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johnney908 2014-11-25
第四章》清热剂》第三节》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剂,各类热毒证候。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等证。若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及外科的疔毒痈疡等;胸膈热聚,可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症。本类方剂常以黄芩、黄连、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泻火药物为主组成。若便秘溲赤,可配伍芒硝、大黄等以导热下行;疫毒发于头面红肿者,可在清热解毒药中配伍辛凉疏散之品,如牛蒡子、薄荷、僵蚕等;热在气分则配伍泻火药;热在血分则配伍凉血药。
  具体方剂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仙方活命饮


黄连解毒汤

〖方源〗《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前军督护刘车者,得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余思作此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三两(9g)    黄芩  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擘(9g)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疽;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机〗
 火毒热盛,充斥三焦 ───────→ 大热烦躁
 火毒内盛,表里皆热,神明被扰 ──→ 错语,不眠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 吐血、衄血、发斑
 瘀热蒸薰外越 ──────────→ 黄疸
 热壅肌肉 ────────────→ 痈肿疔毒


[方解]
 ── 黄连 泻中焦之火,清心经之热。

 ── 黄芩 泻上焦之火,清肺热。

 ── 黄柏 泻下焦之火,清肾经虚热。

使 ── 栀子 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

▲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使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本方证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火毒炽盛,内外皆热,上扰神明,故烦热错 语;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盛则津伤,故口燥咽干;热壅肌肉,则为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为火毒炽盛之证。
    综上诸症,皆为实热火毒为患,治宜泻火解毒。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 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便秘者,加大黄以泻下焦实热;
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
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热祛湿退黄;
疔疮肿毒者,加蒲公英、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4.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成方便读》:“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
  临床报道:用黄连解毒汤煎液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程4~24天,结果除2例因故中断治疗未予统计外,其余48例中流脓停止,炎症消失。耳干者32例;分泌物明显减少,炎症减轻,中耳腔仍湿润者9例;无效7例(中医杂志,1988;10:67)。




黄连解毒汤

有三张是常用方。包括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因为对于热毒证候,在讲清法的时候,曾经谈到过,热毒的一个含义。虽然没有整个规范过,但是热毒从多数情况,历来医家对热毒的表述来看,涉及到两个方面

  1. 热邪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可以轻则热扰心神,重的话窍闭神昏。这一类认为有热壅热聚成毒造成。
  2. 热邪搏结气血,搏结气血使局部红肿热痛,进一步可以腐败血肉,产生脓血一类的现象,称为热毒。

这大体上讲,因为中医学它内容产生,在长时间的,一两千年的小生产方式下的,正在一种整理规范过程,我们只能从其作为主流的,多数的,一种内容的反应上来归纳。

黄连解毒汤做为清热解毒一张代表方,也是基础方。这方过去当过二类方。由于它做为一种基础方概念,体现了三焦热毒,针对上、中、下三焦热毒的一种清解方法。现在把它当一类方了。

黄连解毒汤,这个名称的考证,是《外台秘要》上引的崔氏方。崔氏方这个书没有了。它里面很多方剂。但是从三味药相同,应该说见于《肘后备急方》。所以产生年代是较久了。

证候分析

三焦实热火毒证

  • 气分热毒:大热烦渴,口干咽燥,错语不眠。
  • 血分热毒:吐血、衄血、发斑。
  • 热毒疮疡:痈疡疔毒。
  • 热毒(湿热)下利(痢):湿热痢,疫毒痢,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有些本科学院初起学习的时候,觉得这个方的主治很复杂,有的又说这个证候涉及面相当广,像大热、烦躁这一类,它类似于咽干口燥,大热烦躁,错语不眠。这个气分热盛的时候可能出现,也就是说具有气分热盛的一些特点。它又有出血,热迫血妄行这种吐血、衄血,以及热毒引起发斑,那又是涉及血分了。同时,主治当中,还结合了热毒的外科疮疡肿毒,涉及到热毒在肠道造成了痢疾。所以它适应范围是很广。这个就要理解它,在各种不同的这类证型当中,都可以包有热毒的成份,都可以达到热盛,壅积成毒这种情况。而不是说主治这些都是包容在内,要理解这个精神了!就是热毒可以发生在不管气分、血分,外科疮疡肿毒, 热毒下利,以及热毒引起黄胆等等。从湿热壅积也可以成毒,可以造成胆汁外溢发为黄胆。所以它的主治病证看起来复杂,实际上讲了一个意思,在各种热证当中, 只要热壅可以成毒,可以产生在很广泛的病变当中,是这个意思。也并不是说,就这类,这些病,也不是说这些病同时出现,只要符合这个热毒,出现在某一类证里边,都可以以这个基础方来进行化裁,或者和其他方剂一起治疗。主要是捕捉它的共同精神实质。

功用

泻火解毒。

方解

  药味 作用 三焦 脏腑
黄连 清热燥湿,清热解毒 中焦 清心热
黄芩 清热解毒燥湿 上焦 清肝胆热
黄柏 清热解毒燥湿 下焦 清解肾脏虚火
栀子 清热利水 三焦 利水从小便出

这个方是针对热毒,所以清热解毒。从方解来看,简单地讲很简单,四味药都有清热解毒作用,各自特点不同。一般从三焦来分析,同时有的从脏腑来分析, 可以两者结合。黄连擅长于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其作用从三焦来说,作用中焦为主。清降胃热、胃火。从五脏来讲,清心经热毒。比如后面要讲的导赤散,如果发 展到心经有热,有热毒特点了,那加上黄连,就是清心导赤散。

三黄在历史上,过去黄芩、黄连开始用得多,并列用,仲景时代黄芩、黄连也并列用,但黄芩、黄连和大黄来相配,清热毒,主要是清中上为主。同时又引热下行。三黄同配,后世各家的方书里基本都有收载。

栀子清热利水,它擅长于使热邪从小便排出。从三焦来讲,擅长清三焦的热毒,上中下都可配它。但实际上这个三焦概念也包含三焦是水道,它能够既清热,有能够利水。所以能引三焦之热从小便出。

这个架构是个基础方。在运用的时候,应当说根据具体部位的不同来使用。当然这是一般历史上形成一种共识,当然也有一些医家有不同看法。像张景岳说,这三味药分别上中下,它这个清热解毒燥湿,比如说黄芩,说它作用于上,它下就不管了吗?他认为也可以。所以这并不完全统一。现在讲的这种方法是一 种共识。

运用

辨证要点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因为涉及很多方面,很难把它囊括进去。就是说有基本的热像,而且热程度较重,再加上热毒的特征。由于这个方的功用,我们放在清热解毒里面,它又不是说只有清热解毒。可以做为清热燥湿用,栀子也清热利水,可以针对湿热来使用。不仅针对热毒来。

随证加减

便秘加大黄,吐、衄、发斑加生地、玄参、丹皮;黄胆加茵陈、大黄;疔疮肿毒加蒲公英、银花、连翘。

如果内热盛,引起大便干燥秘结,配大黄,做为清热力量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相结合。历来用法里,针对不同部位,经常用这个方里的药调整,结 合大黄,这是一种方法了。如果是出血在血分,热邪热毒迫血妄行,当然要加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防止留瘀。热毒引起黄胆,配茵陈、大黄,增加清热作用,同 时还能利胆退黄;外科常用的加味,银花、连翘都称为疮家圣药,都是较大剂量的运用。蒲公英也是清热解毒力量很强的。也有凉血作用。

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

黄连解毒汤很苦寒,所以它做为脾胃虚弱,或者火毒不盛,一般不用。如果说过服、久服,过量容易伤脾胃。

刚才讲黄连解毒汤是个基础方,基础方要针对具体热毒出现的部位,热毒的程度,而且具体证型来加减组方运用。

======================================

凉 膈 散  ▲▲

〖方源〗《局方·卷之六治积热》
  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组成〗 川大黄、朴硝、甘草 清热解毒 <wbr>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清热解毒 <wbr>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各二十两[各9g]   山栀子仁、薄荷,去梗、黄芩 各十两[各5g]
     连翘 二斤半[18g]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大法
上有无形之邪热,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故以清热泻火通便为治疗大法。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病机〗
 热聚胸膈 ──────→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冲 ──────→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等。
 燥热内结,不从下泄 ─→ 而见便秘溲赤 。

[方解]
 连翘 ── 清热解毒。

  ┌ 黄芩 ── 清肺与胸膈郁热。
  │
 ┤ 山栀 ── 通泻三焦,引火下行。
  │
  └ 大黄、芒硝 ── 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

 薄荷、竹叶 ── 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兼有“火郁发之”之义。

使 甘草、白蜜 ── 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润燥结,和诸药。


    本方证由脏腑积热,聚于胸膈所致,故以上、中二焦见证为主。热伤津液,则口渴、咽燥、唇焦;火性上炎,而见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火热内扰心神,则见睡卧不宁,甚则谵语狂妄;燥热内结,故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上焦无形火热炽盛,中焦燥热内结,此时单清上则中焦燥结不得去,单泻下则上焦邪热不得解,惟有清泻兼施方能切中病情,故治宜清热泻火通便为法。
    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 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以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共为臣药。薄荷清头目,利咽 喉;竹叶清上焦之热,均为佐药。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本方虽有通腑之功,但治疗目标在于胸膈烦热,而不在于热结便秘。因此,对于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而无便秘者亦可使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上、中二焦火热炽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热毒壅阻上焦,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加石膏、桔梗以增强清热凉膈之功。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属上、中二焦火热者
    4. 使用注意  大黄后下,芒硝溶化、蜜冲兑。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若火之散漫者,或在里,或在表,皆可清之散之而愈。如夹有形之物,结而不散者,非去其结,则病终不痊。故以大黄、芒硝之荡涤下 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 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
[临床报道]
    于氏用凉膈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合并症34例。本组病种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1个月, 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治疗后血压 (舒张压)、血脂(TC、TG)、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  [于春光,等.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合并症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  2000;17(3):44]
[实验研究]
    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膈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膈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 a)、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提示凉膈散可通过多途径发挥解毒作用。[余林中, 等.凉膈散对家兔内毒素温病模型的解毒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6;12(5):4]

凉膈散是个常用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

主证分析

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胃常热结,大便秘结或不爽。

有的说它胸膈郁热,胸膈郁热是偏上了,所以在中上二焦,是一种郁热,所以用这个方的标准,不必要明显的身热,可以有发热,也可以不发热,蓄聚在局部之热,从中医的热形式,从症状反映出来,并不是单从体温。那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就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而表现出来的证候,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化火向上,可以引起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这个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有一定的热扰心神的表现。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可以咽喉肿痛,可以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和不爽,是一种伴见症,兼见的症状。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有影响到肠胃,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凉膈散的使用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应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证郁在局部,可以蕴集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部位主要是中上。它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清上泻下同治的。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清散中上焦的郁热)

方解
  药味 作用
连翘 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
黄芩 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栀子 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大黄 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芒硝 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薄荷 清散
竹叶 清散,清心
使 甘草 保护胃气,调和诸药
白蜜 1.缓和药性,保护脾胃
2.润肠通便


连翘用量最大,宋代前后对连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张元素说连翘有三大作用(1)清心热,(2) 清上焦热,包括头面。(3)外科用,治痈疡。痈疡是外科的肿毒。后来叫它疮家圣药。这三方面在这里都要符合。治痈疡它解毒力量好,疮家圣药。
连翘质地较轻,善走上焦,所以认为它能清,能透散。所以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的。用量较大,解毒力量强。银花连翘要清热解毒为主,必须用量大。

臣药分两组。黄芩栀子联合擅长清上焦。很多方里基本结构,黄芩栀子相配的。都往往用在胸膈、胸胁以上,这是能够清热解毒,能够引热从小便排出,协助连翘清解。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引中上二焦热胁以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薄荷和竹叶,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的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用蜜来煎服,少量白蜜煎,第一有缓和作用,也协助甘草保护脾胃,第二个,它润肠通便,能够引热下行。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体现了一种中上二焦热毒,从下窍排出的治法。它不仅仅是泻下,它也利水,所以历来把这个方作为“以泻代清”治法的一个代表性方剂了。以泻代清,釜底抽薪。从宋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方法,清热泻火方法,像三黄这一类,但是如果你把那锅水底烧的火撤掉,那个退热更快。

配伍特点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两者结合。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上部热像,热邪伤津)

由于连翘有散结作用,现在这方治疗头面咽喉这一类的,热毒引起的,或者出血,或者红肿热痛,包括咽痛,扁桃体炎,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

如果它反映出气分之热突出,可以加桔梗、石膏。桔梗是为了使它更好作用于上部。石膏清气分之热,如口渴明显的,清气分之热比较适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