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问技能十: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几个特性

 木香草堂 2021-05-03

1、提问要具有科学性

现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提问要求是设疑一定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所设之疑必须在学生不易领会、易于忽略或难以深入的关键处。学生通过设疑,能够把引到对课文重点的理解和探究上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提问技能十: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几个特性

2、提问要具有“坡度性”

这里的坡度性实质上就是指的是问题不能太过于直白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的思考和余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太难,太难学生摸不着边际,会打击学生,使学生望而生畏。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有个坡度,要本着“跳一跳也能够摘到桃子”的原则进行设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大部分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3、提问要注重开拓性

提问应真正触及学生认识的矛盾,刺激学生探索欲望,推动其积极思考,而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学习的主动那个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如何让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呢?可以借助于设计一些发散性、延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想的最佳状态。

4、提问还具有差异性

提问要考虑不同对象的反应差别,针对优秀、中等、较薄弱学生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即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层次的问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善于提出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适合他们发展思考力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反馈提问时,以薄弱学生为主;复习巩固时以中等生为主;巩固消化一些难知识要以优秀生为主,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提问应具空间性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的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入了思考状态。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善于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反应: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

6、提问还应具有延续性

课堂是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完成的,精彩的教学提问细节使课堂充满动态和生成,充满思辨和灵性,而教师有价值的一次次“再提问”则是整个教学细节中的精彩环节。他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拨正学生那个偏离轨道的思维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