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三天后,黄昌辉终于在11月13日将新的达西电商规划方案交给了尉犁县领导。 达西村是新疆尉犁县的一个行政村。今年10月末,该村授予黄昌辉“荣誉村民”,他是该村首位被授予此荣誉的外地人。在这之前,黄昌辉为该村规划设计了民俗风情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营销策划能力被认可。 今年45岁的黄昌辉入疆8年,是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创业的2万名闽商之一。这些闽商分布在房地产、电子通讯、汽车配件、建材化工、医疗印刷、地产工矿、农副食品等行业。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入疆闽商可分三代,第一代属于援疆,第二代是淘金,第三代则带来了资金、项目和观念。黄昌辉属于第三代。从新疆库尔勒到尉犁县,再到达西村,黄昌辉以其观念带给当地改变,也带给自己机遇。 尉犁县县委书记马文郁说:“观念比资金更重要。” 荣誉村民 黄昌辉成为达西村首位“荣誉村民”,背后有其原因。早在2011年,黄昌辉及其团队对达西的民俗风情街进行了规划设计,确定了其开发的产品模式及项目定位。 这一风情街成为尉犁县最大的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整个建筑规模在南疆范围内也是翘楚。 而在其后开盘时,黄昌辉首创“村长营销”的策略,充分发挥村级领导干部意见领袖的作用,最终在开盘前后获得劲销80%的业绩。这对一个村庄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黄昌辉的营销策划才能给马文郁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马文郁邀请黄昌辉对达西爱国主义教育展示中心进行规划。 在尉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葛健看来,从上述中心的规划布局及配套设备都可以感受到,“比较新的文化科技被带过来了”。 民俗风情街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者为达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后者对于已是新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2011年被提名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意图打造“红色达西”的达西村来说,有了承载的“容器”。 黄昌辉与尉犁县、达西村官员的交流多了起来,也更受重视,部分官员称呼他为“黄老师”。尉犁县希望借助黄昌辉的“脑袋”为达西、尉犁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目前包括尉犁县旅游小镇的总体策划。这一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面积达2000余亩。 尉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葛健说,达西村民虽已“鼓囊囊”,但还需要进一步富裕,“现在它基础有了,实力有了,但必须借力发力,要借黄老师的智慧,借他能带来的商业,真正把达西村建成新疆的华西村。” 闽商入疆 黄昌辉初入新疆是2007年,与福建籍房地产商许鼎兴一起,落脚巴州首府库尔勒,做房地产生意。 房地产是闽商入疆所涉产业之一。在今年9月巴州福建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会长的许鼎兴发言称,在电子通讯、汽车配件、钢铁冶金、五金机电、建材化工、珠宝首饰、服装鞋帽、医疗印刷、地产工矿、农副食品等行业,闽商均占有一席之地。 数据显示,目前先后来巴州创业的闽商已达2万多人。许鼎兴说,目前在巴州投资兴业安家落户的闽商有几百家,投资总额几十亿元。 在入疆闽商群体中,有第一、二、三代福建人或福建商人的说法。原库尔勒市财政局局长、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勇说,这三代福建人肯定有区别,第一代福建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入疆的,属“支援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第二代则是改革开放初期从小生意做起的,“挑担子,卖扣子等等,在我们库尔勒扎根。”“第三代是带着很好的理念,雄厚的资金,大批的项目到这边来的,直接参与到我们库尔勒方方面面的建设。”蒋勇说,通过这些项目的投资,福建人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等。 黄昌辉属于第三代。入疆之前,黄昌辉在福建已做出一番成绩,在营销策划界占有一席之地。问及为何选择入疆发展,他表示,是库尔勒这个城市吸引了他。除了这里的商业机遇之外,这个城市很平静、稳定。在他目前居留库尔勒的8年中,每次加班到后半夜,他都是独自一人步行回家时,从未遇到过麻烦。 不过黄昌辉觉得库尔勒也有很多不足,在2009年12月,他拿出了一份98页的《库尔勒城市营销建议提案稿》,该年正值库尔勒成立30周年。 这份提案稿是黄昌辉调研3个月的成果,对库尔勒的品牌形象、优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库尔勒如何经营城市提出了建议和思考,甚至提供了库尔勒建市30周年庆的品牌营销策略及方案。 黄昌辉将该提案稿免费提供给了库尔勒市政府部门。 蒋勇回忆称,当时看到提案稿的第一感觉是“很吃惊”,因为当地政府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搞这么一个东西,而黄昌辉作为一个外地人主动无偿地做了这件事。 库尔勒市领导看到提案稿后觉得很有启发,于是由市长亲自支持,请黄昌辉在市领导班子,全市各局委办的党政领导的范围内,针对提案稿讲了一次课。 蒋勇说,以前在城市经营方面的理念主要就是政府卖地、开发,搞建设,相对简单和粗浅。他透露,根据上述提案稿,库尔勒市最为直接的行动是对一些户外广告,公交站台等进行了重新布置。后来,库尔勒市相关领导带队,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前去福州做一些城市品牌营销和招商,都由黄昌辉策划。 发力电商 在黄昌辉的记忆中,刚来库尔勒时,这里的高楼只有30多座,现在已有几百座。这些高楼及周边建筑,和内陆并无二致。行走在城市的繁华区,很难发现这里是新疆。 许鼎兴说现在“房子卖不动了”。2000年来到库尔勒的闽商何明清也计划调整产业方向,“(建筑)工程这块可能慢慢地少做一些,因为"大气候"不行。”除了建筑工程外,何明清还涉足融资担保、石油化工产品、成品油产品批发等,“调整思路还是往石油化工产品上靠,新疆这边资源比较多。”何明清说。 新疆的资源也让黄昌辉的电商事业有了一定的依托。黄昌辉在3年前即有做电商的想法,并将工作重心转移于此,终在今年建立本地本物农业创意公司。 目前,黄昌辉已建立电商平台,主要在福州运营,目前所售产品多来自新疆,比如阿克苏红旗坡冰糖心苹果、若羌米兰36团红枣等。 黄昌辉说,新疆的特产很多,但真正要把其价值释放出来,还需要挖掘,特别是优质产品的溯源,“很多东西都很笼统,比如说库尔勒香梨,这只是个大概念,但香梨最好的是在哪一个村,哪一块地?” 在产品“上摊”前,黄昌辉要做的就是将其溯源到“一个村,一块地”。在目前的产品中,红枣是他溯源耗费时间最长的。“新疆的好红枣在若羌,若羌最好的红枣在米兰,逐步递进式的打听,找了很多员工的父母,在米兰打听哪些农户中的枣最好,一步步打听下去。” 黄昌辉找最好的枣,“不是一家,而是把各家最好的枣拿过来,一家可能就20公斤,三四十公斤,弄了2吨多。” 卖给黄昌辉的红枣每公斤比市价高出20元左右。黄昌辉的目的是让农民觉得好东西是有价值的,希望有良知的果农得到相应的回报,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黄昌辉透露,今年果农的种枣面积会扩充一些。 有一位种植枸杞很久的老先生,想方设法和黄昌辉合作,“他非常用心,知道我的产品要求,在他的特级枸杞里再挑选好的给我们。”黄昌辉说。还有一位张姓的小伙子,也更愿意把自己种的苹果交给他卖。 而这一次,黄昌辉又和达西村有了交集。尉犁县希望将达西的电商作为“智慧达西”最重要的一块内容。自今年春节开始,黄昌辉就为达西的电商开始筹划,并制定了规划方案。 黄昌辉在11月13日向尉犁县领导提交了最新优化的达西电商方案,接下来还有电商网站技术方面的问题需沟通交流,并进行产品的梳理、认证。按照初步计划,达西的电商网站可能在明年1月31日正式上线,将由黄昌辉负责运营,将达西村的农牧产品销往内陆。 达西的电商之路某方面已经开始。目前,尉犁县的无网棉被、罗布麻茶已经在黄昌辉的本地本物网站上销售。 (责任编辑:HN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