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公园的名称及烽火台遗址 zjkzxd家住在七里山公园边,几乎天天到这个公园一趟。 这个公园,座落在有长城博物馆之称的塞上的张家口的中部东。这是这座城市众多山林公园其中之一。这个公园,虽然不大。也谈不得突出的美,但是,我却深深的喜欢它。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距离我家特近,横过一条大路便是;而且是它有着一定的历史内涵保存在这里。 它的内涵之一是名字。因为此地有茶坊距离当时的张家口堡为七里,便称之为七里茶坊。后在1958年修建引水大渠,又命名之为“七里山大渠”。郭沫若1958年6月还为大渠题名,并在清水河东岸鱼儿山脚下的大渠闸口处立渠碑一座。碑料利用蒙疆神社旧碑,原文遗存碑后。据测,碑长280米厘米,宽41厘米,厚32厘米,条方形,毁一角。碑座长90厘米,宽75厘米,出地51厘米。此碑在城市重点建设工程拆迁工作中,2008年将其迁址至七里山公园。(见图)几年之后,七里山公园又因城市扩建而大大地缩减,渠碑所在处以及大渠均被盖上楼房。渠碑不知去向。 ![]() 据资料介绍,1958年始建,投资128.4万元,投入人工260万个,开挖土方120多万方米,修支渠29条,总长47310米。大渠北起口外东窑子村西,经鱼儿山脚下,沿建国路东侧南下至二五一医院北,向东南进七里山,经小辛庄,大仓盖、梅家营、入沙河。全长23公里。1960年竣工。每年春秋两季为五万亩旱作农田灌水,受益达四十多年。2003年建国路拓宽,填埋大渠。 它的内涵之二是公园高处有一座烽火台。(见图)它是一个圆形大土堆,已经看不出它当年烽火台的模样,只是一个遗址。在七里山邻近,也就是当年的七里茶坊处,也有一个烽火台。(见示意图)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扩建张宣公路中,被平掉,现早已成为城区。这个烽火台,一般不会引人注意。除了它已经不成模样外,大概更与张家口不乏烽火台有更大的关系。 ![]() ![]() 资料表明,张家口不愧为“长城博物馆”。现有从战国(燕、赵)时期、经历秦、汉、北魏、北齐、唐、金、直到明朝八个朝代历时近2000年修筑的13段长城,总计长达 1804公里。有长城就有烽火台。明长城现存烽火台2273座。烽火台按照建筑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称呼。建在长城线以外的,即腹外接火烽火台,也称腹外墩台;建在沿线上的烽火台,即边墙烽火台或边墩;建在长城线以内的烽火台并向城堡延伸,即腹内接火烽火台,也称腹里墩台;而建在交通要道上的向内陆传递消息的墩台,则称为要路墩台或夹道墩台。按照烽火台的分类,建在七里山公园这处的烽火台,应该属于后者,即交通要道上的,叫做要路墩台、夹道墩台的了。 我常到公园,也常常登上这个墩台(烽火台)。站在这高处,远眺城市的大部城区,领略它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免也缅怀我们的先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这样的世上仅有的军事防御体系,墩台在这个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喜欢张家口这个城市,喜欢张家口的公园,也更喜欢七里山! ![]() (网络下载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