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的人如何学会变通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看看你的偏执度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 仔细阅读完后,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做出如下选择:没有(1)很轻(2)中等(3)偏重(4)严重(5) ●对别人求全责备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 ●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 答案: 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人。 15分至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要注意警惕原因是不是在自己哦! 25分以上你有偏执的症状哦,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遇到很大障碍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社会心理:粉丝都是偏执狂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里,粉丝和粉丝文化已经“进化”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广泛的社会现象,偏执的粉丝甚至带有一些宗教信仰的味道。 果粉和米粉:偏执狂和初级信仰者 粉丝文化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一种营销文化。许多著名的粉丝团体都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果粉(苹果粉丝),BB控(blackBarry,黑莓粉丝),米粉(小米粉丝),煤油(魅族之友)等。不同于一般的喜好或偏爱,这些人不仅自己长期“忠贞”于特定的品牌或产品,还会不遗余力的在网上,在生活中为其钟爱的品牌或产品摇旗呐喊,容不得旁人的半点指责和批评,其自发、自愿形成的宣传影响力。甚至远胜于商家开销巨大的市场部或广告部。 (来源:心理网www.xinli001.com) 粉丝群体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庞大忠实的粉丝群是每一个商家都梦寐以求的。粉丝们自发的行动为商家创造了源源不断的价值和利润。然而,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任何形式的粉丝(也包括影迷歌迷等),都属于不同程度的偏执狂和初级信仰者。 偏执狂 正常人类与粉丝打交道,首先能感到的就是极度的偏执。他们会非常固执的坚持自己观点和判别标准,会坚持不懈的和您争论,会把同样的话反复说上无数次,而对您提出的任何观点和理论,他们都会视而不见,不论您说的是多么有道理。老百姓讲话,这叫油盐不进。 心理学界有一种观点:在精神病的眼中,其他人都是精神病。类似的,在这些粉丝眼中,其他人都是宁顽不化的,不可理喻的,只有他们是掌握真理的。 初级信仰者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最可怕之处就在于没有信仰。其实不然,粉丝群体就是一群有坚定信仰的人。他们不仅会为自己的信仰无私奉献,甚至会不惜自我牺牲。只不过,他们信仰的都是一些不值得信仰的东西,他们的信仰不过是在为商家创造懒惰的利润而已。 粉丝们忠贞于“信仰”的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1)有强烈的个人崇拜倾向,比如,果粉膜拜乔布斯,米粉膜拜雷布斯; 2)偶像和偶像出品的产品永远是完美的,是不存在一分为二的,如果你不喜欢,那就是你有毛病; 3)批评偶像或偶像出品的产品,是对粉丝情感最为严重的伤害,粉丝们就是骂你八辈祖宗也不解气; 4)粉丝是不允许公开提出任何批评意见的,否则就是叛徒、汉奸、卖国贼,会遭到其他粉丝“残酷”的“人肉”和“迫害”。 粉丝们的这些癫狂行为,既像是精神失常,又像是宗教狂热。小米公司老板雷军就曾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公开表示:“我就是想用宗教的一些想法来进行商业,我理解的小米就是一个商业宗教。”雷军的论点是粉丝文化的集中体现,也为笔者的“初级信仰”论做了最好的诠释。 尽管“忠贞”的粉丝永远只是社会上的极少数人群。但由于他们意志坚定、动力充沛、不懈发言,其实际社会影响力非常之大,以往,粉丝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领域,只是为八卦杂志提供新闻素材而已。而在一个互联网时代里,粉丝和粉丝文化已经“进化”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广泛的社会现象。值得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认真的研究。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敌对情绪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与周围的人常常格格不入、关系紧张。人家说一,他偏说二,在人际关系上总是别别扭扭、疙疙瘩瘩。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敌对心态。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其目的在于在心理上给他人造成有害结果,使对方蒙受痛苦和不快。这是一种心理缺陷。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与成长过程中不和谐的家庭或社会人际关系有关,也与我们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 敌对情绪或心态常常在以下两种情形中发生:一种是客观情景。当感觉自己受到他人轻视、指责和伤害时,有敌对心态的人常常表现为怒目相对、冷漠仇视。不管这种“轻视”、“指责”、“伤害”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是确实存在,还是自己主观上的错觉,反正对一切于己“不利”言谈举止的他人都充满敌意。另一种是主观情景。凡自己主观上看不顺眼、不满、厌恶的人,常常表现为对他们冷眼相对、动辄非难。尽管他们没有触犯自己,但只要这种偏见诱发出敌视情感,就会随时随地在表情和行为上表现出这种敌对心态。无论敌对心理由以上哪种情况引起,都是攻击行为的潜在状态。一旦敌对心态迅速膨胀,超过了忍耐的限度,就会演变为挑衅、报复、破坏等攻击性行为。 具有敌对心态的人,在相安无事、诸事顺利和心情愉快的时候表现如常人,而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或处于情绪低落时,其敌对心态就会发作。敌对与攻击不同。攻击是指对他人的有意侵犯和破坏行为,其程度有轻有重,从语言上的谩骂到行动上的暴力,都属于攻击的范畴。当然攻击有时也可以是间接的,因慑于攻击对象的权势或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直接攻击,于是就把攻击方向转向不相干的其他人或事物,即把愤怒情绪通过谩骂、暴力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或通过捣毁、破坏发泄到其他事物上;而敌对则只是一种敌视、对抗的情绪状态,仅处于攻击行为的潜在状态,即一般仅限于攻击欲望而没有转化为攻击行为。尽管敌对有时也有非难举动,但非难只是设置障碍,与攻击的进攻性、侵犯性不完全相同。 敌对情绪是一种不健康、不和谐的心态,它首先有害于自己身心。人在处于敌对状态时,负肾上腺素不断分泌,脸红心跳,使心脏负担加重,人的正常身体机能遭到破坏。敌对情绪还人为地制造了一种恶劣的环境。你对别人敌视,别人也会对你敌视。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必然度日如年。 我们应该看到,对人敌视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我们不应该歧视这种人,或以为他们故意和自己过不去,而应该对他们更加宽容,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敌对心态。对有这种障碍的人来说,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矫正: 一是要消除偏见。在人际交往中,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曲解他人的态度,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他人的言谈举止都有敌意,凡事要多从正面去理解,恶意伤害别人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使是恶意伤害,只要心平气和地加以处理,也必定会使伤害者汗颜而有所收敛。同时,也不要以自身的好恶取舍他人,要懂得人的兴趣、需要、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对与自己好恶相左的人都看不顺眼,则势必会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成为孤家寡人。因此,一定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只有这样,他人才能尊重自己,理解自己。 二是要热情待人。人与人是平等的,不管他人才智、性格、地位、名声如何,都应该与之热情相处,任何形式的轻视、蔑视、歧视和敌视都是造成敌对状态的温床。只有热情待人、接纳他人,他人才能热情待己、接纳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酬的,因此一定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学会互相包容、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协助,并逐渐习惯和适应这种交际方式,使敌对情绪渐趋淡化、消弭。 三是要学会宽容。对自己要宽容,做事情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对别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即便是别人的错误,也要持宽容的态度。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