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愿望的方法——若希望经

 自我觉察监控 2014-12-02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给孤独园。

于其处,世尊称呼比库们:「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

「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与具足巴帝摩卡 而住!应以巴帝摩卡律仪防护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对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受持学习于诸学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尊敬我。』他应完全持戒 ,致力内心之止 ,不轻忽禅那 ,具足于观 ,增加空闲处 。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能获得衣、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受用衣、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能使那些行[布施]者有大果报、大功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已故、去世的亲族、血亲们以净信心忆念我时,能使他们有大果报、大功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克服不满与喜好 ,愿我不被不满所征服,战胜已生起的不喜,住于胜利。』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克服怖畏与恐惧,愿我不被怖畏、恐惧所征服,战胜已生起的怖畏、恐惧,住于胜利。』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对于增上心、现法乐住的四种禅那,愿我随愿而得、容易而得、不难而得。』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对于那寂静、解脱、超越于色的无色[定],愿以[名]身触而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三结 ,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 ,必定趣向正觉 。』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三结,贪瞋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 即作苦之终结。』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五下分结 ,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盘 ,不再从那世间回来。』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证得种种神变:愿我一[身]能成多[身],愿我多[身]能成一[身];显现,隐匿;能穿墙、穿壁、穿山,行走无碍,犹如虚空;能出没于地中,犹如水中;能行于水上不沉,如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鸟;能以手触摸、擦拭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阳;乃至能以身自在到达梵天界。』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清净、超人的天耳界,听到远处、近处的天及人的两种声音。』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心辨别了知其它有情、其它人的心:对有贪心,能了知有贪心;对离贪心,能了知离贪心。对有瞋心,能了知有瞋心;对离瞋心,能了知离瞋心。对有痴心,能了知有痴心;对离痴心,能了知离痴心。对昏昧心,能了知昏昧心;对散乱心,能了知散乱心。对广大心,能了知广大心;对不广大心,能了知不广大心。对有上心,能了知有上心;对无上心,能了知无上心。对得定心,能了知得定心;对无定心,能了知无定心。对解脱心,能了知解脱心;对未解脱心,能了知未解脱心。』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忆念种种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历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那里,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历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这里。如是能以形相、细节来忆念种种宿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的死时、生时,低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随其业:「诸尊者,此有情的确因为具足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诽谤圣者,为邪见者,受持邪见业;诸尊者,他们身坏死后,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然而,诸尊者,此有情的确因为具足身善行、具足语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诽谤圣者,为正见者,受持正见业;诸尊者,他们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此能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的死时、生时,低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随其业。』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断尽诸漏,即于现法中,以自己之智证得与成就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而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

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与具足巴帝摩卡而住!应以巴帝摩卡律仪防护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对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受持学习于诸学处!

如是,[上述]所说的乃是缘于此而说。 」

世尊如此说。那些比库满意与欢喜世尊之所说。

玛欣德 尊者 Mahinda Bhikkhu 译自《中部》第6经
2007-11


备注:

希望经 (Akankheyyasuttam):《中部》第6经。世尊在该经中说:若有比库希望实现从世间直到出世间的十七个愿望,他应完全地持守戒律、修习戒定慧三学。

为了尊重巴利圣典,经文采用直译法。对于某些词句,则以脚注的方式将该经义注(atthakatha)的解释一并意译出来。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见怖畏等义。即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s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含有破恶、怖魔、乞士等义。其音、义皆与巴利语有所不同。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而使用「比丘」、「比丘尼」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北传僧尼。

巴帝摩卡:巴利语patimokkha的音译,有上首、极殊胜、护解脱等义。

《清净道论》中说:「若他看护(pati)、保护此者,能使他解脱(mokkheti)、脱离恶趣等苦,所以称为『巴帝摩卡』。」
汉传佛教依梵语pratimoksa音译为波罗提木叉,意为别解脱、从解脱等。

完全持戒 (silesvevassa paripurakari):他完全地持守四种遍净戒:巴帝摩卡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和资具依止戒。即是说应通过无缺失、完全地持守诸戒来成为一名戒具足者。

致力内心之止 (ajjhattam cetosamathamanuyutto):致力于自己内心的平静。在此,「内」和「自己的」是同义词。

不轻忽禅那 (anirakatajjhano):不排斥禅那或不退失禅那。以排斥、退失之义为轻忽。当知舍弃了这种顽劣后他致力于谦逊等。

具足于观 (vipassanaya samannagato):致力于七种随观。七种随观即无常随观、苦随观、无我随观、厌离随观、离欲随观、灭随观和舍遣随观。

增加空闲处:巴利语bruheta sujjagaranam的直译。意为增加前往空闲处的次数,频繁地去空闲处。于此,当知在把取了止观业处之后,日夜进入空闲处禅坐的比库为「增加空闲处」。

「应完全持戒」乃是说增上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乃是说增上心,「具足于观」乃是说增上慧学。「增加空闲处」对修止者来说,频繁地去空闲处为增上心学,对修观者来说则是增上慧学,这是包摄了两种学而说的。

愿我克服不满与喜好 (aratiratisaho assam):希望能够战胜、征服不满与喜好。于此,不满是指厌烦诸善法与偏僻住处。喜好是指喜好五欲功德。

三结 (tinnam samyojananam):称为有身见、疑、戒禁取的三种结缚。这三种结为初道入流道所断除。

不退堕法 (avinipatadhammo):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地狱、畜生、鬼和阿苏罗四种苦界。因为初道已断除了能令堕落苦界之法。

趣向正觉 (sambodhiparayano):走向正觉的最终彼岸。即已证得初道的入流圣者必定将证得更上的三种圣道的意思。

只来此世间一次 (sakideva imam lokam agantva):只来到这人界结生一次。若在此人界修证一来道后,即在此处般涅盘者,他则不在此属。若在此修道后生于天界,并在其处般涅盘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在其处般涅盘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盘者;以及若在此修道后生于天界,在那里命终后再生于此处才般涅盘者,当知是这里的意思。

五下分结 (pancannam orambhagiyanam samyojananam):下分,意即连接到下界的;为投生到欲界之缘的意思。五下分结即前面所说的三种结,再加上欲贪结和瞋结。不来圣者已断除了这五种下分结。

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盘 (opapatiko assam tattha parinibbayi):不来圣者已排除了胎生等三种生,只会化生为梵天人,并在梵天界那里般涅盘。

如此,世尊在教导持戒功德论直到证悟阿拉汉之后,再综合这一切作出结论说:「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乃是缘于此而说。」

正如世尊在前面所简要说的:「诸比库,应当具足戒……受持学习于诸学处。」具足戒的比库能得到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尊敬,获得资具,供养资具的施主们能得大果报,去世的亲族们忆念时得大果报,克服不满与喜好,克服怖畏与恐惧,证得色界禅那、无色界禅那、较低的三种沙门果、五种世间神通,以及以自己之智证得漏尽智。所说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此持戒功德的缘故才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