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希望經[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稱呼比庫們:“諸比庫。”那些比庫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說:
“諸比庫,應當具足戒與具足巴帝摩卡[2]而住!應以巴帝摩卡律儀防護而住,具足正行與行處,對微細的罪過也見到危險。受持學習于諸學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同梵行者們喜歡、滿意、尊重和尊敬我。’他應完全持戒[3],致力內心之止[4],不輕忽禪那[5],具足於觀[6],增加空閒處[7]。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能獲得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受用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能使那些行[佈施]者有大果報、大功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已故、去世的親族、血親們以淨信心憶念我時,能使他們有大果報、大功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不滿與喜好[8],願我不被不滿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不喜,住于勝利。’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怖畏與恐懼,願我不被怖畏、恐懼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怖畏、恐懼,住于勝利。’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增上心、現法樂住的四種禪那,願我隨願而得、容易而得、不難而得。’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那寂靜、解脫、超越色的無色[定],願以[名]身觸而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9],成為入流者,不退墮法[10],必定趣向正覺[11]。’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貪瞋癡減弱,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間一次[12]即作苦之終結。’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五下分結[13],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14],不再從那世間回來。’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證得種種神變:願我一[身]能成多[身],願我多[身]能成一[身];顯現,隱匿;能穿牆、穿壁、穿山,行走無礙,猶如虛空;能出沒於地中,猶如水中;能行于水上不沉,如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鳥;能以手觸摸、擦拭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陽;乃至能以身自在到達梵天界。’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耳界,聽到遠處、近處的天及人的兩種聲音。’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心辨別了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對有貪心,能了知有貪心;對離貪心,能了知離貪心。對有瞋心,能了知有瞋心;對離瞋心,能了知離瞋心。對有癡心,能了知有癡心;對離癡心,能了知離癡心。對昏昧心,能了知昏昧心;對散亂心,能了知散亂心。對廣大心,能了知廣大心;對不廣大心,能了知不廣大心。對有上心,能了知有上心;對無上心,能了知無上心。對得定心,能了知得定心;對無定心,能了知無定心。對解脫心,能了知解脫心;對未解脫心,能了知未解脫心。’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憶念種種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裏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那裏,在那裏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這裏。如是能以形相、細節來憶念種種宿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隨其業:“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惡行、具足語惡行、具足意惡行,誹謗聖者,為邪見者,受持邪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然而,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善行、具足語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誹謗聖者,為正見者,受持正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如此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隨其業。’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斷盡諸漏,即於現法中,以自己之智證得與成就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而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于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應當具足戒與具足巴帝摩卡而住!應以巴帝摩卡律儀防護而住,具足正行與行處,對微細的罪過也見到危險。受持學習于諸學處!
如是,[上述]所說的乃是緣於此而說。[15]”
世尊如此說。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