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事】郑州民间七大传说,乃们知道的肯定不超过3个!

 blue.sky 2014-11-29

----------------------------------》

1轩辕方



郑州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郑州、新郑一带。传说远古时候,黄帝和炎帝摒弃前嫌,讲和联盟,两个部落合并成为炎黄部族,共同开发中原,种田建房,逐渐富足 强盛起来。东南方的部落首领蚩尤生性暴戾乖张。他听说中原地带是风水宝地,就大肆向中原侵吞抢掠,黄帝组织炎黄族众在涿鹿迎战蚩尤。当时正是中秋季节,夜 寒昼热,时常大雾弥漫,黄帝在作战中往往迷失方向,战事屡屡受挫。为能打败蚩尤,黄帝到处考察访问,发现一种磁石可以定位指向。他据此研制一个木头人,用 磁石琢磨成一只手臂,五指始终指向南方,叫它为“方”;又研制一架车,在宽平的木板下装上能转动的圆轮,前头装上扶手,叫“轩”;在“轩”前面安上两根木杠,使“轩”可以推拉走动,叫“辕”。黄帝就给这天下第一器械定名为“轩辕方”。黄帝用它定方向,终于战胜了蚩尤。




2仓颉造字




郑州民间神话传说,流传于郑州市郊区、新郑、新密、登封一带。新郑市城南关有座风台寺,相传是古代仓颉造字的地方。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轩辕 黄帝统一中华后,命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在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专心造字。好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仓颉很着急,一天他正坐在茅屋前苦想,一只凤 凰呜叫着从天空飞过,凤凰嘴里衔的一片树叶落下来,上面有个明显的兽蹄印,一名老猎人说这是貅蹄印,各种兽的蹄印都不一样,他只要一看蹄印,就知道是什么 兽。仓颉由此受到启发:世上万物各有特征,抓住特征,画出图像,不就是字吗?从此他注意观察各种事物,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云、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很 多字,从此中国有了文字。后人为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把仓颉造字的高台叫“凤凰衔书台”,宋朝人又在这里建寺筑塔,称为“凤台寺”。




3黄河和邙山的来历



郑州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巩义、荥阳、郑州市郊一带。传说西海之中有一条修炼万年的大蟒,听说玉帝到下界巡视,前来讨封不成,便窜人中原大河中兴风作 浪。到禹王时期,大禹率众治水,发现巨蟒作怪,挥剑与巨蟒交战七天七夜,终于斩杀恶蟒。蟒血流进大河,把河水都弄浑了,就成了黄河;百里蟒身化成蟒形山岭,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岭。




4郑庄公黄泉见母




郑州民间历史故事,流传于各县(市)区。新郑南关有一座大土丘,人称“望母台”,传说这就是春秋时期郑庄公望母的地方。据说当时郑庄公因母亲参与谋划共叔段叛乱,一怒之下,把母亲放逐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随后就后 悔自己对母亲做得太过分了。郑国国都——新郑南关溱水、洧水交叉的地方有座土丘,庄公让人在上面修建一座很高的土台,一思念母亲,就登台朝城颍方向翘望。后来,采用颍考叔的办法,从城南洧水河北岸挖地道见泉水,地道直通王宫,庄公与母亲在地道相见,母子和好如初,郑庄公更加孝敬母亲。从此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就一直区流传下来。




5船城的传说




郑州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郑州市城郊。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天管城县官正在坐堂,忽然天摇地晃,急到海滩寺求助,法僧说:管城本是一个船城,头向西尾 在东。因漂泊到嵩山脚下碰上岩石走不动了,所以一直摇晃。须用铁锚镇住,方能平安无事。县官立即叫铁匠铸造一个千斤铁锚放在大堂上,大堂果然不再摇晃了。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管城像只船,塔儿是桅杆,铁锚放大堂,县城不摇晃。”【注:管城即现在的管城区】




6凤凰台大米的传说




郑州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郑州市城郊。传说很早以前,郑州东门外有个湖泊叫东湖,湖边梧桐树上住着一只美丽的凤凰,渴饮湖中水,饥食梧桐果,每年春天百 鸟便飞来朝风。后来人们陆续来这里居住,与凤凰做了邻居。老鹰嫉妒凤凰,勾结青龙吸干湖水。凤凰不忍人们受难,便让自己的泪水流人湖中,直至泪干身死。人们用凤凰的泪水浇灌水稻,长出的稻米也像凤凰的眼睛一样美丽,蒸熟后呈立状,表现了凤凰威武不屈的高尚品格。为纪念舍己救人的凤凰,人们把它埋在湖边土岗上,又修了一座凤凰台,并把这里定名为凤凰村。




7金水河的传说




郑州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郑州市城郊。传说子产一生操劳治理国家,临终还惦记着国计民生,嘱咐儿子说:“我生不贪民财,死不占民地,可把我埋在陉山顶 上。”由于子产勤政爱民,深受人民拥戴。人民听说他的死讯都非常悲痛,从全国各地赶来送葬,并把身上佩戴的金银珠宝摘下来送到子产家中,你一件我一件,竟堆满几大车。子产的儿子秉承父亲遗志坚决不收,最后一位老人说:“既然不收,我们就把这些金银珠宝送到他的封地倒进河里,俗话说:‘肝胆照日月,江河流不息。’就让子产的恩德和我们对他的怀念象河水东流一样,流芳百代吧。”大家就把车推到东里,将金银珠宝全倒进河里。只见河水波光鳞鳞,金光闪闪,成了一条金色的河,从此这条小泥河便得名“金水河”。

我敢保证,你身边的人也不知道,不信你发给他们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