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止平台倒闭的一个思路 P2P是否可以考虑转型?

 大道至简64382 2014-12-01
  • 摘要:我们可以看到,P2P平台的风险过于集中在了老板自身实力上面,所有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刚性兑付的存在。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将风险分散,由投资人分担,老板只做服务。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我认为中国P2P未来发展的最好模式:众筹。
  • 文/残月

    如今的网贷平台,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瓶颈,我觉得,只要不是心怀不轨的动机跑来来开平台的老板,都会在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遇到以下一些棘手的通病:

    1,线下的真实业务不可能全是短期和小额。投资人风险偏好无非三种:短期,小额,抵押。平台在业务做到一定量级,短标和小额发完以后,只有两种选择:(1)继续保持真标,发大额,长标;(2)迎合投资人:长期标拆成短期标,大标拆成小标。几乎80%的平台都会选择拆标的模式。

    2,不管是否拆标,一定会遇到以下两大难题(续借和拆标)。一是若线下业务是三个月,那我拆标成三个一月,我的资金是三个月之后回笼,但是投资人如果中途选择不续投,那么我必须要垫付;二是若发真标,比如发三个月,但是线下投资人选择续借,而投资人不续投,那么我还是需要选择垫付。

    3,线上线下资金衔接会有时间差。投资人对于每个标都有两种偏好:1,借款资料需要齐全并且有打款凭证;2,投资到期提现必须能刚性兑付。而线下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线下投资人会有一部分不会按时还款,线下会有一些坏账需要处理抵押物。

    以上三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一点:任何逾期或者坏账,哪怕是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平台陷入提现恐慌的蝴蝶效应之中,无论线下实际情况如何,平台必须对线上发的任何一个标做到无条件的刚性兑付。

    这对平台的资金运营能力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如果平台不做杠杆则不可能盈利,杠杆太大可能会产生自有资金无法刚性兑付的难题。通过建资金池,来进行成本让利,是很多平台普遍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利润,但是有效的对抗了提现的风险。

    以上所说的,属于发展比较好的情况,而很多平台线下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可能很多人看了以下真相会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开业(发一些优质业务和小标试水,高利率贴息攒人气)——>稳步发展1-3个月,抢标,爆满——>开始考虑盈利问题:降息,扩大待收走量——>优质业务减少,杠杆增大——>待收膨胀——>线下坏账增多,续借压力增大——>扩大待收(望通过走量利润覆盖风险)——>窟窿增大,兑付增多——>开始被人察觉——>人气下降——>提现——>雷

    由于刚性兑付的需求一直存在,那么中高息平台永远都会是一场跑的快的游戏:放更高的息,代表着线下更多的坏账;不扩大待收,那么盈利的空间会一直有限。在一个P2P和金融飞速发展的年代,借款的人最终成本一定会趋向于一个全国市场化的水平,那些高息借款人的质量至少也是危险级。高息平台想通过利润覆盖自身的坏账并且盈利,这是一个很难很难的命题,半年行,一年行,两年或者三年,你不行。

    回到主题上来,我们可以看到,P2P平台的风险过于集中在了老板自身实力上面,所有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刚性兑付的存在。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某路桥项目平台,其资金投向了建筑行业,每个项目都是有自身的周期,不存在1个月或者3个月就能回款的说法,具体的项目完工时期和工程款的兑付时期很少有过固定。那么,此平台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若我的资金全是投资人的,但我的项目确实能产生40%甚至50%以上的利润,只是我的工期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只能发标建资金池。若其中超过2/3的大户撤走,此平台必垮无疑。

    这与P2P的思想是违背的,而这又是中国的国情和民性所决定的,做刚性兑付的P2P平台才有出路。

    P2P的风险集中在老板一人上面,这严重违背了风险分散的原则,导致只要老板资金链出现问题,投资人的资金就会全部覆没的尴尬境地。而做不刚性兑付的P2P,就像国家领导人所期待的那种模式,投资人又不买账。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将风险分散,由投资人分担,老板只做服务。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我认为中国P2P未来发展的最好模式:众筹。

    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说两种模式:

    一种是我自己比较爱投的自融平台转型模式(类似于线下投资公司入股建筑行业的模式):每个项目由投资人和老板按照股权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公司,最后的利润按股权比例进行分成。若项目出现问题或者回款困难,则稀释老板股权。有抵押或者应收账款质押的,办到公司名下即可。由第三方机构发标,按照发标比例确定股份额度,并且实施项目监管。

    第二种是真实借贷的P2P平台(类似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财务公开和透明制度,定期审计报表公开制,按待收量进行优先股和原始股,扩大待收不是发标而是增资扩股。

    以上两种模式都可以转化风险,从根本上杜绝了老板跑路而血本无归的情况,操作起来并不是很难,关于具体的细节,下篇贴再议,敬请期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