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符经》第四讲

 ywm77 2014-11-28
《阴符经》第四讲 第一节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第一节: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1、提论:
  了解大众不了解的一面,勤修大众难做的方面,这就是真道的修炼者。
  妙不可测为神。人们对于神奇的现象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那就象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者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其神通,因为人总习惯于眼见为实的,所以现代气功的兴起多亏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他们为气功事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圣人的作为却不同,他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作用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的神奇原因,很少人能够知道的。
  鱼不可脱于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为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通天,下可彻地,然而中不可让人知道,不是不让人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依存的形,也就是圣人如凡人,至人即常人。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
  2、长久安全之道在于收藏——功成身退要自然。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在我们的理解中,不大容易从全面性去把握它。因为大家都知道,神话的一面来说是比较容易被人所接受的,因为大家都喜欢看神话。从小也好,到老也好,都不离神话这个基本的那个爱好。这个爱好为什么离不了?是因为这个东西啊涉及到人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需求呢它是对神的一种理解和了解。
  因为了解呢,然后再理解啦。如果不能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一辈子就会落入到那个自生自灭的那个环境中去了。如果要是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进入到那个修炼的环境中,这个修炼的环境呢,实际上是说他(她)要觉悟人的生命的死和生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啦,然后和神呢就达成一种是说联系。
  这个联系呢不是说潜在的,而是说显态的。这个显态联系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除了理解以外,还要怎么啊?还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去修炼,这个就叫什么?这个就叫生活的真谛。如果说要是在真谛上努力呢,有一定成就了,那么我们肯定是说自己的神也就在这个社会中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你这个作用一旦被你自己了解到了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作用它有两类,一类它也分阳性的,一类它也分阴性的。这个阳性的这一面吧那是我们所说的特异功能那一面,很多人呢了解修炼,了解特异功能,都是从那个七九年以后,中国大地上有了特异功能这个报道以后。然后各个媒体啊,各种各样的书籍啊,转载了这些消息以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特异功能。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的理解和过去人们在神话中听说的这个神的这一面,说法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了。过去说这个神啊它有神力,是说称呼这个神力呢,认为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一种力量。古人是怎么说的呢?古人说妙不可测就为神,是这个东西啊,你不能测定它。你根本的,是现在有人想研究特异功能,想把它搞清楚它的那个作用机制。但实际上呢,到底搞清楚没有呢?我想搞了几十年,从80年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西方的研究者也好,东方的研究者也好,也没说把这个问题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来。
  结论没有得出来,那是说它不可测,那并不是说完全的不可测。它肯定在有些方面,要么就在定量的方面,要么在定性的方面,它可以被人们所掌握。但是既在定量方面和在定性方面都能掌握的话,在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对象上,你要想定性的和定量的都掌握,基本上是完成不了的。那么这个就称为不可测。所谓妙呢,那是指的这个事物,是说非常让人感到惊奇。所以说神奇的现象在我们的生存现象中,可以这样说它是存在的。就像有的人说这个不吃饭的这个问题一样,不吃饭为什么不吃饭呢?为什么不吃饭的人他都够活下去呢?我想这些问题也都是我们现象中所经常能够听到的一些事。
  特别是我们在修炼大潮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搬运功啊,飞物的功能啊,透视的功能啊,遥视的功能啊,像这些功能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太神话了,太神话了我们肯定知道其神之神,是说它有其载体,也是我原来在这个双经和一的里面说的,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是你知道是他发出来的,那就像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这个神通的那个不可信的那一面了,所以这些人呢,相对说来,像张宝胜啊,这些比较有名的特异功能的所有者来说,肯定人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就不会怀疑到他,包括当时的叶剑英(叶帅)就曾经找过张宝胜治疗过多次。是说他的神通是得到这些大人物的那个肯定的,而且在利用他们的这种神通。同时呢后来又把他吸收到国防科工委相应的研究机构中去,对他的功能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估计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单位吧。人们习惯于眼见为实,在我们的现实中间对其神之神,是认为这个东西它能够找到根据,所以我们就开始研究他。但是呢,是不是能够对不神之所以神能够了解呢?它这个方面就很难被我们这个语言和思想所能够说清楚了。
  不神,不神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根本都看不到他的神通。但是他所以神他是一个神。你根本都看不到他有神通,但是他又的的确确是个神。就像我们所说的老子一样,你说他是不是神,他肯定是神啦,但是他不神,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历史上表演过他自己的神通,但是他为什么所以神呢?所以说他就没有办法能够了解到这个所以然的这一面。这句话的意思呢,我想是这个意思吧。所以说现代修炼的兴起的确多亏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有了这一些特异功能呢,是说人们的主观意识也就被那个潜在的那些信息所调动了。
  这些特异功能的人呢,为修炼事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我就觉得应该向下面再推论一下,实际上他也为那些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起了一个道器的作用。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就利用这些特异功能者,实际上他在发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呢是一种神通的信号,一种调整的信号,一种对社会一种变革的信号,这些信号实际上对我们来说都是需要了解的,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我们去看它,你不能说在那个追功求法的那个角度啊你去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单纯的停留在追功求法的这个角度上,你就很难以去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
  你既然不能理解它,那么要让你去实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啦。所以说既然要理解不神之所以神,你就要看到整个修炼的发展面貌,要从整体上去看它,是我们现在的人是不是需要神通,这个神通表现哪个方面。就像我们人现在的行为一样,比方说你开汽车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神通的一件事,一个人开着那么大的一个车,然后呢不可思意的跑得那么快,比马都跑得快。在古人来说,水浒传中有个戴宗,他那个神行起来也是五六百里,但是呢他还要带上一个马甲,还要作法。但是这个汽车呢,只要你给它上油就行了,它可以跑得很快。1小时100多公里,2个小时300多公里了,跑上一天的话,那不知跑到几千公里以外去了。可想而知,现代人的神通比过去人的神通还要大。这一点除外呢,人还可以飞到天上去,一个小时飞1000多公里,人有没有神通呢?肯定是有神通的。
  人有神通,然后这个其神之神我们就能够理解了,是说他肯定是借助外在手段啦,那么我们理解不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呢?是我们的人现在,是我们看起来没有神通的这一面,那么我们有没有神通呢?这个方面,我们自己就要思考一下。在我的感观中,我就觉得应该了解大众不了解的那一面。是大众现在都去追求现代社会的生活享受,你看在家庭中,是拉个窗帘都要搞电动的了。出门要坐汽车,然后呢回家以后什么都是电动的,什么都是自动的,然后呢有中央空调、电脑,全面的控制,包括电饭煲都可以用电脑控制。我想这都是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但是呢,我们的生活是从享受的这一面去发展呢,还是从朴素的这一面去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了解神的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自动化的这一面当作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对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就缺乏努力的兴趣了。你没有这种兴趣,那要你努力的朝这个方向修,那你就更加没有兴趣了。你只是想现在的生活已经够美好了,何必再要我们去搞那些非常艰苦的事呢?就没有人愿意去搞那些吃苦但是呢它又不讨好的事。
  所谓不讨好是什么意思呢?是一辈子俭啬,一辈子克勤克俭,你还是不是啊,见不到什么效果,因为它不神嘛,所谓不神是它没有什么效果。没有什么效果但是所以神呢,往往人又看不到。所以说呢,这个时候他就丧失了努力的信心。要是那样的话,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我们自己就难以坚持下去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呢是要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同时呢勤修大众难修的那个方面,难修的那个方面实际上是说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个方面。如果大家都容易练到的一个东西,大家都容易获得的一个现象。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也容易获得了。
  因为我们在努力啦,我们怎么可能不获得呢?但是大众难修的那一面呢,我们能够朝那个地方去修,那是一个珍贵的方向,这个呢实际上是一种修真者的实修时证。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努力吧,否则的话,对于这句话就失去了它的那种指导作用了。在另外一个方面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呢它还概括了圣人的作为问题。圣人的作为呢,按《道德经》的说法它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是说你根本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3、《道德经》中有关圣人的论述:
  真正的圣人可以这样说,并不是很伟大的,很高大的,是他来到你面前,可能你以为他是讨饭的,这样的故事我已经讲过很多了,包括我们草庄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是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神奇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的。我从《道德经》中间就翻出了这样一些描写圣人的说法,有那些方面呢?
  第一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四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五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六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七 圣人常善救人。
  第八 圣人朴散则为器。注意这话非常有实践作用的,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他在说笑。
  第九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 圣人终不为大,而终能成其大。
  第十一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第十二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十三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第十四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妖。
  第十五 鬼不伤人是因为神不伤人,神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他也不伤人。
  第十六 圣人终不为大,犹难之。是说他明知道这个事在老百姓中间说很困难,但是他仍然很注意这个难的一方面。
  第十七 圣人无为则无败,无执则无失。
  第十八 圣人欲不欲。他时时刻刻都准备着取消自己的欲望。
  第十九 圣人言下之,身后之。这都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言以下之,身以后之。
  第二十 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圣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外表上炫耀自己,他往往外表的衣服总是很简陋,但是呢他内在却藏着珍宝。
  第二十一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二十二 圣人疏而不失。什么叫疏而不失呢?是天网恢恢的意思。
  第二十三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第二十四 圣人正言若反,这句话大家也要注意。正言若反,是你听起来好像老不顺眼一样,这是逆耳忠言。
  第二十五 圣人执左契,他没有说他执右契,他说执左契,那是他老是把握住那个虚的、小的、不中看的那一面,因为我们中国人古人一般都是尊右为大嘛,你是现在到我们麻城这个地方任何一家,你如果要是坐位子的话,他如果说请你往右边坐,那肯定是尊敬你。为什么右边是尊敬呢?是右为大的意思。一进门的右边为大。所谓的上位是指针对神龛而言,我说的是针对我们人而言,一进门的右边为大。然后神龛呢是左边为大。神龛呢它正好和人是面对面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二十六 圣人不积,是他不会积累那个有形的一面,或者是财富的那一面。是不是啊!从这二十六点,这还不全面,我只是随意摘抄了一下,然后呢把这些大概的意思表达一下,这就说明圣人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道德经》中把圣人的很多很多方面总结成这二十几条。但这二十几条如果去演义一下的话,那就更加复杂了。
  但总的说来,无非是一点:圣人无为,不言之教,然后呢终不为大,然后呢他不积,然后呢他执左契,正言若反。这些东西在他的语言中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实际上是他行为的准则。
  希望大家对这些准则有所研究,同时呢有所实践。如果要是想修炼修得好的话,最起码来说你要自己的身体好,或者是让自己有所成就的话,就一定要朝这个地方努力。朝这个地方努力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不是为了其神之神,是不是为了显示你这个神通的这个神的这一面,而是要显示什么呢?显示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你想你这个人如果要是处弱,处后,处于不争的那一面的话,你怎么可能神奇得起来呢?永远都不许你有神奇的这个机会,你既然神奇了,你是代表了那个神之神的那一面,你既然处下了,那你就代表了那个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那一面实际上叫什么呢?就叫控制面。
  而那个其神之神的一面就叫被控制面。所以说希望大家理解我这一番话,我这一番话的目的呢,是说你到底是被人控制也好,还是你自己觉悟,然后去控制或者是调整这个社会也好,那就看你自己去选择了。而老百姓一般他肯定是选择我去敬奉神仙,而一般练功者,练有为功法的人他肯定也是去选择其神之神的那一面。而真正懂道的人,是你理解了道性的人他肯定要去实践那个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不知道我这番话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既然是清楚了,那么下面这一段话是在反复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道德经》中间就说国之神器啊不可以轻示于人,是这个东西啊,你不能让人看见了。你一让人看见了,问题就来了。
  所以说鱼不可以脱于渊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它实际上也是生命体系(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彻地,而且中不可以让人知道,这是我们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炼神,炼神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它是为了通天彻天,调整人寰。所以我们人,实际上得道的人他是怎么呢?他修道人和得道人他都是在起这样一个双向作用。第一是要了解其神之神的那一面,第二呢去修这个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你从这两个方面努力的话,你就发现这个社会一旦达到这个境地的话,那我们每个天都不会疲于奔命,是他不会为了生活是不是啊,唉呀每天去操劳。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人的神一旦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它的能量是非常大,这个大呢是说对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它都在进行调节。实际上我们作为我们人来说,并不是说不让人们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生存的形,也是圣人是凡人,至人也是常人。
  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像这样两句话的话,实际上是代表这我们人社会中的活动。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我们阎工碰到的那个所谓的明朝的老神仙,他是没有暴露他自己,并不是他没有暴露自己,而是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个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
  当然这些方面呢,只是说我们在这个理解方面的不同而已,实际上深山老林中有没有神仙呢?我想还是有神仙的,有神仙是因为他们的背景需要这种保护。这种保护呢如果要是他被我们这个人寰的一些人知道了,知道了他的变化的原理,那么他的安全性就失去了。
  但是过去的古人就不同,古人他普遍的都比较相信这个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啊可以这样说,是大家都是崇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呢就比较普遍,像朝庭中就有专门的星象学家,堪舆家,是说还有很多有神通的这样一些人,他专门请在那个地方,做专门的工作。在哪个地方,哪个方位,有哪样的一些高人,不出门,他就在皇宫中他掐指一算,他就知道在哪个方向有高人,然后他直接派人去找,背上诏书,是皇帝下一道诏,然后那个钦差就去找。你说像这样一种情况你是应诏呢还是不应诏呢?你不应诏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不得不去;你说你应诏吧,结果招来的是无限的麻烦。
  所以说这些修炼的高人他的确他不愿意在这个社会上露面。另外我也看了一个现象,是说在网络上游荡的那些,夸夸其谈的那些人修得怎么样呢?他们都普遍认为,唉呀,修得好的人啊都不上网;修得不好的人在网上你吹过去,我吹过来,那就说明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个道理,是说最起码来说知道其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些道理,人们的潜意识中知道修得好的人他不露面,修得不好的人呢,他才露面。这无非是说我们在修炼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自己。是你自己觉得你需要掌握长久安全之道的话,你就一定要知道隐藏的道理。隐藏它有些什么好处呢?隐藏对人来说实际上它得到一种养神的作用,有很多人,比方说你在工作的变化中间,或者在学问的变化中间,当你的干扰越来越小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高兴。当你越来越清静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唉呀,这真是老天爷帮我的忙,让我终于能够清静下来了,不去劳作奔波了。
  这就像我曾经在一本书中曾经读到的一小段文章一样:老子有一个习惯,吃完饭以后呢,喜欢散步;然后呢据说有个徒弟老喜欢跟着他,老是请教他:“师父啊你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一直没搞懂。”老子就一直不理他,自己走自己的。结果这个年青的弟子就穷追不舍,老子走到哪个地方,他就跟到哪个地方。后来老子就说了一句:你到底烦不烦人啊?你回去休息好不好?想起这个故事,我就想起另外一件事来,当然这个事呢我的确是从老子中看到的一个小片段。由这个小片段我就想起,有的人,比方说,她打电话可以一打几个小时,是她好像忘记了自己需要清静这样一种背景,你打几个小时,你是不是烦人家,还是烦你自己呢?
  我想这个道理无非是双方都在烦,你也烦我,我也烦你,那么烦的是什么东西呢?烦的实际上是人的神,是有很多东西,过去就说有道的人啊,真正有道的人啊,他相逢一笑,他连话都不说,他心就相通了,何必要你那么多的问题提出来,要去怎么?要去解释呢?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随缘而定。是任何事情不要过度,你过度了,那么也是说你暴露了自己的神的这种状态。所以越修到后来,就越要耐得住清静。你耐不住清静,这个问题就不好办。 

《阴符经》第四讲 第二节 日月有数 圣功生焉

第二节: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1、提论:
  阳的一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百姓承大道(圣人)之恩泽。
  日运月转自有定数,不误度律。日照月辉也仅此二数,无有多余,故日与月能够分出阴阳,而月与星则能分出大小,此事一定,不可乱其章法,所以圣祖曰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圣功也就在这日月之下显其微妙,凡人只知观其阳,所以对人能进入的境地不敢设想:人竟能达到参与天地运转的程度?
  圣功神力之大为人所不见,所以圣人生而不有,功而不显,成而不居。神明朗朗如日月,德佩天地,为万民所敬仰,正好与日月之辉形成了一对阴阳。阳的一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百姓承大道(圣人)之恩泽。却不知,天性在人,神明也在人,人只要修,则其功莫大,作圣作仙均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2、自然规律之中的同一性,即为圣人作功之道,神明彰显之德。
  这句话,它是接着上句话来的,“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这句话而来的,是说你别看那个日月有数啊,太阳也是一个,月亮也只有一只,但是呢它大小是一定的,太阳肯定大啦,月亮肯定小啦,但是圣功生焉,圣功生了它,神明出焉,神明在控制它。它说的这句话的字面含义是这样一个意思。它为什么这样去形容?那是说我们现在理解的这种环境,一直都被我们理解成为好像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东西没有那个智慧的那个场,它都是物质决定精神的,这是我们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原理,总觉得是物质决定了我们人的精神,然后呢人的精神对这个物质世界呢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但实际上这一句话中就讲了一个相反的一个方向。
  你别看日月啊,这个大小啊,它已经定好了的东西,而且它的规律性非常强,你看那个日运月转自有定数,不误度律,日照月辉呢也仅此二数,没有多余的,故日与月能够分出阴阳来,月与星则能够分出大小来,是我们天上的星星很多啦,但是呢它们明显的是非常小了。此事一定,不可乱其章法,这个东西它也没乱,没有乱过。所以圣祖就说道能够:“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圣功也就在日月之下显其微妙了。
  凡人只知道观其阳,是对阳性的一面肯定很了解,总以为从科学上讲解这些道理,都能够说得清楚就行了,没想到过没有从阴性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呢,所以说对于人能够进入的境地他不敢设想,人啊现在基本上还不敢往这方面想,人怎么可能去控制日月的那个运转呢?人竟能够达到参与天地运转的这个程度嘛?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
  那么我就请问大家,是说人在修炼的时候应不应该相信这句话呢?应该去实践这句话,对!应该有这个志气去实践这句话。我所想到的问题是什么呢?比方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来:敢不敢设想到人的境地超越一切?那么怎样理解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样一句话呢?我问的是敢不敢,但是你说敢,结果老子就说勇于敢则杀,人的识神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呢它的确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些矛盾性的这一面。所以说它把矛盾性的这一面它肯定就撇开不谈了,就像我们谈神仙一样,我们只知道:唉呀,神仙真是神奇的很啊,怎么怎么样!但是他忽略了,噢,自己实际上也是神仙的一个体现。
  3、鼓励世人有信仰还要有正念,勇于不敢,居后成先,无为善成。
  人这个生命来说,本身你如果说没有神秘的这一面的话,你说这个生命还能够叫人的这种生命吗?那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人是因为区别于动物,他才能够谈得上神秘。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呢,人就要知道:噢,这种存在和思维的这种矛盾关系,是你勇于不敢则活的话,是你有这种勇气,你往那个地方努力,但是呢你时时刻刻你不要怎么?不要冒尖,按照上一句的那种潜台词的话,它是这样一个意思,是它不神的那一面你一定要怎么?去掌握它!你不是去掌握它那个神的那一面,你是去掌握不神的那一面。不神的那一面你掌握了以后呢,神明出焉,它就出来了。
  不知道这种解释,在文字上它是不是这样承前启后,是它把前面一句话说完了之后,你理解了上面一句话的道理以后,你再看下面出的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噢,原来它说的是这样一种意思。是人的神通啊它往往是这样,只要你朝着那个地方勇于努力的去实践的话,它最后它肯定是能够神明出焉的。圣功也就深了,像这样一种状态作于我们,敢于设想,更加要敢于实践。设想,但是你不要努力的去表达它,特别是在人世间,你不要去表达它。你不要以为你自己懂得一点,然后到处去胡吹,然后你说这个功法不得了啊,唉呀,很神奇啊,我们修的这个功法最高,你让人家说自己的功法最高,那你就修一种最低的功法就行了。
  你相信这个最低的功法跟最高的功法之间它是没有什么天然的区别的,它是这样的,越是小的它越能够注意到问题的那个核心的那一部分,就像圣人说的:终不为大,终不为大,然后呢圣人被褐怀玉,是说他老是穿破的衣服,然后呢把珍宝藏在里面,我想这样一种境界,需要我们反反复复的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怎么?去体会。
  但是往往我和道友们、是很多修炼者也打过交道啊,很多练得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打过交道,往往思想上不是这样的,往往对老子的那种系统的那种处下不争,我说的是系统的处下不争,而不是说片面的处下不争,他是从系统的角度,不管你是从那一个角度去说,他都是处下不争的。比方说,是光勇和敢这两个字,他就要你勇而不敢,那就说明他勇肯定是怎么?
  圣人他气息的那一面,敢是你行为的那一面,他要你气息的一面呢,就要有怎么?要有一种志气去支撑它,要勇于向上;但是如果说你敢于向前的话,敢于争先的话,唉约,你又错了,所以在系统的不争先这个方面一定要怎么?反反复复的努力。当然我们讲到的这个问题的规律中,是说我们在今天还没有谈到规律之中的互通性,是我们在前面讲到的统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是我们的圣功之道,神明之德,它为什么能够左右日月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个地方呢还没有谈,但是这一点的话,我相信就在不久的状态中间就可以实践它,我今天把这个话呢只能讲到这一步,在不久的状态中就可以实践它,这个实践它是因为规律之中的互通性,是我们之中的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这种关系,这种关系靠什么来沟通呢?
  这种关系的沟通它是靠我们内在的一种神,这种神在上篇中就称其为五贼!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我想这个贼无非是说你在盗取,盗取的过程中你也在反馈,你反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在调整,所以说你对天地之间的这种调整,也就在这种互通性中体现这种规律的。圣功神力之大为人所不见,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一面,我们根本都不知道圣人他的作为的方式的,但是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显,成而不居的这一面是说我们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他。
  我们知道圣人他往往在做这些事,但是呢他没有把它表达成为自己的名,贤名,功利啊,没有表达成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他往往不断的反馈给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这个社会,所以说这个社会才会这样一种变化啦,无论是在社会的物质文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实际上都包括有圣人的这种作为在里面。神明朗朗如日月,德佩天地,为万民所敬仰,正好与日月之辉形成了一对阴阳。这个阳的一面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呢百姓承大道之恩泽。
  人却不知,天性在人,神明在人,人只要修,则其功莫大,作圣作仙均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我们现在所要鼓励的呢,是大家的正念正法,是敢于实践,敢于实践,然后敢于敢于实践呢,就勇于不敢居后,勇于不敢居后,是勇而不敢吧。说通俗一点,是勇而不敢,居后成仙。是你不要怎么,不要老是去争先,你争先你就成不了仙。那么你居后呢就容易成仙。你无为呢就善成。无为善成,是说你无为的话,你就容易成功。你有为的话,这个成功的这一面它就慢慢地降低了它的几率。这是这一段的基本含义。接下来它就说你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的一些道理啦,到底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呢? 

《阴符经》第四讲 第三节 道机得之需德性

第三节: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1、提论:
  善人得道机自然身体力行用于积德,小人得盗机必然用于恣纵己欲。
  其道性机要之处,没有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更不可着于文字。所以圣人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以此,天下则不可公有其盗机,否则,乱传非人的人,必然要天降其罪。
  人只有靠练神还虚才可能接近这个道机,所以《神修金丹之法》是不同于其它功法的修真秘宝,其阳性的一面大家可以见诸文字,并且可以恣其想象,同共玄谈,无伤其真。因为其实质至朴至简。你复杂化只不过在衍化其主干的枝叶。
  其阴性的一面却要留待口传心授,口传心授的条件是要考验各人的德行。功有大小,果实有数,然德无尽头,所以德于上德者自能由常入玄,由口传而证真。君子得到了其隐性的道机,自然会身体力行地去积德成真,而小人如果得到这个道机,非以正念去看待,而是从邪念以验其真,所以纵欲贪成,不免要“其事好还”自遗其咎。
  道的性质就是这样,求之于道者则有求必应,怀正念求之者则得以助正,怀邪念而求之者则得以助邪。欲擒故纵,实损虚补在起作用。所以终究盗机将会危及性命。
  2、信道道性,道机在心,盗机在形,不可乱说,自圆其说。
  这是我刚才说的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这个见之者昌无非是你去盗啦,天地,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这个相互之间这个盗的过程,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这个盗机啊,是它的内在的秘密的那一面,你莫能见,莫能知啊。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这句话实际上是很矛盾的一句话,从字面上来看。天下莫能知,莫能见;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不知道大家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稍微休息两分钟,然后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提出问题来?
  听众说:这段一看吧,首先想到的问题是自己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熊老师:噢,首先想到君子和小人这个方面去了。但实际上还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莫能见,莫能知。既然莫能见,莫能知,为什么又得之于君子,而失之于小人呢?这句话大家不知道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实际上这个问题很严重,为什么很严重?是因为它的核心啊,它很容易被这个矛盾啊所激发出来,是你注意这个矛盾以后,你就会知道:噢,原来他说的是另外一种意思,那么这句话和老子的《道德经》中哪些话相关呢?我想大家如果要仔细的去思考的话,可能就找得出这个相关的这一面来。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什么呢?五贼在心啊,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啊,万化生乎身。
  你看这样一句话跟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这一句话,它无形中它就掌握了怎么?一个是说一个变化的这个核心。是你人啊,这种存在,如果说你掌握了这个盗机的话,那是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是我们的心,这个心施行于天,是你心如果考虑得恰当的话,你就可以施行天;你所考虑的问题在天下都能够怎么啊?发挥作用。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了一个道理嘛,就叫“蝴蝶效应”。后来艺术家就把这个“蝴蝶效应”拍成了一个连续剧。大家的听说过没有?知不知道?《蝴蝶效应》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啊?那你应该看一看!这个“蝴蝶效应”应该看一看!“蝴蝶效应”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原理。他作为一个气象学家,是跟现在的量子物理学有区别的,从他那个角度他就能够考虑一个问题。他说任何一个蝴蝶,当它在扇动翅膀的时候,如果要是根据力学的原理的话,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能够感觉到它这个力的存在。是根据他的万有引力推导出来的一个非常,难以是说不可冥状的一种推理吧。不知道这个推理在你们新生代人中间是怎么去想这个问题的。
  所以从前面的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宇宙生乎手,万化在乎身”这是又和上面的这一句话“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日月有数,大小有定”这样一个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就基本上,从文字上它可能就能够概括它了,是你只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哪个角度呢?是说天有五贼,五贼又在心,然后在心的这一面呢,然后呢又可以称其为盗机。因为天性在人,人心呢又在机,这个机和这个盗机是个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它所说的这个文字上的这个矛盾关系,这个矛盾关系是什么意思呢?是明明它说不能见,不能知,但是呢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你看它这样一个矛盾体现在另外一个矛盾上面。
  听众问:小人得之轻命是说死了吧?
  熊老师说:小人得之轻命是死了,对,他就很容易把自己的小命就丢进去了。我讲个历史上非常普遍的典故:历朝的皇帝他一边吃着金丹,一边就抱着女人,因为他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这样说,他吃金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他是为了长寿,为了更好的去享受,你想这样一种状态算不算精明呢?你看他这一面他在掌握这个盗机,他说你们都替我炼丹啊,请很多的术士有道真人帮他炼丹,炼出来以后呢他这边去享受。
  实际上这个享受也就说和这个存在,它明显的是矛盾的,是你要知道这个盗机呢,它不是用来让你去享受的,它是让你是不是啊,是躬行不辍的。是你不要有时刻的疏忽的。你疏忽了,这个东西你就你就很容易丧失。所以说它这个矛盾呢尽管是矛盾,但是在我的眼里,它肯定不是矛盾,为什么不是矛盾呢?因为它实际上在利用这个矛盾在昭示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呢是说人的生命中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是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性,性是我们得道之机,这个得道之机呢就你这个盗天地之气的这种一种基本枢钮。但是怎么盗呢?怎么盗怎么盗?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当然这个道理呢只能边讲边说笑的说,不能严肃,一严肃呢,这个问题就不好说下去了。
  中国字呢有相通的这一面,是我们相信道,是相信道的“信道”跟另外一个“性”,是明心见性的那个“性道”,它实际上是相通的,它是相通的,相通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相通的是说它在这个信号上它有联系。是你要信它的话,你是不是啊,躬行不辍;你要不信的话,你就会去玩命,你就会去玩命,是这个意思。所以说盗机在心啊,盗机也在形。是你在你的形体方面,因为人特别是老子他在他的《道德经》中对这个问题呢,他讲得比较明显,而且比较实在。他说我为什么说我自己不好办这些问题呢?是因为唯吾有身,
  是我有身体,我的身体所发出来的任何一种信号,它都要牵制我的这个五贼,是牵制我的神。这是我翻译的师父的思想,并不是说师父原来是这样说的。我是这样翻译的,是我的这个身体啊,我老在不停地从外界把信息吸过来,因为你肯定要和自然之间打交道了,你吸,你吸过来,然后呢你又你又表现在你的神的那个上面(你实际上是把这个信号又要反射到那个神的身上去),这样无形中就你受到这个牵制了。这种牵制在我们修道人中间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很多人他一般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一般一定要静修,他静不下来的这种状态,我想是不健康的状态,能够静下来的,那么他是健康的一种修炼。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人是说尽量的要让自己少接触,当然这个少接触无非是说你把这个社会的那个关系网啊,或者是联系啊,你就切断了。
  你一切断了,你无形中切断了你自己的很多的这个缘份啊,包括你的荣誉啊,财富啊,名利啊,这些东西你都切断了。这些你切断了以后,你人心理上呢这个时候说通俗一点,你又要把这个信号又要反馈给神,神呢它又要怎么?又受到牵制。所以说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及吾无形啊,吾有何累。我没有这个形的时候,我又怎么受得到累呢?所以说过去人一般都是这样的,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他把自己的形体啊,他就修化,化到虚空中去。这是我们中国道家研究了几千年以来,所掌握的基本的那个方法。
  这个方法在我们的传统的经典中它是记载有的,这是确有其事的。至于说有多少人实践成功了呢?有多少人实践成功了呢?估计可能是这样说吧,这个成功者他就不言了,不成功的人老在那个故纸堆里翻去翻来,所以最后呢是有为的功法不得其终。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为的功法,所有的有为的功法都不得其终。信无为法,难服其心。
  3、执有为法不得其宗,信无为法又难伏其心,躬于德行而不主宰,何愁道机不生?
  是说我们这个修炼人你无非是说你在实践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实践这个盗机的过程中,你最难制服的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大家思考过什么问题?我现在就提出来,最难制服的是什么?对,最难制服的肯定是心,所以我就提出来这样几句话:信无为法,但是呢你难服其心。是你信无为法,但是你难服其心,因为这个心啊它在不断的受你的身体的制约。然后躬行不宰,是你去怎么啊?你去体会它,你去实践它,但是你不主宰它。何愁不见,是你去实践它,你去体会它,但是你不要去主宰它,你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怎么?游戏一样,你每天去做,每天去做,你就到后来啊,因为只有大人习惯于主宰,想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利用一下,看能不能够用来发财,能不能够提高自己的荣誉的那个知名度,肯定作为成人来说他老是想那个方面去了,作为小孩来说他想不到,他只是想我只是好玩而已,了解一下这个东西,实际上甚至这个思想小孩他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他来说,他只是在实践一个过程,所以说有了这种状态以后呢,即使你有其心,你也不愁看不到这个道机。
  所以过去就说啊,比方说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你练虚合道以后呢,你才能怎么?接近这个道机(盗机)。但实际上是神接近这个道机(盗机),而不是你人接近这个道机(盗机)。人他的神它已练得出去了,出去了以后,你人怎么办呢?如果说你人真的要求自己一定要什么东西都了解清楚的话,你说:唉呀这个神出去了以后,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我一定看搞清楚。行不行呢?为什么不行?心易乱,说通俗一点,你老是在想它,你实际上老是在破坏它,你老是在牵制它。所以说它这句话的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君子得之固躬,什么叫躬啊?躬是说鞠躬尽瘁的躬。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句话的意思呢当然我们借过来就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什么道理呢?是说你只是去做,你根本都不需要去明白主公为什么要你这样做。这就叫鞠躬尽瘁。你不要去追求它的那种实质,你也不要追求那个实质应该怎么去理解。是你理解有时候你不理解的事。
  我们打个比方吧,大家都可能记得刘备是怎么死的,刘备是怎么死的?他是因为报仇,他为了报东吴杀关羽之仇,他非要去打东吴,你说他当时来说他自己领兵在那个宜昌一带被火烧连营,好像是东吴的陆逊吧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把火就把他烧烯糊了,结果他回去以后,一病不起,就这样乌呼唉哉了。这就说明了什么道理?“火烧连营七百里”当时是刘备把自己的布军图啊,就已经传给回去了,传给诸葛亮了。诸葛亮一看就说:完了完了。就这样完了。你说当时对于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啊,他会不会算呢?他肯定会算,他就知道刘备肯定怎么?带着这个复仇的心理去打仗的话肯定是打不好的,但是这个书中它没有表达出来。
  但是我想的话,像这样的聪明人他既然在那个赤壁之战的时候算得那么准,但是为什么后来算不准呢?无非是说他的鞠躬尽瘁的这个瘁的这一面,意思是说他对于那个刘备这个主公的这一面,他是抱着完全服从的那种角度的。所以说我就把这个角度引用过来,去解释这个固躬的躬它是个什么意思,是你不要管它为什么会那样,你如果真正的想管它的话,你就成小人了,你就成不了君子。
  所以大家千千万万要从这个角度要注意这个,这个语言上的转折!是你躬行不辍,你就成为君子,你真正要想把它了解清楚,你就成小人了,你就自己在玩自己的命。是这样一个意思。当然这只怪我三国演义没有看好,我也不知道他当时到底是怎样死的,我也搞忘了,我只知道刘备是气死的。
  再是另外一个方面,是说实际上这个道机的实质,它至简至朴,你复杂化,也只不过在衍化其主干的枝叶。是说这个东西啊,在《道德经》的第六章中曾经这样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是这个天地根啊它实际上它有个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性一旦被你掌握了,那么整个东西它就生出来了。这个万物它是生于这个根,那么你的复杂化你只能说在这个根的基础上发出了一个枝叶;你怎么去生长这个枝叶,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呢,你这个主干和你这个根你一定要明白,你不明白,那么你说你修道修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都要打一个大问号。我们所推行的方法中就叫神修,不是修神,而是叫神修,所以它的名字呢它本身就带有它的那种有机性。
  这个有机性就从顺序的方向,是你由神来修你自己的这个人,而不是人去修这个神;神是来自于道和天地的这种信号,而你人呢,也是来自于这个天道的这种所生的这种顺序。那么你在这个顺序中间,你从有形的角度要去修这个神我想那个方法它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呢?是因为我们是先有神,然后有了我们人的主观意识,我们从我们人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婴儿时期他肯定是没有意识的,他只有反射,说通俗一点,他饿了他就只知道哭,冷了他也要哭,热了他也要哭,他只知道有这种冷热的反应。什么时候有思想呢?是当他大脑的细胞长全了以后,一般这个时间大家都可能知道,一般婴儿长到两岁的时候,基本上大脑细胞就已经长全了,这个两岁以后呢,基本上意识就开始活跃了,就开始对外界的事物有很明显的反应了,而且用简单的语言可以回答了,那就证明他的大脑基本上就可以运用了。
  这个大脑基本上可以运用了,也是说我们自己的心中这个神可以通过大脑,然后通过五官和我们这个社会和环境进行交换和交流,这一个过程呢也是我们的思想产生于我们神的后面,思想产生于神的后面。因为没有神的话,这个生命它很难以存在,有这个神,它在人的心中,然后呢人的思想的产生和这个神产生呼应,然后产生人的一种特殊的这种的存在,他就不一样了。你看人为什么说非要到一、两岁的时候才能够走路呢?大家都可能知道,那个非洲的角马一生下来,马上就可以站起来。它站起来为什么能站起来呢?
  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第一是大脑发育完全,肯定是因为这个自然选择啦,我们按那个进化论的说法,那是自然选择;它长时间,可能多少万年,它都是的这样的,多少万年是说它要想存活的话,它非得一生下来就能够跑,这是它基本的一面。我想问的是说它一生下来就能够跑,它这个跑它靠什么东西来支撑它跑呢?它肯定有个神在支撑它跑啦,它到底有没有主观意识呢?它不需要主观意识,因为它的肢体本身就有这种能力了,所以它生下来就能跑,但是人为什么不能跑呢?
  人甚至到了一年以后,甚至一年以后都不能跑,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主观意识这个时候它还不完整,我想这个在生物进化论中他可能没想到这个问题,他只是认为:噢,人好像也是靠像猴子那样进化过来的,人为什么进化成为,要到(出生)一年以后这个思维啊,这个大脑细胞才能长完全呢?这就说明人他的主观意识它有他必需的那一面。没有主观意识,人他就不称其为人啦。他非要等这个主观意识完全的建立以后,人的行动他才有可能掌握自由。但是在动物中它就不需要这个东西,它一生下来就能跑,对!那是它本能。这个本能实际上是神,这个本能是它神在指使它跑,而它不需要这个怎么?后天的这个主观意识作为中间媒介。
  实际上我们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中间媒介——这个主观意识在起作用。这个主观意识呢,你太发达了,你太发达了以后,它就吸收了大量的人的先天的这个神的能量,然后对后天的这个存在呢又起到了干扰作用。所以说,一般人他如果要是真正能够做到无为,那么他的身体肯定是健康的。从这个道理来推的话,所以的有为法不可能追到本,得到源。这个结论可以这样下。所以的有为法不可能得到这个道机啊,这个追本得源的这种状态;不可能得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后天这个环节啊,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它只能让人的后天去觉,它不能让后天去主宰,这是玄德功中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它三个“不”,它就已经把基本的所有的存在都限定了。你如果超越了这个,你如果说你非要超过这“不”,然后你要去控制,就像那个有很多武侠小说中说的,人的神通都练到不可思忆的那种程度,我想那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几乎找不到的。在人世间也的确没有这样的情况,那都是人们的一种文学想象。
  我在原来的《双经和一》中就说到这个问题,其阳性的一面呢大家可以去谈,可以去讨论,但是作为阴性的一面却一定要怎么啊?一定要口传心授。口传心授的条件是要考验每个人的德行。功有大小,果实有数,然而德呢它没有尽头,人的德啊你要想修的话,你永远都可以修下去,你就像我们一滴水可以修成一条小溪一样,然后小溪呢又可以修成一条江河,然后一条江河汇入是不是啊,汇入我们的大海,汇入大海呢你就没有边啦,所以说这个德啊是使我们由常入玄的一个怎么?非常基本的能量。也是一个基本的信号。
  实际上德在玄界中它也是一种物质,在我们的显态来说,它只是一种信号。在隐态来说,它的确是一种物质,而且是由常入玄的一种媒介,就像一个桥梁一样。所以我们的德是把我们送向彼岸的一个桥梁,我们的德是把我们送向彼岸的一个桥梁。由口传而证真,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靠德来体现的。有很多人就说,唉呀,这个师父为什么老不青睐我,老不点化我呢?实际上作为师父来说,他无所不在,就像我们前一段时间看的那个资料一样,我们所揭示一个真理,那是什么?这个玄理是什么?真师就在身边。我想这个道理啊,是你要等待他的口传的话,你无非是说你要修德。
  4、修真的色关难过也在于心。
  你修德修到你的品行比较符合于道的存在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样的口传是真传!要不然的话,即使有真传到你跟前来了,你还要碰人家一把悬(弦),你还认为那是人家在信口雌黄。你要是那样的话,我想作为真人的话,作为圣人,他不至于说没有那种智慧;他点化你,肯定能够看得到你的德行的增长,因为你的增长实际上在玄界中它就表现成为德这种物质的积累。君子得到了这种隐性的道机,自然会身体力行地去积德成真;而小人如果得到这个道机,并不是以正念去看待,而是从邪念以验其真,我这句话我只能从口头上把它念一念!所以纵欲贪成,不免要“其事好还”自遗其咎。这些道理呢,也无非是说酒色财气,酒色财气呢,可能你抛财容易,戒酒也容易,是你不生气呢,也容易。但是呢一般色关是比较难得过的。道的性质呢也是这样的,求之于道者就有求必应,怀正念求之者则得以助正,怀邪念而求之者会得到什么呢?这是文章中本来就有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呢如果说没有这段话,可能大家就认为,怀正念去求它的话一定会助正,怀邪念去求它的话一定会纠正你这个邪念;实际上它是不会纠正你这个邪念的,它会帮助你成就这个邪念,帮助你成就这个邪念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让你更邪,所以说道的性质呢实际上是说:其欲夺之,必固与之。它要夺去你的话,那一定先给你,所以说欲擒故纵,实损虚补在起作用。这两句话呢,“欲擒故纵”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实损虚补”就不大容易理解了,实损虚补是说你在实际的一面它是损去你的,在虚性的一面呢它去补充你,这样一个道理在起作用。所以说终究盗机将会危及性命。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在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拿过来实践的话那是这样一句话:要损己而利天下的机遇也不是那么容易碰上的。
  希望大家把这句话理解过来,损己而利天下的机遇也不是那么容易碰上的,是你真正要想损去你自己而利天下,你说要这样的事情被我碰到了,然后我不就能够成就自己吗?像这样的机遇你还不一定碰得上。你即使碰到了,你还分辨不出来,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利天下呢?你还怀疑,你一怀疑,哟,这个机遇它就错过了。所以说这种机遇是很难得的,就像那个台湾的南怀谨在提到这个问题一样,他有一次在讲课的时候就说到这个问题,就说:你们以为做好事是那么容易做的吗?好,我现在给你十万。他就说要给你十万,然后让你一天之内要做好事,把这十万花完,你看谁能做到?有很多人在想,想傻了,唉呀,这真是的,我拿十万过来以后做什么好事呀?你还要有个机遇,是你拿十万块钱做好事,你还要有这个机遇你才能花得出去。他并不是说让你把十万块钱送到那个慈善协会就行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你还要找到这个机遇,是你要想帮助人家,你还得有个缘份,你没有这个缘份,你拿什么东西去做这个好事?所以说它这个道理是这样一个意思。是你要做好事,你还得有个缘份,还要有个机遇。所以有时候,损己你要养成习惯,损己你要养成习惯,是你要日行月累,你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呢,你对以后的事,所有的事你摆到眼前来了,你自动就知道,噢!这个事情只要对人家有利的,对自己肯定有利。你就自动的就养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这样你的机遇才不会失去,所以说我理解了是说,人们为什么不在珍惜缘份中去伸展自己的性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