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画片中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

 科学小狸 2014-12-01

动画片中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

  1906年,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问世。这标志着一种以假定性为特征、以人工形象为演员的影视艺术门类的诞生。长期以来,超现实主义在动画中的运用被总结出了一套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能够帮助动画制作者理清思绪,提高创作效率。

  2014年11月,汉斯出版社《艺术研究快报》刊登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陈娟、王丽君的一篇文章。超现实主义主张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寻求理性世界和非理性世界、梦幻与现实的结合,动画艺术属于一种以假定性为特征、以人工形象为演员的影视艺术,动画艺术本身固有的属性成为了超现实主义在当代影像时代传承的绝佳载体,而超现实主义手法被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者运用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动画特有的超现实主义情怀,让我们可以看到夸张变形的角色、离奇惊险的故事,动画创造者将自身的想法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在二维屏幕上创造出有别于真实世界的想象世界。动画中超现实主义作为表现手法,可大致分为反向置换现实、非线性思维运用和打散重组思维三个方面。文中,陈娟、王丽君以当代动画大师大友克洋和今敏的动画艺术创作为例,剖析了动画中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情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出现了以机器人、蒸汽等为创作元素的动画大师,比如手冢治虫、大友克洋等。大友克洋的作品中较多营造机械影响下的物化世界,他的作品大多以人类机械化、机器对人类生活的强制干涉为主。大友克洋以幽默、讽刺的方法隐喻、揭露社会人性状况,从他的作品中总能读到对机械、工业化社会的批判。比如,《大炮之街》讲述了大炮之城里的老百姓每天不停放炮的程式化生活,但这里没有提到放炮攻击的目标是谁,只是一天天重复装弹、放炮、装弹、放炮,就连影片中的儿童也是在课堂里学习老师灌输的军备知识。影片在细节上运用了反向置换现实的手法,将现实中的炮弹、坦克刻意放大,而人如蝼蚁,这与现实的反差起到了很好的反讽效果。整部影片色调压抑,角色目光呆滞,讽刺了日本民族军国主义,暗示了专制社会已物化、机械化的人类。

  动画大师今敏的风格有区别于大友克洋,他的作品特征在于探讨角色的精神层面、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等。今敏十分热衷于于非线性叙事,线性叙事很难表现时空交错的情境,非线性叙事能够很好的表达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崩溃边缘的精神状态还有非理性的梦境。《红辣椒》是今敏的最后一部动画长片,该片运用了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方式,讲诉了医疗师千叶敦子潜入患者梦境对患者进行精神治疗的故事,这种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动画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将人类的潜意识深层世界展现给观众。作为一名动画导演,今敏有着剧情片大导的技法和深刻,以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手法直指社会现实,他的这种“以超现实主义深刻剖析现实”的风格更是在动画电影界独树一帜。今敏导演堪称恣意汪洋的想象,画面中一种失控的表现力,给许多观看他影片的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随着数字虚拟技术表现力的不断提升,动画对超现实意境的表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动画工作者从各个层面和层次大胆地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利用超现实意境将对生活的感悟加以艺术升华,更加直观地表达给了观众,从而使更多的人从对它的感受中获取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以及具有极强冲击力的艺术享受。(源自千人智库-EWW141201LJZ)

原文链接:http://www./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43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