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昵称20387079 2014-12-02

宿迁市马陵中学    戚品红

学习目标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2、规范答题步奏和模式。

 

一、江苏近几年高考考查情况

2008《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生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2009《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是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2012《笑的价值》

2013论名声》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014乾坤草亭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二、什么是重要句子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论述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1、  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例如一些反复出现的语句

2、  从结构上说,是指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3、  从表达上说,是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4、  从地位上说,是指那些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的关键性语句,即我们常说的“文眼”

三、归纳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应从私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针对结构复杂而含义(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子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这段话只是一个句子,但由于句子长,结构复杂,如果不做细致的分析,意思就难以理解。分析时首先指明整段是一个单句,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规律,这个规律即后面的事实,这个事实即冒号后面的全部句子;这三个宾语又是同位复指,而且一个补充说明一个,层层深入,其中第三个宾语又是一个多重复句,句首正像……一样作全句的状语。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联系上下文的语境。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七段首句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许多同学都觉得无法回答。其实其前文是评述马克思在科学上的贡献及其对其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上的关注,其后文是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再依句因为首先可知,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为什么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本句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4我们对未来的定位可以稍微低点,更实际一点,每天进步一小点,只要坚持下去,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人能怀疑你的实力。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理解:在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成功的希望,我们在孤独中突破自己,获得成功

 

四、理解句子含意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上,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2、任何内容都是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

答题时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涉及的机会极少,这里便不再举例阐述了。

 

例如:《笑的价值》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①它”指孩子们的笑,“它们”指生活中的丑恶、矫饰、虚套。②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慧眼,能看清事物本来的面目,他们的笑使得虚伪的人惧怕。③处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纯真笑声的价值。

答案组织:具体含义(关键词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手法(有则说,无则不说)+作用(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评价)

总结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句子①找关键词语(有指示代词的要找出指代的内容)

②看修辞手法

③理清结构

              第二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第三步:组织答案①全面作答,分点作答

                            ②作用(体现了作者的怎样的看法或态度或情感或价值观)

五、练习

(一)《核按钮》P173(学生用书P134)《笑的价值》17题。

 

 

 

 

 

(二)【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论名声

[]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 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文章说立功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答: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 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2、 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6分)

答: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 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3、 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的首要作用。

 

 

(三)《核按钮》P178(学生用书P138)《坚守》第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