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仰之弥高

 金丰艺术馆 2014-12-01

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LOT3017

王 翚(1632-1717) 太行山色

手卷 设色纸本

1687年作

画:26×662 cm. 10 1/4×260 5/8 in. 约15.5平尺

跋:27×250 cm. 10 5/8×98 3/8 in. 约6.1平尺

RMB: 20,000,000-30,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著录:

1.《历代书画录续编·三秋阁书画录》(第十四册),关冕钧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28年铅印本。

2.《改订历代书画编年表》,第181页,徐邦达

3.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复初斋诗集》影印本,卷四十七至四十八,(清)翁方纲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翁方纲年谱》,第340页,沈津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华民国九十一年。

说明:

1.桂馥题引首,翁方纲、顾鹤庆、冯敏昌题跋。安岐、安元忠、顾鹤庆等递藏。




正于严耸得清虚 那识宽闲出繁密

——王翚《太行山色》手卷浅析


王翚《太行山色》手卷,全图所绘太行山脉景色,气势雄伟,境界阔大,其峻岭逶迤,连绵不绝。其如翁方纲于题跋中所赞山之高耸为“奇哉峻削插巨峦,接以云树弥高寒”,谷之深密若“万壑苍然郁松吹”,岭之绵长如“千里太行青不断”。


  全图以烟波浩渺、春暖花开之江岸为始,继之以峰峦叠嶂,丘壑纵横,其间有崎岖小路、栈道联结,绝似冯敏昌在题跋中之亲身体验“雨过奇峰悬鸟道,云开峻坂绕羊肠”。山中雾蔼弥漫、烟岚浮动,楼阁、寺院、行旅掩映于内,远峰、云海起伏于外,浑穆苍茫、如梦似幻;卷末以水村幽居,渔父闲钓为结。展阅全卷,既可以流连于王石谷纯熟的笔墨技巧,其勾皴点染,“不觉亹亹布置如许”成竹在胸之自信,又似慢慢体会人生之起伏波澜,艰难困厄后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否极泰来,循环往复,最终又回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禅境。


有清一代,以“四王”为首的宫廷画派一向以“临、仿、摹、抚”历代名家为个人的创作取向,虽言临学某家,实为移花接木,遗形取神,以再造自家风格。以此卷来看,王翚写北方山水,虽云“仿关仝笔”,实际上主要以北宗关仝、范宽、李成笔法,间杂偶用南宗董、巨一路画法绘成,翁方纲言“王翚中年负奇气,不拟其形拟其意”,说的也应该是这种创作的态度。其一方面体现出王翚尊重古人、学习古人的谦卑用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融会诸家,即“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之自成面目,超人一等的艺术天分。根据陈履生先生编著的《王石谷绘画年表》的不完全统计,王翚模仿过的从南朝梁代张僧繇至明朝马文璧不少于40多位画家,具体如见下表(王石谷临摹历代画家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他临摹的古代画家之全,其钟情于南宗董、巨之盛,且于北宗山水的临摹创作中,其对关仝和范宽、李成三家的热情也是显而易见的。


王翚此卷自题“仿关仝笔”,按翁方纲之题跋所言:“张庚曾见关仝卷”,既然公元1685年出生,且晚于1632年出生的王翚53年的张庚曾经展阅过关仝画卷,那么王翚临摹关仝那个画卷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虽然我们再也无法见到王翚、张庚以及众多藏家所见到的这个关仝手卷,但根据存世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关仝《关山行旅图》和《秋山晚翠图》两件作品,我们还是能窥见关仝山水的特色,以此来判断王翚此卷《太行山色》是否和关仝画风有契合之处。关仝学自荆浩,《宣和画谱》评其画曰:“其画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杓村堡,杳漠能备,故当时推尚之。”参看《关山行旅图》及本卷王翚《太行山色》,“上突巍峰,下瞰穷谷”说的是山峦高耸,幽壑密布,“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杓村堡,杳漠能备”来描述所画山峰的陡峭和林立,山峰之间以栈道、溪桥连接,且行旅穿行,更平添几分深邃和凄清,这些特点显然是极其相似的。宋·李廌《德隅斋画品》记载的关仝《仙游图》:“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色若精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壤,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对照《秋山晚翠图》与本卷,“大石丛立,屹然万仞”,“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都应该在述说画面的雄伟壮观,可骇可怖之情景。


本卷《太行山色》布局设置勾勒之法学关仝,皴法绝大部分采用的是范宽的“钉头雨点法”,所谓“齿齿凿凿而元气浑然无钩染之迹”。顾鹤庆也极为赞同翁方纲之跋概括此卷特色“正于严耸得清虚,那识宽闲出繁密”,可谓一言以蔽之语。王翚以“太行山色”为题所作山水,目前所知较早的有他在1669年所绘,现藏於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太行山色图卷》,此卷全用范宽雨点儿皴法。1688年所作,原藏于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商店的《太行山色》图轴,其布局和皴法以范宽为主,而其山石的勾勒之法仍然不脱离关仝窠臼;另外一卷也同样绘于1688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其布局设置虽与本卷之开端和结束处略有不同,但其全篇构图与笔墨绝然相似,堪与本卷为姊妹篇。以此看来,王翚对北宗关仝、范宽的喜爱是比较强烈的,对以“太行山色”为母题的绘画也是钟爱异常的,至少以目前存世有三卷一轴来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从时间上来看,1687年,王石谷所作本卷《太行山色》和1688年所作《太行山色》图轴以及《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是其对北宗山水极为热衷追摹创新的时期,依顾鹤庆跋曰“盖先生以盛年锐志遇此不世之珍,自应抖擞精神与之血战,不使一笔放过”。不仅如此,王石谷在中年,尤其是1680年代,是以精湛的笔法绘制全景构图之巨幅长卷比较集中的时期,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倣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十五(1676)年《倣巨然夏山烟雨图》,以及上文提及的两卷等等,如果说前两卷的绘制是出于自发,那么绘制后二卷或许是对1691年《康熙南巡图》的绘制做一种不自觉的准备。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成功,便着手计划于1689年第二次再举,其降诏制作新的圣驾纪实图,而这个时期王石谷渗和董巨、关仝、范宽、李成之北宋绘画语言绘制长卷,这或许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此卷递藏脉络清晰,流传有序。顾鹤庆言王翚“兹卷为安麓邨仿关仝太行山色,殊不类寻常仿古之笔”,此卷虽无明确题识关于受画之人是否为安岐,但1715年王翚所作,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云山竞秀》的确是为安麓邨所绘,其王石谷题识有“麓村先生主盟风雅,深志翰墨,鉴别品题,尤为海内所推重”,且晚年的王翚和安岐多有交往,不必一一述说。然而此卷有安麓村鉴藏印“仪周鉴赏、心赏、安仪周家珍藏、麓村鉴定、古香书屋”五方,有其子安元忠藏印一方,应最早藏于安家,不容置疑。安氏之后,归桂馥(未谷),桂氏携是卷过苏斋见示于翁方纲,未谷自题引首“太行山色”,翁氏题跋及律诗见于后跋及其《复初斋诗集》。其后,若按藏者出生时间,应归于胡锺,后有冯敏昌题跋,又辗转归之顾鹤庆,顾氏真是爱极了此卷,于后纸一跋再跋,溢美之词,屡屡见之于毫端,欣喜之情,直至不可复加;其言此卷“宏深博大,万法具备,堪为百代津梁也”,或为其对王石谷此图的衷心拜服之言。

(范长江)


LOT3019

王 翚(1632-1717) 夏山真逸图卷

手卷 设色绢本

画:36×330 cm. 14 1/8×129 7/8 in. 约10.7平尺

跋:36×106 cm. 14 1/8×41 3/4 in. 约3.4平尺

RMB: 13,000,000-18,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著录:

1. 清·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九,《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5册)500-50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 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18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

3.《王石谷年谱》,第13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说明:

廷雍题引首并跋。黄钺、徐宗浩、周肇祥题跋。



王翚《夏山真逸图卷》赏析

刘金库 教授


此卷为王翚仿赵孟頫《夏山真逸图》而创作的,时年七十九岁,属晚年作品。此卷迭经李佐贤、胡小琢、廷雍、钱容之、牛次原等人递藏,二次著录,卷后有黄钺、徐宗浩、周肇祥等人题跋,是件流传有序的藏品。


胡小琢,字实君,清道咸间人,官至太守,所居曰“遂性堂”,庋藏精闳。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以研究古钱币学名世,所蓄书画收入《书画鉴影》。钱容之,山西人,民国时期寓北京,以收藏书画名,与徐石雪、周肇祥为书画之友。


画签为徐宗浩签署:“王石谷临赵文敏夏山真逸卷。石雪居士题。容之秘藏。”钤二印:“石雪”、“徐宗浩”。廷雍自书引首:“夏山真逸图。召民题。”钤印:“廷雍”一方。


开卷即有一方“赐砚斋”,或为“画状元”戴熙收藏印,尚待印证。“赐砚斋”曾为戴熙的斋名。戴熙(1801-1860),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莼溪),号榆庵、松屏,别号鹿床居士(一作樚床)、井东居士,官至兵部侍郎,曾任崇文书院主讲,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事。能画花鸟、人物,以及梅竹石,笔墨皆隽妙。


后隔水廷雍(1853-1900)题:此生作吏本荒唐,笔墨难期抗恽王。廉俸有余先买画,不然辛苦为谁忙。壬辰(1892年)秋日,得于延氏煦堂,以三百金易成。癸巳秋日录旧作并记于木兰节署。钤印:“召民余事”、“廷雍诗书画印”。廷雍,字绍民、邵民,号画巢,别号溪山野音,清宗室,满洲正红旗,觉罗崇恩子。官直隶布政使。书宗北魏,山水初法王石谷,后出入王鉴、王时敏,上窥倪、黄,苍润秀逸。拖尾另有黄钺、徐宗浩、周肇祥等人的跋文:黄钺(1750-1841)题:“道光甲申(1824年)子月,当涂黄钺观于壹斋,因题。时年七十有五。”钤印:“黄戊私印”。黄钺,字左田,号左君,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户部尚书。工诗文,善山水,晚年专学王原祁,笔墨苍厚。花卉长于梅花,每邀御赏。


徐宗浩(1880-1957)题:“师友同时皆作者,图书满壁尽名流。一山一水都精妙,模范千秋孰与俦。荆关董巨笔能工,短楮长缣气并充。点拂平生无苟作,持躬亦在圣贤中。戊子(1948年)春三月,石雪居士徐宗浩题,时年六十有九。”钤印:“徐宗浩”、“石雪六十后诗画”、“长留天地间”。徐宗浩,字养吾,号石雪,江苏武进人。久居北京,精山水、松石,尤善作竹。亦工篆刻。


周肇祥(1880-1954)题:“鸥波清丽真而逸,夏日溪山草木滋。耄矣犹能追忆写,天生艺巧胜般倕。魏蒋少游使南齐,图画宫掖而归。文人作吏本荒唐,名迹差堪压宦囊。乌目真传雍也得,寻源退谷最坚苍。劭民所作退谷寻源图,久藏寒斋,为山中掌故,可谓石谷嫡骨子世。容之钱兄属题。戊子初夏,退翁。”钤印:“周肇祥鉴赏记”、“鹿岩”。周肇祥,字嵩灵,号养庵、退翁,浙江绍兴人。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著名书画家、鉴赏收藏家。王翚自题题识曰:“赵文敏体格高雅,为元画之冠。曩在燕台寓斋获见《夏山真逸卷》,尤属注意傑作。后入内府,不复再覩。暇日心慕手追,撮用大概,转赠芋田同学兄以供卧游之一助。庚寅(1710年)九秋,海虞王翚。”


王石谷作此已七十九高龄,故笔底有劲拙气,然以淡青绿中和之,愈觉清楚可人。王翚的青绿山水,浑厚苍翠,亮丽恬净,清新秀雅,是其晚年用心精作。


此卷虽法赵文敏,写湖天空阔,群峦叠翠,乔松修竹之间,云泉相涌之处,但有精舍围环于湖岸;河塘之中,绿杨堤畔,荷花正红,菡萏吐香。士人策马,山庄待客,一派熙和景象。画卷构境繁复,极尽挥洒磅礴之能事,而能实中见虚,艳丽中见文秀也。


LOT3018

王 翚(1632-1717)、恽寿平(1633-1690) 湖庄清夏

立轴 设色绢本

164×70 cm. 6 1/4×27 1/2 in. 约10.3平尺

RMB: 3,800,000-5,800,000

著录:《王石谷年谱》,第81-82页,赵平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翚、恽寿平合绘《湖庄清夏》轴,为仿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所作平远山水。是图应为江南村庄暮春时节落日西垂时景致,其画湖庄傍水依山,庄内有浅滩流水,高树疏屋,近处有高士于阁楼之上,捧书而阅,不亦说乎;过板桥蹊径,有牧童骑牛而归,悠然自得;远处高山峻岭,绵延无尽,山前又炊烟邈邈,萦绕庄内村居,绝似陶渊明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照。是图淡青绿设色,用赵大年、惠崇笔法徐徐而写,赵大年、惠崇两家均以擅画江南汀渚驰名,恽寿平自题为“溪柳废滩,平远一曲,玩之不穷,此景能得其趣”,不为虚言。在以摹古为宗旨,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的“四王吴恽”中,王翬自然成就之高,自不必多言;而恽寿平的山水骨秀清妙,深得元人冷澹、幽寂之致,尤其是青绿设色一体,不为俗手。钱杜有评:“用淡青绿,风致潇洒似赵大年,胜石谷多矣”。世人皆以恽寿平以花卉独名,是因其自言:“格于山水,终难打破一字关,曰‘窘’,良由为古人规矩法度所束缚耳”,此或为谦辞。而张庚《国朝画征录》所云“君(王翬)独步矣!吾不为第二手也”,以此图视之,或不可信。


依据恽寿平所题款识“因画峰峦”,可知此图王翚绘画面近景,而恽寿平写远景山色。二者山水学画之初皆从元四家,因此笔墨格调亦相似,故合作是图,浑若天成,俨然一体。王翚与恽寿平合作、互题,互赠书画多矣,读杨臣彬先生《恽寿平早年事迹及年谱简编》可知,王翚与恽寿平初识于常州的“半园”即合绘《竹坡树石图》,时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恽寿平24岁,王翚25岁。自二人为艺苑知音后,频繁往来,不敢言月月相聚,岁岁而会,但隔数年相会又唯恐少之矣。如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腊月八日,恽寿平画《山水》册十帧,其中第二帧王翚补平沙芦获,第七帧王翚补水景渔舟;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五月,王翬画,恽寿平题《仿王叔明山水》;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秋,笪重光与王翚下榻毘陵(武进)之近园,话四十余日,与寿平朝夕讨论书画。时王翚为寿平画山水二卷,即仿曹知白《山水》卷、仿曹知白《西林禅室图》卷。九月九日,画《三友图》扇,王翚为题记,同年九月二十六日,恽寿平题王翚《寒汀宿雁图》轴。十月,笪重光、王翚游毘陵(武进)水次,王翚画《毘陵秋兴图》,寿平与笪重光各赋诗十二章以题是图。凡此不胜枚举,至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年)二月,恽寿平与王翚画《山水合璧》册八祯,恽、王各四帧并互题;且是年所画《湖庄清夏图》轴,或为本幅,以待近一步考证。


依据恽题“曾见王奉常家藏赵令穰湖庄清夏卷”可知赵大年原作曾藏于王时敏处,王翚为王时敏弟子,借阅是卷,应为易事。且《年谱》有记,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年),六月初九日,恽寿平与王翚自虞山同往太仓,访王时敏,时王时敏病于榻,见时敏语巳不清,十七日,时敏卒。寿平作《哭王奉常诗》七绝二十四首痛悼时敏。此幅以一图之所绘,见三者之情谊,作此图时,恽寿平56岁,王石谷57岁,又二年,恽寿平卒,此图或为晚年不复之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