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刺(缪刺

 针不留痕 2014-11-30

针刺方法九刺之一的巨刺,又称互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好多古医籍中可以看到相关表述,如《灵枢·官针》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又言: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后《针灸大成》进一步讲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言: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手足阴阳流注论》言岐伯曰:凡人两手足,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为十二经也。手之三阴,从胸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络脉传注,周流不息。故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人体的经络体系就像网络一样在人体上交互错综,把身体各个部位都连接到一块,不论手足各经脉都是互相连接,气血运行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经脉、腧穴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依存、相互对称的深层次内在联系,经脉之气左右、上下、前后相通交贯,互注转输决定了当病邪侵袭人体通过经络既可影响局部,又可波及左右、上下引起经络气血内外、左右倾移,左盛右虚或右盛左虚。采用巨刺法针刺健侧(或特定的某一部位、穴位)可调整机体左右、上下气血的偏盛偏衰状况,使气血流通趋于平衡统一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正如上海针灸名家杨永璇称所言(巨刺是)借健侧之正气,行患侧之经气实寓疏导平衡之意。 采取巨刺法治疗疾病尤其是对于治疗痛疼性疾病的有效性已得到了西医实验室的验证。采取电针一侧的三阴交和阴陵泉可以使伤害性的刺激诱发另一侧的腓总神经电位中C波受到抑制;针刺健侧穴位可以抑制患侧伤害性刺激在神经干上所能引起的冲动;针刺一侧足三里对另一侧腓肠肌收缩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针刺左解溪、丘墟可使右手阳溪、阳池穴附近的痛点立即消失。都说明巨刺使对侧相应穴位灌流液中乙酰胆碱含量有所下降(P>0.05),而不同侧组则明显增加(P<0.01)。中枢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物质对针刺镇痛有促进作用,针刺促进乙酰胆碱的功能活动,而它通过5-羟色胺发挥镇痛作用。等等。综上所述,巨刺法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左右两侧经络失衡,一侧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疾患。对消除疼痛有较好疗效,对缓解痉挛、僵急,其疗效较直接刺痛处为佳。与巨刺法相近的一种取穴针刺方法叫缪刺法,也是一种传统的针刺方法。在《素问·缪刺论》中说: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血络者尽取之。明确指出缪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经的井穴和所属皮部的血络。 简单而言巨刺法刺经刺之较深,缪刺法刺络刺之肤浅,除一深一浅之不同外巨刺与缪刺的治疗机理、针刺部位的选择等其他均相同。  不论巨刺还是繆刺临床运用中对于各部位软组织闪挫伤、关节扭伤、偏头痛、落枕、肩周炎、肘关节炎,膝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耳聋、牙痛、咽喉肿痛、周围性面瘫、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内脏疾患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