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的“家”与“礼”-头条网

 激扬文字 2014-12-02

衣服脏结了,我该洗。东西上蒙了尘,该拂拭。埋藏在我们心坎深处那一些文化积业,思想传统,我们也该从头再认识一番。垢刮磨光,释回增美,是我们该下的工夫。

——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倘使你的父亲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坏事,你处什么态度呢?

钱穆:修身齐家是人人该做的事

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那一个人没有家呢?固然有人没有家,这是极少数中之极少数。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我们普通人都有一家共同的生活。我们有了家,我们就该有一番行为来齐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好合,一家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要谋职业,要解决生活上的衣食住行,怎么能没有家呢?你有家就有夫妇、父母、子女,在差别中求配合,就是齐家之齐。所以要修身,兼要齐家,齐家是修身方面一件极重大的事。

我举论语上说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父亲在附近偷了人家一只羊,人家查问他儿子,那羊是不是你父亲偷的,那儿子当然知道自己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但是你是他儿子,你不能直讲,你只能说我不知道,不能说这只羊是我父亲偷来的。后来的人就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尽有很多不是,像舜的父母,要杀儿子,还是吗?这个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但他的儿子不肯对人直说,这也是修身。修身和齐家打成一片的。倘使你的父亲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坏事,你处什么态度呢?你只能让别人来检举,你不能附和别人,因为他是你的父亲。一个人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在我讲来父母纵有不是,我只能私下谏劝,不该当众指谪他不是。若说这是私心,天下哪里有都是大公无私的呀。吃饭,我一口口吃,这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由我住,还是私的。那有不私的呢?修身齐家不是讲个人主义,不能只有你。没有父母,你又从哪里来的呢?这里可以讲中国人一种行为道德,是公私兼顾的。你不直说父亲偷羊,这个在中国人讲来是一种消极的自由。你可以尽你的心,尽你的力来修身齐家,这是你应该做的,这亦是大家平等的。(《人生十论》)

梁漱溟:与他人的种种关系便是伦理

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教戚党亦即由此而生。出来到社会上,于教学则有师徒;于经济则有东伙;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平素多往返,遇事相扶持,则有乡邻朋友。随一个人年龄和生活之开展,而渐有其四面八方若近若远数不尽的关系。是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

吾人亲切相关之情,几乎天伦骨肉,以至于一切相与之人,随其相与之深浅久暂,而莫不自然有其情分。因情而有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乃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的一种义务关系。伦理之“理”,盖即于此情与义上见之。更为表示彼此亲切,加重其情与义,则于师恒曰“师父”,而有“徒子徒孙”之说;于官恒曰“父母官”,而有“子民”之说;于乡邻朋友,则互以叔伯兄弟相呼。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由是乃使居此社会中者,每一个人对于其四面八方的伦理关系,各负有其相当义务;同时,其四面八方与他有伦理关系之人,亦各对他负有义务。全社会之人,不期而辗转互相联锁起来,无形中成为一种组织。(《中国文化要义》)

“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

钱穆:懂“礼”才有“家”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如果你要了解中国各地方的风俗,你就会发现各地的差异很大。然而,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西文没有的概念,那就是“族”。你可以说是“家”。在家里“礼”得到传播,但我们一定要区分家庭和家族。通过家族,社会关系准则从家庭成员延伸到亲戚。只有“礼”被遵守时,包括双方家庭所有亲戚的“家族”才能存在。换言之,当“礼”被延伸的时候,家族就形成了,“礼”的适用范围再扩大就成了“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钱穆与七房桥世界》)

费孝通:礼治社会不一定文质彬彬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学,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利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