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缎是苏州的漳缎

 苏迷 2014-11-26
“新中装”引发漳缎起源之争,漳缎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晨以详尽史料、大量实物证明:漳缎虽从漳绒发展而来,但两者区别很大——
“漳缎是苏州的漳缎”
 棕色地缠枝花卉纹彩花绒
 漳缎机  (图片由苏州丝绸博物馆提供)
  □苏报记者 陈秀雅
  APEC会议“新中装”核心面料中,非遗“漳缎”主要用于APEC会议女领导人、女配偶服饰。继上周漳州媒体团前来苏州采访漳缎之后,昨天,漳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一行又来到苏州,走进鼎盛集团,与我市文广部门洽谈,意在挖掘漳缎的“前世今生”。在网络上,福建媒体大量刊发漳缎起源于漳州的报道。但漳缎研究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王晨却以详尽史料、大量实物证明:“漳缎虽是从漳绒发展而来,但不能说起源地是漳州。漳缎是苏州的漳缎。”

  漳绒 采用普通的双经轴装置木机即可织制,一人上机织即可,基本组织为四枚变化斜纹,由两组经线和三组纬线交织而成。

  漳缎 必须采用束综提花机织制,地组织一般为八枚经缎,由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交织而成。绒经送经需用绒经架装置,根据花纹的不同自主控制用丝量。必须由两位技工同时作业。

  漳缎因起源于漳州而命名?

  专家:漳绒漳缎区别很大

  APEC会议引发漳缎起源地之争。11月12日,福建日报微信头条编发《揭秘:漳缎是如何在漳州兴起与没落的》,文中称“漳缎因起源于漳州而命名为‘漳缎’”。当地一些媒体分别跟进报道,一致认为漳缎起源于漳州的漳绒,应该正本清源,让漳缎“回归”漳州。为弄清漳缎起源,11月19日,由闽南日报和漳州新闻网记者组成的采访小分队前来苏州,寻访漳缎传承人、老艺人、生产企业及相关专家学者。
  漳绒、漳缎同是中国传统的丝织物。漳绒是在元代著名的“丝绵里”剪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起源于漳州而得名,为全桑蚕丝色织的绒类织物,表面为通幅绒毛。虽起源于漳州,但在明代还有好几个地方生产。江苏最早由南京生产。随着织造技艺的成熟,清代顺治三年(1646)在苏州设立官办织造局后,苏州劳动人民改进织造工艺,结合云锦的花纹图案,应用束综提花织机的提花技术,创造出一种既是贡缎地子,又起绒花,具有独特风格的丝绒新产品——漳缎。漳缎问世后,深得清帝康熙的赞赏,康熙命令苏州织造局发银督造,并规定督造漳缎不得私自出售,违者治罪。直到道光中叶鸦片战争前,宫廷皇室贵族及文武百官外衣长袍马褂,大多用漳缎作为主要面料,这是漳缎生产的全盛时期。
  “漳绒与漳缎是绒类织物中工艺及风格各异的品种,区别很大。”苏 州丝 绸博 物馆研究员张国华 曾 在论文中将漳绒与漳缎的区别进行详细解剖。文中指出,漳绒采用普通的双经轴装置木机即可织制,基本组织为四枚变化斜纹,由两组经线和三组纬线交织而成。漳缎则必须采用束综提花机织制,地组织一般为八枚经缎,由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交织而成。漳缎的绒经送经方式更为独特,需要采用更为庞大、特殊的挂经机构——绒经架装置,根据花纹的不同自主控制用丝量。此外,漳绒一人上机织即可,漳缎必须由两名技工同时进行。“苏州漳缎由全木机、纯手工织机织制,至今无法用机械代替,说明漳缎织造工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王晨说。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漳缎的非遗保护单位,馆藏有丰富的漳缎实物及相关资料。为探究漳缎工艺的来历,2011年11月,王晨曾带领苏州丝绸博物馆一行三人前往漳州地区调研,结果是“漳州各方只听说过漳绣、漳绒,不知道漳缎为何物。甚至在福建省博物院的库房藏品中,连一件漳缎实物都没有。”

  全市仅一台漳缎机,每天生产6厘米

  非遗濒危亟待走出“深闺”

  “此次在APEC 会 议上 亮相,少为 人知的漳缎‘走出深闺’,值得庆幸的同时,更应引起思考,”王晨说,正是由于长期面临濒危处境,难以走出博物馆,苏州漳缎才会被漳州人误认为“起源于漳州”。
  1997年,漳缎成为江苏省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9年列入市级非遗名录,2011年又列为江苏省级非遗。目前,全市掌握漳缎技艺的织造技工屈指可数,除王晨之外,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马梅全也是漳缎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宋锦一样,漳缎同样是苏州丝绸的一张闪亮名片。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擦亮它。”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商大民认为,当前苏州应当在漳缎的生产规模、技工培育等方面多加思考,使濒危的漳缎焕发“青春”。
  漳缎的生产,在苏州历史上也曾几起几落。据记载,1949年后,漳缎供做戏衣及装饰点缀之用,1959年北京迎宾馆及民族宫两大建筑的装饰用绸及沙发桌椅、会椅等套垫,都采用苏州漳缎。“文革”开始,漳缎被视作“封、资、修”产物,企业停产,使这项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濒临绝迹。1979年10月,原苏州新光漳绒厂副厂长潘宜平,在苏州东美巷12号设立“苏州漳绒丝织厂”,设绒机10台,使漳缎生产得到恢复,市场供不应求。由于产品工艺复杂,技术力量不足,生产发展速度缓慢。时任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的钱小萍等曾多次撰文,并向市政协提案建议继承和保护漳缎生产。由于经济效益低,制织技工后继乏人,原有漳缎木机由1982年的10台减少为1985年的6台,产量呈逐年萎缩趋势。1994年企业关闭,15台漳缎织机及其配件全部搬至斜塘,维持少量生产。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逐渐停产,15台漳缎机也随着企业搬迁“消失”。目前,全市仅余苏州丝绸博物馆内一台漳缎机仍在生产,但每天生产6厘米漳缎,仅作展示、研究之用。
  “这次APEC会议女领导人、女配偶服饰的局部采用漳缎,足以证明漳缎运用与推广得靠创新。”近年来,为了让漳缎与当下生活相结合,苏州丝绸博物馆曾不遗余力。王晨等漳缎研究者根据漳缎面料性能,开发出漳缎服饰、书法作品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走向市场。前年,王晨曾带着她设计的5套漳缎服装参加创博会。但令她失望的是,年纪大的人认识这种面料是漳缎,年轻人大多对漳缎表示“没听说过”。王晨说,漳缎面料挺括、厚实、立体感强,底部八枚缎绒亮丽,是一种含蓄的富贵、低调的奢华。与宋锦一样,比较适合开发成服饰等产品。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认为,只有从时尚潮流的角度进行开发设计,才能让非遗受到市场欢迎。他今后打算将漳缎运用到高级男女手提包、钱包、领带、时装中。
  “这次漳州对漳缎的重视,从另一方面倒逼苏州进一步加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市非遗办负责人龚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两个轮子,让传播带动传承、双轮同步转动,这是此次APEC会议后引发的诸多热潮给苏州非遗保护带来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