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辛凉解表升麻葛根汤

 johnney908 2014-11-25
升麻葛根汤
〖方源〗《小儿药证直决》·阎氏小儿方论:“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麻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组成〗 升麻10g]   葛根 细锉[10g]  芍药[6g]   甘草 锉,炙 [3g] 各等分
〖用法〗 同为细末,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辛凉解表 <wbr>升麻葛根汤

〖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分析]本方原治痘疹,今多用于麻疹初起。麻为阳毒,以透为顺,若外邪郁表,肺气失宣,疹毒郁耳不得畅发,以致麻疹不出或出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咳嗽,脉浮数;风邪疹毒上攻则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口红苔干。


麻疹病因病理示意图

麻疹有顺证合逆证之分:

麻毒时邪——>肺(脾)——①肺失清肃—>发热、咳嗽等(疹前期)
                               ②邪从外泄—>全身出疹(出疹期)
                              
邪退正虚—>热退疹回(回疹期)

      正虚毒重                
闭肺 —>咳嗽、气喘、鼻煽等   
      失治                     ②攻喉 —>咳嗽、声哑
逆证:——>麻毒炽盛——        ③陷心肝—>神昏惊厥
      误治                     ④伤血络—> 衄血、发斑
     护理不当

〖功用〗
解肌透疹。(“麻为阳毒”“麻喜清凉”“疹不厌透”。麻疹的常规治疗归纳为三个法则:宣透、清解、养阴。

方解
 君 ── 升麻 ── 入肺胃经,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
 臣 ── 葛根 ── 入胃经,味辛甘性凉,解肌发表,升津除热。
 佐 ── 芍药 ── 和营泄热。
 佐使 ── 炙甘草 ── 既可配芍药增强益气之力,又可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疏风解肌,透疹解毒之功。

运用
  1.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常用方剂。以疹出不畅,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2.常用以治疗麻疹初起,疹发不透以及单纯疱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证治要点者。

使用注意
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文献
  《医方考》:“小儿初间发热壮盛,为风寒,为痘疹,莫能的辨,此方稳当,宜主用之。表热壮盛,此邪实于表也。经云: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气。芍药佐之,可以和在表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荣卫,风寒则解,痘疹则出,诚初间之良剂也。如至四五日,痘中挟疹者,亦此方主之。”
 
  临床报道:升麻葛根汤加紫草治疗带状疱疹20余例,疗效满意。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和水痘同属病毒感染,临床症见局部疱疹瘙痒疼痛,时有渗液,并伴有发冷发热,日夜不能安眠。升麻葛根汤具有解痘疹之毒的作用,用本方加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治疗20余例带状疱疹,均获捷效(新中医,1977;(增刊):51)。

===============================================
〖附方一〗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
组成:升麻 葛根 桔梗 枳壳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木通  [各3g]
   前胡[5g] 杏仁 [各6g]  牛蒡子 炒 [5g] 连翘 [5g] 淡竹叶 生甘草 [各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透疹,止咳利咽。
主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
方歌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枳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本方由升麻葛根汤去芍药加味而成。方中荆、防、牛、薄,解肌清热,助升麻、葛根透疹除热;枳、桔、杏、前,理肺祛痰,畅肺气止咳;连翘清泄上焦之热,木通导热下行,竹叶清热除烦,甘草解毒和中。减去芍药是恐凉血敛阴而碍透疹。所以本方比升麻葛根汤宣肺开表,清热解毒之功更强,治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尤宜。

〖附方二〗竹叶柳蒡汤

【出处】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组成】 西河柳(15克) 荆芥穗(3克) 干葛(4.5克) 蝉蜕(3克) 薄荷叶(3克) 鼠粘子(炒,研,4.5克) 知母(蜜炙,3克) 玄参(6克) 甘草(3克) 麦门冬(去心,9克) 竹叶(三十片,3克)
【功用】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主治】 痧疹初起,透发不出。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小二丘疹性肢端皮炎。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斟酌。
辛凉解表 <wbr>升麻葛根汤方解: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都有透疹清热之功而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出。但前方专于解肌透疹,其透散清热之力较弱,是治麻疹初起未发的基础方;后方不仅透疹清热之力大,且兼生津止渴之功,是治麻疹透发不出,热毒内蕴兼有津伤的常用方。
方剂化裁
甚者加石膏(15克)、冬米(一撮)
【方论
方中西河柳、牛蒡子、竹叶为君,辛凉宣透,清热开泄,解肌发表;
蝉蜕、薄荷、葛根、荆芥为臣,辛透泄热,解表祛风;
知母、玄参、麦冬为佐,清热解毒,滋阴凉营;
甘草为使,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同用,能解肌透疹,故治痧疹透发不出者。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方剂学》补。

======================================

这是三类方。主要是理解药味配合当中,升麻和葛根相配,是个透疹解肌,升散透疹的一个很好的药。所以升麻葛根人们把它做为解肌,透疹常用,配了芍药这些,考虑到麻疹的特点,这里一般本科教学属于三类方。做为一个证候,一种提示。它肺胃有蕴热内因,外来它有外邪诱发因素,外邪它感染都有一种过程,所以像肺胃蕴热,必然有一定的伤及阴津,所以如果这个麻毒内陷,麻疹透发不出,郁而化热,很容易伤阴,可以造成邪毒盛而阴伤这种邪实正虚,它像升麻葛根汤配合芍药这类,提早就考虑益阴养血,这个方从病机到用药上做一个提示了。

辛凉解表 <wbr>升麻葛根汤

三个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
传说中的"辛凉三剂"并非指上述的三个方子,而是"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和"辛凉重剂"白虎汤.不过白虎汤并非是辛凉解表剂,"重剂"一般不用来治疗表证的,可见表证在病证中属于轻症.
这三个辛凉解表剂的共同特点都是治疗风热表实证,热邪又称热毒, 是个"毒",毒性自然猛烈.如果人体较为殷实,热毒被卫气腠理抵挡于表,就会产生"风热表实证".一旦人体虚了,腠理松了,那么热邪乘虚而入,直接入里,就成"里热证"了,那不再此范围.
表热证本身也有轻重之分,桑菊饮就是治疗轻症的,往往用于温病初起之时.银翘散解毒力及解表力均大于桑菊饮,自然是用于温病更加严重的情况.而麻杏甘石汤呢?我们都看到"解表天王"麻黄大哥了,可见此时的病情自然要比银翘散来得更重,已经热入肺脏了.所以治疗病证程度的不同是三者 最大区别.
从配药上看,确实很明显,论解表力:
麻黄(麻杏甘石汤)>银&翘&荆&豉(银翘散)>桑&菊&薄(桑菊饮),由强到弱。

配伍上,风热表实证都会引发咳喘,治疗咳喘常常利用到桔梗、麻黄、杏仁等药物.简介一下桔梗和麻黄用于宣发肺气的异同点.
桔梗是化痰药,性平,无解表之性,但是它能够宣肺祛痰,开宣肺气调理肺气机.但请注意,桔梗的止咳平喘的作用根本原理是调理气机,如果病人的咳嗽源于气机上逆,那么若再使用桔梗就要人命了... ...
麻黄是发散风寒药,性温,解表力就不多说了,麻黄的平喘之效也是通过气机的调理,因为它仍然和桔梗一样是开宣肺气,所以也不能治疗气机上逆所致的咳嗽.麻黄不能像桔梗一样在止咳中顺便利咽,麻黄只能让人更伤津... ...
所以,桔梗可以用于食疗,麻黄当饭吃可以用来自杀... ...
在三个方子中凉性药的选择可以决定方子所治病中热邪的严重程度.
桑菊饮用的是桑叶、菊花,我们把二者比作春秋时期两个美女一点也没错,确实有点弱弱的感觉.
银翘散用的是金银花、连翘,称之为"双忍"自然杀伤力比上面那两位强得多了.
麻杏甘石汤用的是石膏,矿物药材一上场够气场了,关键是别人是"凉",它可是"大寒"啊!所以只有这种大寒之品才能压得住热邪,甚至可以压制住君药麻黄的温性,够强悍了吧!
在辛凉解表剂中,甘草爷爷也发挥了它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不再单纯地只是调和药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