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14秋拍|大观之夜·潘天寿《雨后江山铁铸成》

 alayavijnana 2014-11-25





中国嘉德2014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中,将推出“雨后江山铁铸成”专场,集纳了原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培明珍藏的14件名家力作。潘天寿《雨后江山铁铸成》是本场领衔之作,堪称经典。



潘天寿 雨后江山铁铸成

立轴 设色纸本

75.5 × 51 cm

甲辰(1964年)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潘天寿整个艺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在理论方面,成篇于1960年的《听天阁画谈随笔》,可视为潘天寿数十年艺术理论研究的总结。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方面,其重要的艺术创作更是数不胜数。山水画《灵岩涧一角》、《记写百丈岩古松》、《长松流水》、《小龙锹一截》、《雨后千山铁铸成》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作于1964年的《雨后江山铁铸成》即为寿公此一时期重量级创作之一。


雨后江山铁铸成(局部)


依寿公画中自题可知,《雨后江山铁铸成》乃依米氏云山法成于皮纸之上。本幅采用两山隔水式构图,取法倪瓒而稍加变化,对中段水纹并不做勾描,而以舟艇衔接上下关系,又用极具金石气的横排题跋来使画面接气。此外,潘天寿不爱用皴法,本幅中将皴法减到了极致,而以墨、色写山之质,并以留白夹杂其间,以求平淡天真之趣。


雨后江山铁铸成(局部)


从画意构思上看,本幅写雨后山川“铁铸”之景,画眼在“铁铸”之上。事实上,潘天寿曾多次就这一画题进行过创作。早在1934年的《梦游黄山》图轴中便有表现,所谓“如画千山铁铸成”即是。1961年创作的《雨后千山铁铸成》图轴,画中之山已成“雨后千山”,重以雨后之景造境,在意境上更加神奇;1964年的《雨后江山铁铸成》(亦即本幅)中,他将对于这一画题的艺术关照,进一步进行完善和补充,在理论上使这一概念臻于完备。


雨后江山铁铸成(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的《雨后千山铁铸成》与1964年的《雨后江山铁铸成》在构图、布局、用笔、用色上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纸张的运用都是一样的温州皮纸(该纸是当年浙江省专门组织省内厂家研制开发成功,并由潘先生亲自鉴定)。前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者是潘天寿先生在得知好友高培明极爱《雨后千山铁铸成》的消息之后,特意精心重制,赠予高培明的。“文革”中,这幅画曾被抄走,后高先生倾心找回,珍爱有加,从不示人。


雨后江山铁铸成(局部)


《雨后江山铁铸成》很能代表潘天寿艺术“眼格”的高明。画家对于山水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入某一个画家之眼的或为青青之山、潺潺之水,或为飘渺虚无的云山雾罩,而寿公所爱者却为雨后之山。独因雨后山景寓目清晰,颜色浓重,便似铁铸意味,而“铸”之一字亦可概括其一身修养的内容——无论品德、思想、笔墨以至于艺术风采。而所“铸”对象,则是铮铮钢铁般的“骨气”。这种对于金铁骨气的追求,亦是潘天寿艺术生涯的最好代言。


雨后江山铁铸成(局部)


喜爱“铁铸”意像,并不代表能够将这股“铁铸”之感完美的表现于纸上,技法的阐释至关重要。本幅中,寿公以墨为主,以笔、色为辅,重以焦墨写雨后江山的“铁铸”气质。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潘天寿曾说:“画家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雨后江山铁铸成》可以说是对这段画论的极好注解。


本幅中,墨色的主要功能是求取气韵和画面的厚重感,色彩功能居于其次。画家用焦墨点出江上奇峰,山腰空出白云回绕,江面不作勾描,对比反衬出云山厚重如铁铸成,而一反古今多少画家学米点山水迷蒙繁琐的陈旧格式,创造出新奇、强烈的新式云山图。是为寿公从传统中炼化出新的极佳范例。



1.如果您喜欢微信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如果您喜欢中国嘉德拍卖,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官方微信ID: zhongguojiad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