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作”梳篦,旧时光里的美人

 真友书屋 2014-11-26

 


 

梳篦是梳子与篦子的合称。梳齿疏“篦齿密”梳子用来梳理头发,篦子用于筚去发间污垢或寄生虫。现今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篦箕功用缺失而逐渐消失,“梳篦”在今天大多只指梳子。中国梳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传说梳子是炎帝身边匠人赫廉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而作,另有一说是轩辕黄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用鱼刺发明。


据考古资料,梳产生于距今六千年左右。史前时期梳子除了可整理头发之外,还是头上的冠饰,是服饰仪态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梳篦的材料已有骨质、牙质、木质、玉石质等多种。及至秦汉之际,梳篦已是成套使用,并盛放在梳妆奁、梳篦盒以及栉袋之中,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华夏民族自古流行“束发”,且儒家『忠孝』文化沉浸入民族的骨髓之中,《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因此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不论男女,梳篦是每个人日常生活必备的私密之物、妆饰之物。《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另外古人也特别推崇梳头的健身功效,认为梳篦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有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因此可以说,梳篦至今仍是中国人须臾不可离身的必备之物,同时也是饱含中华独特文化内涵和情节的贴身之物。



中原处于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政治与经济地位突出,其物质文化也因之丰富多彩。仰韶文化早期肩部至耳部装饰有向右斜刻的细绳纹,应是用梳篦状器具在陶坯未干时刺划而成,习惯称之为“篦齿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骨梳、玉梳,装饰兽面纹,梳把、梳背还装饰有鸟形雕刻。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象牙梳,传承了史前传统古朴的造型,又装饰有神秘色彩的兽面纹,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颍作”梳篦,植根中原,发端于颍水,继承了中原传统手工技艺精华和文化内涵。同时又广泛吸纳南方梳篦制作工艺特长,综合运用现代的工艺手段,创造出了独特的“颍作”梳篦。


传统梳篦主要材质有骨、牙、角、陶、石料、金属、木竹,现代则主要用角、玉石、金属、竹木、塑料等几种。原料各有优劣,骨牙角类的梳篦质地坚硬,光洁柔润,经久耐用,但其材料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且脆而怕摔。石料梳篦如玉石、水晶等,质地坚实、色泽美观、光滑温润,但也是材料有限,价格昂贵,不易加工且质脆怕摔,只能用作少量生产的工艺美术梳。金属材质梳篦表面光洁,持久耐用,但易产生静电挂发,对头发皮肤有损伤,也难作日用梳发之用。



综合来看,木竹类梳篦取材方便,易于加工,仍是颍作梳篦的主要原料。木材料一般选用细密坚韧,不易变形、表面光滑的如黄杨、桃木、枣木、石楠、棠梨等。尤其黄杨木具有“治头痛病”的功效,“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黄杨木中所含的黄杨素可抑制真菌生长,有止痒去湿的功效,是制作梳子最理想的天然原料。颍作木梳精选精品木料之后,还要经过中草药蒸煮加工,不仅能使木梳质地光滑、坚实耐用,而且还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保健功能。


颍作木梳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五大步三十四道工序。首先是备料,主要包括分料、码料、风干等。在木料购买回来时要根据购买木料的长度、直径、外形、是否空心而进行分类处理,方便后期在开不同的产品时的用料挑选,对已分类好的材料要码放整齐做风干处理,在码放材料的过程中要做到多留空隙,这样能使木料最大程度的风干,放置木料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性能要好,要长时间对其木料风干,避免后期产品制作时因木料湿度过大,而出现变形、裂纹现象。


待木料适宜加工后,第二步就要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共有原木开砣、开片、检装框、熏蒸、摆架、晾晒六道工序。所谓开砣,就是切割成木板,然后开片切割成所做梳子尺寸的长方形小板,开砣要注意木材的纹路和角度,依着树纹拉坨,减少材料的浪费。之后统一放置在检装框进行熏蒸,经过熏蒸这道工序来改变原木材的颜色,去除湿气,杀死虫卵,并用中药蒸烘使药液融入木质,再重新摆架进行晾晒。摆架要注意将各类梳坯相互搭配地摆放好,这些梳坯一般需要置放阴干半年以上。每隔一段时间须将梳坯重新置放,有利于梳坯干透也避免梳坯变形开裂。



第三步进入正式加工,通过截头、画线、圆整、钻孔、开齿、打面、拉背、砂弯、检验等步骤,加工出木梳的雏形。截头也叫推头,传统做法是用刨刨平梳坯表面,现在采用机器抛光打磨;划线是根据梳胚的大小和纹理,用笔画出梳子成品的造型,以达到合理利用材料的目的;通过截头、画线处理,这个时候就能看到梳子的初样了。


然后钻孔,再根据划线来开齿。开齿时,在机器齿轮上要涂上油脂,使开齿润滑。开出的齿要粗细一致,并用锉刀一根一根地剔梳齿,使其梳齿弧线流畅光滑,这时候梳子的模样已经出来了。把梳模统一完成就要进行打面、拉背、砂弯等。打面、拉背就是依据梳坯的外形和梳背上所划的造型线,将多余的木料锯下。然后用刨、锉刀修整完善梳背的造型。这些工序完成之后通过检验就可以进行更细致的操作。


第四步就是精细加工,通过打齿面、抛齿、粗磨、细磨、检验、挖弯、抛光、分检使木梳最终成型。打齿面、抛齿就是用锉刀、砂纸等工具休整梳齿使其平整、干净。粗细磨使梳柄光滑,各齿圆润,外形较好成为合格的半成品,在车间检验完成再进行一次挖弯抛光就可以进入分检室进行检验,把有瑕疵的有孔的撮齿次品分检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完美的成品了。之后根据不同造型梳子的艺术要求,进行雕刻、“烙画”、彩描,并上一次清漆,以保证图案有光泽,而且不易掉色。最后用抛光机抛光或直接涂蜡,或上清漆,使得木梳光亮美观。


最后经过给成品打上商标名称,再经过喷漆、打蜡、扫灰使梳子光滑有手感,之后装入包装袋,经过检验之后进入成品库,成为可以销售的产品。


“颍作”继承了传统梳篦制作手工工艺的精华,并充分利用现代的机械加工等技术手段,使木梳整体造型简洁流畅,美观实用,装饰画面线条清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使中华传统的梳篦工艺得以传承,并重新绽放出光彩。


任年华匆匆老去,岁月莫辜负长发及腰的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