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学说的精神维度 作者:刘梦溪

 谷子689 2014-11-28

刘梦溪

 

《陈寅恪的学说》刘梦溪 著 

 

  演讲人:刘梦溪

  演讲人简介:

  刘梦溪,原籍山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史与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主要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宝箴和湖南新政》、《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论国学》、《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陈寅恪的学说》等著作。

  编者按:

  著名学者陈寅恪学说的观念依据和研究方法,以及平生治学累积的重大创获,与他的为学境界和人格精神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互为表里,内外无间。刘梦溪先生指出,“现代学者中,很少有像寅恪先生的著作那样,里面蕴含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有时你甚至会感到这种力量过于滞重,仿佛不是每一篇文章,或每一句话,而是每一个字都有千钧之力。”那么,陈寅恪的著作中具有哪些精神维度值得现代学者所借鉴?且看刘梦溪先生在本期讲坛版的条分缕析与娓娓道来。

  阅读提示:

  寅恪先生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来源于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深层了解,特别是对晚清以来百年中国文化与社会变迁的深刻了解,是一种文化情结,实带有理性认知的自觉性,而非一时一事所引发的情绪。

  陈氏一门的优美门风,究其原因底里,实与乃祖陈宝箴和乃父陈三立所代表的义宁之学的精神传统直接相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里说:“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