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保安中心 2014-11-25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学情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实用、有趣、高效,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一、象征性提问
  象征性提问一般是向全体学生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注意,促使学生通过联想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学《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学家?请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样,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课堂教学就会很自然地进入相应的教学情境。
  二、随机性提问
  随机性提问是问题本身没有什么难度,或带有测试性,但由于某些原因学生却不愿意主动回答时教师被迫采用的一种提问方式。比如,对于背诵课文,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会自告奋勇地主动请缨,这时教师就要指名某些学生背诵相应的段落。
  三、选择性提问
  选择性提问的问题往往是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怎么办类型的问题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比如,教学《荷塘月色》,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文章的文眼,但要回答作者为什么不宁静的问题,则只有对背景和作者有更深了解的同学才能回答,至于作者怎样才能真正摆脱那种心境,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作为专题研究的课题由学生共同解决。

    四、故意性提问
  故意性提问是一种于无疑处故意生疑的提问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主动释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时要建立在教师故意出错的基础上。比如,教学《留侯论》,教师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像张良这样的妇人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定天下呢?这样,学生会很快就指出错误:张良是男的,原文是说其状貌如妇人女子。接着,教师再问:那作者苏轼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这样,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就会理解苏轼使用衬托手法的用意。
  五、竞争性提问
  竞争性提问是在问题难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教师为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或更丰富而设计的一种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提问方式。比如,做仿句练习或修辞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或按座位,或依姓氏,或分男女,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最佳答案的评比中。这样,课堂教学便会在竞争中出现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同时学生也会在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趣味性提问
  趣味性提问是一种为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的提问方式,在练习较多的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我在课堂上提问时就经常引进围棋术语:我说天元,学生便会一起寻找教室里最中间的同学回答问题;我说金角银边草肚皮,课堂上马上就会出现一场孰金孰草的问答比赛;我说叫吃,被周围三个已经回答过问题的同伴半包围的同学便会在大家的笑声中无奈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补充说明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