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墨生:对《太极拳论》的解读

 太极愚人 2014-12-01
梅墨生:对《太极拳论》的解读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整篇拳论的角度,全面地理解和把握。

对古典拳论的阐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正常现象。古人的论述都是“要言不繁”,古人也都是能知能行。这些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先有自身的实践体悟,然后用文字总结出来。因此,这些文字都是非常简明扼要的。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出现在《太极拳论》的第二段,前面王宗岳先论述了什么是太极,然后论述了动和静的问题、过与不及的问题。然后,王宗岳又提出了走和粘的问题,急和缓的问题,得出结论:“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他还指出了太极拳修炼的阶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练习的过程则是逐渐修炼,豁然贯通。

下面的一段,王宗岳讲述了太极拳的锻炼要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要领,是他自己的体会。第一自然段除了说理外,就是概论,讲述了太极拳的重要原则。这里则是讲与人交手的要领,也是在继续阐述太极拳神明的境界,以及如何掌握太极拳这些技术。后面又讲述了练习太极拳的误区——斯技旁门甚多。最后说:“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也是掌握太极拳非常关键的东西。

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虚灵顶劲”和“立如枰准”这两段。这是在说太极拳的要领,以及要掌握的劲路。“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是相互补充,相反相成的,这两点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虚灵顶劲,是神意向上领起,是身形的要求,也是神意的要求;气沉丹田,是向下的,是身形和意气的要求。这两句是一个对句,要求虚灵顶劲的同时,要气沉丹田。下面的“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又是个对句,意思上也是相反相成 的。“不偏不倚”是讲身法的中正,正是由于立身中正,才能做到“忽隐忽现”。所谓“忽隐忽现”是指身体的重心和劲力让人摸不着,这样,就能够“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些话都是相互照应,补充说明的。只有立身中正了,才能够灵活圆满,才能力不出峰。我的老师李经梧就强调“守中用中”,“中正圆活”。只有中正了,劲力才能达于四梢。下面就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句,我的理解是,当对手的劲力从左边来,我的左边要虚以对待,就是“彼刚我柔,彼强我弱”;劲力从我的右边来,我同样也是虚以对待。杳,杳然不见,忽然消失的意思。就是你摸不到我的劲力。我们在与名家老师摸手时,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你摸不到对方的劲力变化,对方能摸清你的劲路,所以,你就处处受制。反过来,如果你的水平高,你就能够做到劲路的“忽隐忽现”,对方就处处受制。拳论中后边的话都是对这两句的进一步阐述和深化。这些都是 对达到神明阶段的太极拳劲路的描绘。最后,拳论说:“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就是说达到太极拳神明阶段,都是从这几方面达到的。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的功法要求和劲力,是必须掌握的东西。

这一段,是讲太极拳的心法和劲路的练习。论述的语言都是互相照应的,修辞上是对仗的,语义上是互补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讲的是闪化对方的劲力。太极拳不同于别的拳种,一般的拳种是在身形上闪避对方的进攻,是肢体上的闪避。太极拳也有肢体的闪避,但是,太极拳的高明之处在不仅仅是肢体上的闪避,还有劲路上的闪化。对方的拳脚进攻过来,我的身形没有闪避,接触点上的劲力却可以闪化对方的劲力。李经梧老师说:“要在接触点上说话。”就是说要在接触点上分阴阳、分虚实。所以,这里的“左虚”“右杳”不是强调身形上的闪避,而是劲路上的走化。如果是身形上的闪避,就不会用“虚”和“杳”这两个字了,而应该说“闪”和“避”。闪避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生理本能。外家拳是以快打慢,大力打小力。大的力量来了,自然要闪避。太极拳练习的不是身形上的闪避,更强调的是劲路上的走化。李经梧老师说:“接就是化,化就是打。”这是对“接触点上说话”的解释。这里的“说话”是肢体上的“说话”,是劲力的较量。李老师还说:“要哪儿接,哪儿走。哪儿接,哪儿化。哪儿接哪儿打。挨着何处,何处说话。”

王宗岳拳论中在这里论述了左右、上下、先后的走化,要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任何一点力量,我都能走化、沾黏。这就是浑身是拳,浑身是手的太极拳神明境界。

李经梧老师说,练习太极拳功夫,要分几步。先要知己,然后知彼。知己的功夫,就是要把所有的太极拳练习要领都做到,在身形、劲路、意念方面处处合乎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这样就能自己守住自己的中定——知道自己何处阴、何处阳,有多大的力,使多大的力,估量出自己的尺寸分毫。很多太极拳名家都知道自己的尺寸分毫,所以,发放人能够得心应手。先管住自己,然后才能罩住别人。武禹襄的“敷盖对吞”也是这个意思。李经梧老师讲要“吃出对方的劲路”。这里不是在身形上占便宜,而是要控制对方的劲路,在接触点上走化、发放对手。

太极拳的放人,比打人要难得多。很多人对太极拳有误解,认为太极拳只是破坏人的平衡,把人放出去,没有击打的力量,不能让敌人失去战斗力。其实,太极拳友好的发放可以不伤人,但是,如果是对敌,其力量是具有穿透力的,极具杀伤力。放人,尤其是把比自己体重大,比自己力量大的人发放出去,没有掌握高超的技巧,不知道对方的劲力和劲路,是很难做到的。高明的太极拳家放人,不是像摔跤那样,而是接住一点,让整个人腾空出去。所以,王宗岳总结“斯技旁门甚多,概不外乎壮欺弱,手快打手慢”,这些全是先天自然之本能。太极拳不靠这些,而是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靠劲路的“忽隐忽现”,你实我虚,你虚我实,你刚我柔,你来我化的阴阳虚实变化。

王宗岳还谈到“双重”之病。双重,就是不能运化。运化,是指劲路的运化,不是身形的闪化。在自己练习时不能双重,更重要的是交手时不能双重。这时的双重,就是对方用力,你也用力,互相顶牛。对方实,你也实,这就是双重。“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阴阳就是虚实、开合、吞吐,“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就是在接触点上,你刚我柔,你柔我刚,你进我化,你退我随,把对方和自己成为一个太极体,这时才能制人。

我感到,现在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没有认真地学习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没有得到这样的传授和指点,没有真正明白拳理,按照拳理来练习,这样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通观这篇拳论,王宗岳就是论述了要运用阴阳,运用虚实、开合、吞吐之理,在走化、沾黏之中,实现控制对方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