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着做老师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1-27
学着做老师
2014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文暖(公务员)
  一方面,甭管真心还是假意,社会上随口被称为“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说明老师还是受尊重的;另一方面,随着部分真正为人师表者各种负面新闻的曝光,“老师”的光辉形象一落千丈。唉,在这个喧嚣而又浮躁的时代里,到底要怎样做老师才好?
  其实我对老师一直是很尊敬的——不仅仅因为自己曾经当过老师。当然,我所尊敬的老师,是在大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有小的变通,身体力行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听从教书育人主要是“育人”的召唤,让跟从的受教育者真正地学习到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以及感受到生活美好的能力。
  也许这样的要求有点儿高,反正我那些奋战在最基层中小学的同学们都达成共识:尽量教出好成绩就行了,管那么多有什么用!
  这结论让我心惊胆战。当一个社会把“有没有用”当作成功的评价标准的时候,指望学校成为一方净土,太不现实了。可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前教育的道,在哪里?学校的准则是什么?老师的信仰又如何确立?熙攘的名利往来中,谁还能耐得下心熬得起精力去关注灵魂、道德、品质这些虚无的东西!学生就这样被大人们绑上了战车:学习好才是好学生,好好学习才是真的懂事。其实无论“唯有读书高”还是“读书无用论”,那书,都只是狭隘的、功利的应试知识,与教育无关。它们指向的,是另一种“美好生活”——单纯的物质的满足,精神呢?先等等吧。
  半路出家当老师的诗人王小妮把她的“教后感”结集,出了两本《上课记》。她面对的是大学生——在中国特色教育流水线上已经十余年锤炼,迈过最后一道“程序”便可到社会流通的他们,应该适应了像小白鼠一样任人摆布。虽然没有了学业的压力,但是他们“离不开惯性中被动的强制的充实”,不知道从“温润、和善、柔软”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于是,她尽己所能,给学生以润物无声的引导,希望学生去掉“好词好句”,自由地表达真实的自己。她的教育,是顺应,是打开,是学会关照,学会关怀:关照自我意识,关怀他人境遇。他人的生活,当下社会的状态,个人认不认可没关系,但起码你得了解。
  那些学生有福了!而我,读完全书后也不由感慨:在一个如此急促的时代,愿意腾出时间看更多的作业,听任何一个愿意说心事的学生的故事,在庸常的生活中,坚守着比填空格、背读本和考证书重要得多的关于真正教育的理念,宁愿“让这徒劳发生”也不放弃“以纯粹个人的品质和责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理想主义者,值得尊敬!同时,面对社会繁杂信息曾有的消极甚至绝望,也改变了:除了应和“一代不如一代”的抱怨,更应该反思自己——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你,发出自己内心的明亮了吗?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老师就是培育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无论是子贡般富足还是颜回般穷困,都有宁静内心,都能安祥生活,不改其乐。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明白,更重要的却是像王小妮那样,“不要做个愤青,我们一起学习用更多的理性和平静去传达良知”。
  夫子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么,我们可能是身边任何一个人的老师。同样,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前提是我们愿意学习做老师,给别人的生命以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