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沁阳黑陶 制作传承人汤丽

 午夜的明媚 2014-12-02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记者 杨峰 图 郭长秀 文

  河南沁阳、陕西秦塬、河北馆陶、山东日照是我国四大黑陶生产中心,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沁阳黑陶,更是远近闻名。

  考古调查,沁阳市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器类型有20多种,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有着“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美称的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据传说,武则天时期,沁阳盆窑村烧制的黑陶即被列为贡品,称为御制黑陶。明时烧制的莲花纹大鱼缸、牡丹花盆被皇宫收为陈列品。

  据史料记载,沁阳盆窑村名气最大的黑陶艺人叫王太新。1915年2月,由王太新烧制的象鼻鼎、团尊、鱼、纹癸壶等14种黑陶制品参加了“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他自此名声大振。

  如今,沁阳黑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沁阳的文化名片。沁阳黑陶品种也由以前的2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近400种。

  记者在沁阳市蓝钻文化产业园区看到,以神农时代渔猎到原始农业文明社会变革文化主题所命名的“神农陶”,树起了中华陶文化承前启后的里程碑。

  神农陶(黑陶)在传承古人烟熏渗炭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烧制需求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创新,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烧制技术,摆脱了原始陶器粗糙的外观和简陋的工艺,解决了易破损、易开裂等难题。同时,神农陶还大胆地结合石雕工艺,创新了影雕效果,注重外在美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新一代黑陶制作传承人汤丽,是沁阳市东苟庄村人,她从1999年开始从事工艺品事业,2006年在广州拜国家级陶艺大师杨英才为师,2007年在山东学习黑陶工艺,2008年在广州从事工艺美术行业,2009年到北京清华大学学习,同时拜沁阳黑陶传承人学习烧制黑陶技术,从事传承创新沁阳黑陶文化事业,她的黑陶集艺术观赏与陈列、实用、收藏于一体,注重外在美和文化元素的结合。其黑陶作品《国色凤舞》,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开封)首届工艺美术展”上,荣获银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