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分析第三篇:各种投资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应用误区(3)

 鹤轻风 2014-11-26
     上篇提到了价值分析和行为分析,行为分析是一门新兴的投资哲学,许多投资者都感到很陌生,今后有机会,我会在其他教材内容里加入关于行为分析的论述和个人研究心得。下面将介绍技术分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论述的比较详细,是为了后面开辟技术分析教程打基础的。我写这些文章目的是扫盲和普及,向大家介绍各种投资方法的特色,不具有门户偏见。假如你只认同某一分析方法,对其他分析方法嗤之以鼻,请绕道而行,不要在我的文章下面乱喷其他门派的信奉者,要想得到别人尊重,首先就得学会包容别人。

       技术分析的准确名字是“图表分析技巧”,顾名思义,就是试图通过图形走势来预测未来价格波动。这种分析方法是类似占卜算命?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白技术分析的三大理论基础,技术分析之所以“从理论上”可行,就是因为这三条假设。

假设一:历史会不断重演

     这句话的起源,我估计是出自李佛摩尔的《操盘手回忆录》,他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及“华尔街没有新鲜事物”的观点。

     通常的理解是: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过去的K线走势?因为未来的走势会跟过去一样,因此通过研究过去的K线组合,就能预知接下来会怎么走。

     我的理解是: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段历史走势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撇开大背景直接照抄过去经验是不靠谱的。但是有些东西确实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人性。千百年来,不管投资技巧如何日趋进步,但是投资者心理还是停留在原始阶段。也许你现在掌握的投资理论比你爷爷的爷爷高明很多,但是在遇到极端行情时,你的本能反应还是跟他一样的。逃避危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而技术图表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K线反应了在极端情况下,人类的本能反应。

      但是一般的投资者并没意识到上述原因,只是简单的以为K线形态会不断重复,却从未深入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更未曾仔细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既然K线的背后隐含了人类的极端情绪,那么假如当前市场并没有处于极端状态,那么试图引用过去的K线形态来预测未来就会失效。这就是为何在绝大多情况下,那些技术信号会失效的原因,因为市场并非时刻都处于极端情绪状态。更进一步去思考,既然人类行为模式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K线形态仅仅是行为的表征,那么我们直接去深入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岂不是更好?因此行为分析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但是目前行为分析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因为过去的历史数据缺乏对人类行为的记录。行为分析需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因此我认为未来50年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行为分析或许会取代价值分析,成为主流分析模式。

       这个也能解释为何每隔50年左右,人类世界就会发生一次人为大灾难。因为50年后,经历过上一次大灾难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记忆出现了断层。例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叫嚣要跟日本打一仗,世界各国的战争狂热情绪也在不断升温,为什么?因为经历过二战的老人基本都死光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不懂战争意味着什么,有点“站在说话不腰酸”的滋味,稍有擦枪走火就容易引发战争。股灾通常也是每隔10年左右出现一次,原因是每隔10年,投资者就已经换过一轮,新进来的人容易过度乐观,从而引发资产泡沫。

假设二:市场具有趋势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查尔斯.道(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发明者)。是他率先提出市场存在长期、中期、短期趋势。

     一般理解:将其应用于数浪,以及应用于趋势交易。一般的价格通道、支撑线,均线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设计出来的。

     我的理解:1、所谓趋势其实就是物理学上的动量。他解释了为何信息滞后的趋势性指标也能获利(如均线总是滞后于股价变动)。趋势就如同一辆以时速300公里/小时前进的火车,就算失去了前进动力,依然能够依靠惯性向前滑行一大段距离。因此趋势交易者无需担心上车后火车会突然反向并高速行驶,在反向之前,必定有个急刹、减速、反向掉头、再加速的过程,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让方向做反的投资者出局。同时这也是趋势交易者为何从来不尝试逆势抄底的原因。在趋势投资者看来,逆势抄底就如同挡在一辆高速前进的火车面前,就算这辆火车已经失去了前进动力并且已经踩下急刹,依靠巨大的惯性依然可以将你碾压成纸片。

     2、查尔斯.道所说的长期、中期、短期走势的背后对应了不同的原因。

    长期趋势反应了市场生态结构的变化,当市场的价格已经远远无法反映出时代的变革,那么股指就能摆脱旧有估值模式的地心引力,就会形成一种趋势性行情。而这种趋势是可以预测的(理论上)。

    中期趋势反应的是人类的极端情绪,即由于人们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引发股价短暂地大幅偏离中轴线,然后在理性回归的作用下引发的波动。这种趋势可以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模式来进行预测(理论上),例如常见的黄金分割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股价回调30%、50%时确实存在大量抄底行为和惜售行为(我在《股海浮沉》的文章中曾给出过统计结论)。这种阶段性站稳无法用消息面和基本面来解释,只能用投资者行为来解释。

     短期走势其实是一种游程和概率相互交错现象。游程是一个极易与概率混淆的概念,我拿抛硬币来解释一下游程跟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假设抛硬币10次,我让你预测最终出现正面的概率,大家都知道是50%,但是假如只抛10次,由于抽样次数太少,可能会导致最终结果是正面出现了7次,反面出现了3次。这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只要增大抽样次数就能解决问题。反映到股票市场里,假如我让你预测未来10天的走势,虽然你知道现在是牛市(即知道出现上涨的概率是70%),但是由于你预测的序列太短(样本不足),结果可能是上涨天数只有3天,下跌天数7天。这种错误随着你交易次数的不断增加,误差就会越来越小。因此短线交易的秘诀就是以概率战胜市场(通过反复多次的交易让盈利水平符合概率分布)。

       就算让你抛100次硬币,虽然最后的统计结果是50:50,完全符合概率,但你抛出来的序列可能是00。。0011。。11连续出现50个反面后再连续出现50个正面。而这就是游程。游程对投资者的杀伤力极大,但是恰恰又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因为很容易跟抽样不足混淆)。例如你的交易系统胜算高达80%,但是在开始第一笔交易后,连续出现了5次错误信号,假如你每次出现错误就亏损20%的本金,那么你已经爆仓了,就算后面连续出现80次正确信号都已经没用了。而对于一个交易系统来说,遇到连续错误5次是很正常的,也完全符合概率分布。

假设三:市场价格包含并正确反映市场信息

     这句话的起源应该也是出自李佛摩尔的《操盘手回忆录》,他在书中列举了听从小道消息交易造成亏损的故事(尽管最后证实信息无误,但股价却提前反映了)。在许多谈及技术分析理念的书里面也会提及此类事件。

      这句话一方面指出为何技术分析者只需关注K线走势,无需关注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他又类似前文提到的“随机游走”理论一样,认为信息分析无效(区别是随机游走理论认为股市是毫无规律的,技术分析认为股市存在趋势,但双方都认为试图通过分析信息预测股价都是徒劳)。

     对于这句话的见解,见上文提到的“随机游走理论”,不再累赘。

     最后补充点小常识:K线的画法有很多种,目前我们常用的画法是日本蜡烛图,这是江户时代一个日本米商发明的用来预测稻米价格波动的,因为形状很像蜡烛,故称为日本蜡烛图。

@今日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