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羽化阁347 2014-12-02

申报岗位的优势及工作设想

图书馆副馆长 韩洁

 

本人自1984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分配至我校工作,来校后一直从事图书馆管理,至今已整30年,现为学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30年间,亲历了学校图书馆从小到大、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对图书工作,我始终保持着热爱之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把做好图书工作作为自己奉献学校、服务师生的切入点,并愿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目前,按照学校《关于选拔正处级干部的通知》精神,根据所列岗位并结合实际,本人拟竞聘图书馆馆长一职。现将本人竞聘优势及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竞聘优势

(一)专业优势

本人系山东大学图书馆学首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图书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后,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学习,始终保持每周至少阅读1篇本专业论文的习惯。尤其在网络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及时掌握现代技术,把握本专业的新热点、新动向。学习中,注重把学习建立在工作实际基础之上,贴近图书馆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在社会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学术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把握学术信息资源产生与交流形势的转变,洞察读者查询与利用信息的行为变化;如何应对技术发展趋向集成、开放与协作带来的技术与服务理念的双重变化;如何应对复合型资源成为主体,各类新数字化资源比重增大,带来的选择、管理、长期保存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我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管理方略。

(二)业务优势

我一直从事图书工作,熟悉图书馆各项业务和工作流程,参与主导了图书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从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元素Marc数据到管理系统的运行,从工具书的使用到学术文献的检索,从图书分类到国图和Calis标准,从资源建设到图书馆建设等,我熟知图书馆工作的每个细节,了解各个环节的来龙去脉,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我校图书馆大门禁与人员管理的矛盾,数字图书馆与实体馆的协调,人员素质与学科服务的症结等等。多年的业务工作使自己在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多个业内第一次,有些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1.2000年学校图书馆上管理系统,回溯建库12万册,我在省内首倡书目数据社会化并付诸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已全面推广;

2.首次提出并实施随书光盘与书目数据链接,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询;

3.在省内首倡阅览、查询一区化,打破信息载体界限,实现资源共享空间,推进一体化服务。

(三)经验优势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硬件基础设施之一,更是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近年来,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经历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实现了质的飞跃:2000年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管理;2006年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9年长清校区临时图书馆的建立,实现了两个校区的统一管理、开放,通借通还;2012年新馆投入使用,迎接改建升本评估等等。上述历程,每一次都是规模化的系统工程,而且多数是在人员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并顺利通过验收和评估,有些还得到专家组的表扬。每次经历我都是见证、参与和组织者,这些经历都是难得的经验,每个过程都是图书馆上台阶的过程,也是我进步提高的过程,积累了我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丰富经验。

(四)管理优势

有全面管理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在我校图书馆归属教务处、科研处期间,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独立后,担任副馆长主持两年工作,承担着图书馆的全面管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团结同志、锐意进取,对于比较复杂的工作能够及时拿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有关方面尽快落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有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的品格,遇事冷静、稳健,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注重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转变服务观念、提高馆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强化信息服务、服务手段高科技化等形式,主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以上是我的竞岗优势。如果竞聘成功,基于对我校图书馆现状的分析,工作设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工作设想

(一)对我校图书馆现状分析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图书馆同仁的辛勤努力下,目前我校图书馆已有了较为完整的架构,但还有很多方面仍有待充实和优化,有些方面甚至需要做根本改变:一是如何认识和发挥网络环境下作为场所的物理图书馆的作用,使信息在这里升华,不仅是易取易拿,或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粗加工,更应是我校学科成果、精品课程的催化剂。二是学科化服务也不仅是一个概念,更应是一个可实际应用的平台、一个体系。三是服务乃图书馆发挥效能的根本,不仅是一个理念,更应围绕服务从多个方面进行规划落实。         

(二)基本设想

围绕学校创新转轨、特色发展的需求,发挥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的功能,实现“服务立馆、人才兴馆、科研强馆”。

1.统筹规划,提高服务效能

应充分发挥大门禁管理系统的优势,进一步延伸管理职能,打破阅览区块界限,打破文献类型界限,推进咨询、查询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一体化服务。适当调整人员结构,向数字资源倾斜,我馆现有工作人员30多人,数图服务专职人员仅有2人,这远远不够,在此应该纠正一个误区,似乎数字资源的利用完全是读者自己的事,其实在信息爆炸的深井里,图书馆应该按学术信息流开展服务,在信息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从而为学校课程和科研课题提供专业的、有附加值的服务。例如应该合并期刊和流通两个部门,实现真正的大流通,增设咨询、情报功能,适当削减临时用工人员,增加支柱学科专业人员和学生岗人数等等,理顺关系,建立适合本馆的牵引、整合、约束、激励、培训、竞争机制,优化运行,提高服务效能,使学科服务、基础服务、环境设施、日常业务、资源建设、技术平台等在合理的状态下运转。

2.加强技术支撑,建立数字图书馆整合平台

当前,图书馆已不仅局限在资源的流通,网络化、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资源的获取方式和方法,而这方面却恰恰成了我校图书馆的短板。没有无线网络覆盖,终端机严重不足,试听设备空白等等,严重影响数字资源效能的发挥。主要问题还是在资源的软硬件和技术支撑上,例如现在我们的读者除了掌握越来越多的文献数据库搜索技巧外,还要掌握跨库检索、远程访问、移动阅读等多种不同的应用系统,这就需要建一个高效的数字图书馆阅读平台:

(1)针对多种文献数据库,提供统一的实时文献搜索增值服务;

(2)建立跨库检索、远程访问、移动阅读、个性化阅读和学科服务等融为一体的最新数字文献阅读用户体验;

(3)基于文献阅读的文献利用分析,为馆藏资源利用效益评价,为读者阅读行为和读者文献利用评价提供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手段。

3.拓展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和价值所在。在图书馆服务方面,总的来说是我们馆的“软肋”,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服务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模式上:以完善自身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为目标,而现在大学图书馆要求我们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创新,倡导一站式整合机制,推进个性化和学科化服务。在保障收藏、借阅和场所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图书馆的创新能力,提升学术资源的品质及学科服务效能,保证信息准确、实时快捷、远程、随时、一站式获取。

首先,应从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能力培养入手,我们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查新探微、寻根溯源的能力,有利用各种检索方法、搜索引擎的能力,能够在“信息海洋”里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其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是知识的加工人,我们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信息情报的堆积,而应该是经过筛选加工、去粗取精的有价值的信息源。为建立起完善的资源整合机制和输送机制提供保障,形成良性互动。

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学术信息资源;二要拥有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三要拥有一流的技术支撑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支撑起教学科研大厦的信息基石,加速从信息到知识的分析、提炼、传播和转化过程,构建起立体、动态和泛在的智能化环境。这里特别强调馆员培训的重要性,例如,有读者借巴金的《家》,架上已经没有了,问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其实在《巴金文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家》。这里拷问着我们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是对自己负责的资料的熟悉程度,另外是数据人员对其他题名、著者等相关的关联做的不到位。应该把馆员培训制度化、常态化,提高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使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4.加强资源建设,建立均衡发展机制

我校现有藏书已近100万册。仅2008年、2009年、2012年三年共采购图书约80万册,平均每年进书量20多万册,且每次进书都是在1-2个月内采进,特价书、捐赠书、新书、副本多的、副本少的,五花八门,藏书量上去了,但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有的升本专业馆藏几乎是空白。应该建立均衡发展机制,同时使师生、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馆采编人员共同参与资源采购,从而能在资源建设上真正保持支柱学科的发展优势,建设强大的基础学科,扶持特色和弱势学科,积极促进新兴交叉学科。资源建设是一个综合平台,不单是买什么、怎么买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好现有资源,开发好现有资源的问题,同时如何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如中国期刊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的筛选、标准制定、范围归纳等,要形成常态,定期规范。再如,新技术的利用开发,从纸质图书的阅读到电子书阅读到手机阅读到云阅读,都直接推动着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改变,提出了新要求,考验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资源建设归结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整合,二是揭示。图书馆要建立多渠道、多样化、全方位服务模式。见“整合与揭示框架”:

5. 图书馆特色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建设是图书馆立馆之本,在讲究信息共享的今天,没有特色就失去了分享的资本。我校图书馆早已提出特色建设问题,当时确定了两个主题:工会与社会保障,这几年这项工作已近停滞,应该抓起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二是特色资源建设;三是特色数据库;四是特色服务手段。分六步走:一是制定标准和规范范围;二是网上搜集免费资源;三是购买特色数据库;四是与数图公司共建特色数据库;五是将现有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六是整合。特色资源建设是信息时代迅速发展时期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图书馆立足为广大师生服务,发展行业性、区域性协作,特色是最具生命力的支撑,也将是我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6.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图书馆多功能化建设

读者是我们服务的主体,其需求并不仅限于阅读、查询,学习小组、学科社区等新的要求将传统单向式、集中式、坐等式的资源服务模式改造为用户需求驱动、主动交流、灵活支持知识创新的开放性信息交流服务模式,这需要我们拥有一流的工具和环境。推动图书馆多功能化建设,建立适当的研讨区、视听区、休闲区等,不仅资料随手可得,技术工具随处可见,并且能够轻松“悦读”,将图书馆建成实用、方便、快捷、舒适、宁静、优美的地方,让师生有家的感觉,让读者产生依赖感、归属感。博尔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竞争上岗,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将一如既往地敬业、乐业,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当中。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