾成其特征。
     虹膜-褐色;嘴及蜡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脚-浅灰。
     叫声:响亮如雁叫ah-ah-ah-ah。
     分布范围: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中国南海沿海的不罕见留鸟。在东南部沿海、海南岛、西沙及南沙群岛均有记录。
     习性:笔直立于水边树上或岩石上。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甚优雅,飞时两翼成一角度,振翼缓慢有力。俯冲入水捕捉近水面的鱼类,场面壮观。

香港邮票上的鸟

    $0.2元面值的领角鸮
    鸮形目 > 鸱鸮科 > 角鸮属 
    STRIGIFORMES > Strigidae > Otus bakkamoena
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偏灰或偏褐色角鸮。具明显耳羽簇及特征性的浅沙色颈圈。上体偏灰或沙褐,并多具黑色及皮黄色的杂纹或斑块;下体皮黄色,条纹黑色。
虹膜-深褐;嘴-黄色;脚-污黄。
叫声:雄鸟发出轻柔的升调woop声,及一连串间隔一秒钟的粗哑叫声。雌鸟叫声较尖而颤,为降调的wheoo或pwok声,每分钟约五次,也发轻柔的吱吱声。雄雌鸟常成双对唱。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亚、中国、日本、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角鸮,可至海拔1600米,包括城郊的林荫道。亚种ussuriensis 由中国东北至陕西南部;erythrocampe在中国于北纬32°以南;lettia在西藏东南部;umbratilis在海南岛;glabripes在台湾。
习性:大部分夜间栖于低处,繁殖季节叫声哀婉。从栖处跃下地面捕捉猎物。
注:有著者将此种分为印度角鸮O. bakkamoena和领角鸮O. lempiji。如此中国境内所有亚种除lettia外应均属O. lempiji。 

香港邮票上的鸟

    $0.5元面值的赤红山椒鸟
    雀形目 > 鸦科 > 山椒鸟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Pericrocotus flammeus
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而色彩浓艳的山椒鸟。雄鸟蓝黑,胸、腹部、腰、尾羽羽缘及翼上的两道斑纹红色。雌鸟背部多灰色,黄色替代雄鸟的红色,且黄色延至喉、颏、耳羽及额头。比长尾山椒鸟显矮胖而尾短,翼部斑纹复杂。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轻柔的kroo-oo-oo-tu-tup,tu-turr或重复的hurr声,也有较高音的sigit, sigit, sigit。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fohkiensis为中国华南及东南的留鸟;elegans于云南;fraterculus于海南岛。地区性常见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低地及丘陵。
习性:喜原始森林,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小叶树的树顶上轻松飞掠。

香港邮票上的鸟

    $1元面值的普通翠鸟
    佛法僧目 > 翠鸟科 > 翠鸟属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Alcedo atthis
描述:体小(15厘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幼鸟色黯淡,具深色胸带。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

香港邮票上的鸟

    $1.4元面值的叉尾太阳鸟
    雀形目 > 太阳鸟科 > 太阳鸟属 
    PASSERIFORMES > Nectariniidae > Aethopyga christinae
描述:体小(10厘米)而纤弱的太阳鸟。顶冠及颈背金属绿色,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腰黄。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闪辉金属绿色,中央两尾羽有尖细的延长,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头侧黑色而具闪辉绿色的髭纹和绛紫色的喉斑。下体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甚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指名亚种两翼较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喧闹吵嚷。鸣声为高颤音;进食时也发出成串的唧唧声。响亮的金属音chiff-chiff-chiff 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越南。
分布状况:常见的低地鸟于中国东南及华南(latouchii)和海南岛(指名亚种)。
习性:栖于森林及有林地区甚至城镇,常光顾开花的矮丛及树木。

香港邮票上的鸟

    $1.8元面值的粉红燕鸥
    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描述:中等体型(39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白色的尾甚长而深*。夏季成鸟头顶黑色,翼上及背部浅灰,下体白,胸部淡粉。冬羽前额白色,头顶具杂斑,粉色消失。初级飞羽外侧羽近黑。幼鸟:嘴及腿黑色,头顶、颈背及耳覆羽灰褐,背比普通燕鸥的褐色深,尾白色而无延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嘴基红色;脚-繁殖期偏红,其余黑色。
叫声:捕鱼时发出悦耳的chew-it(意为"嚼了它"),告警时发出沙哑的aaak声。
分布范围:大西洋的东部及西部、印度洋、中国海至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太平洋。
分布状况:罕见季候鸟。亚种bangsi繁殖于福建、广东及台湾南部的海上岛屿;越冬于海上,偶见于中国南海。
习性:栖于珊瑚岩和花岗岩岛屿及沙滩,一般不常见。常与其他燕鸥混群。飞行优雅,俯冲入水捕食鱼类。

香港邮票上的鸟

    $1.9元面值的黑脸琵鹭
    鹳形目 > 鹮科 > 琵鹭属 
    CICONIIFORMES > Threskiornithidae > Platalea minor
描述:体略大(76厘米)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黑色而形似琵琶。似冬季的白琵鹭但嘴全灰,脸部裸露皮肤黑色且少扩展。
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及脚-黑色。
叫声:繁殖期外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朝鲜岛屿,中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尚未被发现。冬季至中国台湾及南部、越南北部,过去曾在菲律宾越冬。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鸟类(Collar et al., 1994)。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于近辽东半岛东侧的小岛上近期有繁殖记录。春季在内蒙古东部曾有记录。冬季南迁至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及海南岛。世界上仅存3000余只,多数在中国南方(如深圳红树林),香港台湾及越冬。
习性:同白琵鹭。

香港1997年曾发行候鸟邮票,其中一枚就是黑脸琵鹭,台湾也与2006年发行过黑脸琵鹭邮票,澳门普通邮票中也有一枚黑脸琵鹭,此外,欧洲的罗马尼亚等国也发行过黑脸琵鹭邮票。

香港邮票上的鸟

    $2元面值的小白鹭
    鹳形目 > 鹭科 > 白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Egretta garzetta
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香港邮票上的鸟

    $2.4元面值的彩鹬
    鹳形目 > 彩鹬科 > 彩鹬属 
    CICONIIFORMES > Rostratulidae >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沙锥样涉禽。尾短。雌鸟:头及胸深栗色,眼周白色,顶纹黄色;背及两翼偏绿色,背上具白色的"V"形纹并有白色条带绕肩至白色的下体。雄鸟:体型较雌鸟小而色暗,多具杂斑而少皮黄色,翼覆羽具金色点斑,眼斑黄色。
虹膜-红色;嘴-黄色;脚-近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但雌鸟求偶时叫声深沉,也作轻柔声。
分布范围:非洲、印度至中国及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巽他群岛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适宜生境下的区域性常见留鸟和季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指名亚种繁殖于辽宁南部、河北至华东及长江以南所有地区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北方鸟群至长江以南地区越冬。漂鸟至西藏南部;在西藏东南部应为留鸟。
习性:栖于沼泽型草地及稻田。行走时尾上下摇动,飞行时双腿下悬如秧鸡。

香港邮票上的鸟

    $2.5元面值的家燕
    雀形目 > 燕科 > 燕属 
    PASSERIFORMES > Hirundinidae > Hirundo rustica
描述: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中等体型(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长部)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近端处具白色点斑。与洋斑燕的区别在腹部为较纯净的白色,尾形长,并具蓝色胸带。亚成鸟体羽色暗,尾无延长,易与洋斑燕混淆。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高音及嘁嘁喳喳叫声。
分布范围:几遍及全世界。繁殖于北半球,冬季南迁经非洲、亚洲、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tytleri及mandschurica繁殖于中国东北;gutturalis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多数鸟冬季往南迁徙,但部分鸟留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习性:在高空滑翔及盘旋,或低飞于地面或水面捕捉小昆虫。降落在枯树枝、柱子及电线上。各自寻食,但大量的鸟常取食于同一地点。有时结大群夜栖一处,即使在城市。

香港邮票上的鸟

    $3元面值的红耳鹎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jocos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 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
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

香港邮票上的鸟

    $5元面值的棕背伯劳
    雀形目 > 伯劳科 > 伯劳属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schach
描述:体型略大(25厘米)而尾长的棕、黑及白色伯劳。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粗哑刺耳的尖叫terrr及颤抖的鸣声,有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伊朗至中国、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高可至海拔1600米。亚种tricolor为云南北部、西部、南部及西藏南部的留鸟;指名亚种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地区;formosae于台湾;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喜草地、灌丛、茶林、丁香林及其他开阔地。立于低树枝,猛然飞出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常猛扑地面的蝗虫及甲壳虫。
香港邮票上的鸟

                                           香港鸟类普票高面值4全

 

香港邮票上的鸟

    $10元面值的白鹡鸰
    雀形目 > 麻雀科 > 鹡鸰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Motacilla alba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灰及白色鹡鸰。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及亚洲。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稻田、溪流边及道路上。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
注:体型较大的大斑鹡鸰M. maderaspatensis于19世纪在云南的记录应视为可疑。该种据推测有可能在西藏东南部的低地出现,特征为上体全黑而具白色的宽眉纹。

香港邮票上的鸟

    $13元面值的琵嘴鸭
    雁形目 > 鸭科 > [河]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clypeata
描述:体大(50厘米)而易识别,嘴特长,末端呈匙形。雄鸟:腹部栗色,胸白,头深绿色而具光泽。雌鸟褐色斑驳,尾近白色,贯眼纹深色。色彩似雌绿头鸭但嘴形清楚可辨。飞行时浅灰蓝色的翼上覆羽与深色飞羽及绿色翼镜成对比。
虹膜-褐色;嘴-繁殖期雄鸟近黑色,雌鸟橘黄褐色;脚-橘黄。
叫声:似绿头鸭但声音轻而低,也作quack的鸭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冬季迁至中国北纬35°以南包括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地方性常见。
习性:喜沿海的泻湖、池塘、湖泊及红树林沼泽。

香港邮票上的鸟

    $20元面值的喜鹊
    雀形目 > 鸦科 > 鹊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Pica pica
描述:体略小(45厘米)的鹊。具黑色的长尾,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响亮粗哑的嘎嘎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加拿大西部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
分布状况:此鸟在中国分布广泛而常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亚种bactriana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的西北部; bottanensis于西藏南部、东南部及东部至四川西部和青海;leucoptera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地区;sericea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适应性强,中国北方的农田或香港的摩天大厦均可为家。多从地面取食,几乎什么都吃。结小群活动。巢为胡乱堆搭的拱圆形树棍,经年不变。

香港邮票上的鸟

     $50元面值的卷羽鹈鹕
     鹳形目 > 鹈鹕科 > 鹈鹕属 
     CICONIIFORMES > Pelecanidae > Pelecanus crispus
描述:体型硕大(175厘米)的鹈鹕。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
虹膜-浅黄,眼周裸露皮肤-粉红;嘴-上颚灰色,下颚粉红;脚-近灰。
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分布范围:分布从东南欧至中国。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鸟类((Collar et al., 1994)。数量稀少并有区域性。见于中国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习性:喜群栖,捕食鱼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