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挪忽灵太极拳

 缘依_开心 2014-12-02

腾挪忽灵太极拳 - 简介

相传张彦传至陈清平时,河南温县在太极拳的架形上,赵堡和陈家沟基本上都一样,并没什么很大差别。陈清平之后在赵堡出现了四种架式:王赐信、李景炎――精研太极,创腾挪忽灵架、根头棍架:陈应德所传为腾挪忽灵架;博爱县谢功吉所传架式为根头棍架,也就是现在陈新塘一带所练的架式,现时人称忽雷架;和兆元创和氏背折扣
腾挪忽灵太极拳腾挪忽灵太极拳图册

 架,李作智创代理架。王银钢、王学富老师交代,以后敬祖师要带上李景炎和杨虎,这也证明一个拳种的出现是经过多人的锤炼和定型才能流传下来。 腾挪忽灵太极拳,是根据太极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创造出来的。她在架形上从太极分为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分八卦,八封归太极,太极回无极,打卧牛之地。忽灵架可练小至在八仙桌上练习,大至竹席一张,旧传拳打卧牛之地即此拳。
在架形内在功夫上,以太极十三势气功为基础,结合外形一圈一太极,循环往来,无始无终,分大圈、小圈、横圈、竖圈、肩圈、跨圈、足圈、转换圈、折叠圈、圈内圈,一动四肢百骸皆有圈。所以人们称为一圈一太极,久练此拳可祛病、防身归于一身。[1]

腾挪忽灵太极拳 - 拳法要义

腾挪忽灵太极拳,在练法上,开合明显、刚柔并举,开劲为哈、合劲为哼,结合步法上,有促步、跌步、跃步、垫步、箭步。击人时,有圈击、忽灵三角击人构成,以脚跟为中心,紧凑而开展,招招灵活多变,刚柔相济,接骨斗榫,一动无有不动,由圈走方,由方归圈,大引大合,卷放开合,回落自然
腾挪忽灵太极拳,在练法上,老师传分五层功夫可练好。
忽灵太极拳:
一联、二圈、三招、四节、五骨:
一联:即初学,一招一式联结起来,称联;
二圈:即你能把忽灵太极一招一式联结起来后,把一招一式加圈演练,即为一圈一太极,并分每一招之界;
三招:即每招分圈后,演练每一招之实际用法,即称招或着,古时称“人家击人有着了”即此讲,就是你在击人时,用你所学、有理,把人打倒并不伤害,如高探马、豹虎推山式等,教师把每一招给学者讲解,讲明用法,就叫三招,也称外五行;
四节:节实际上是内五行之讲解,讲人身各部注意事项,讲人身外部和内部之结合,旧时人称为“道”,即气功讲走化、讲无为、讲玄学,武术与气功怎样结合,推手时讲懂劲。到此时,你才懂得太极之奥妙
五骨:就是将以上所学进行演练,循序渐进将气收敛入骨,使你在发劲时有力,用招时准狠,转换时灵动轻捷,运劲时如百练刚,何坚不摧,走化时柔弱无骨。何坚不摧即寸劲,轻灵柔弱似灵猫,发劲如雷贯耳,是开劲、合劲只听一声哼哈,到这时你才知太极之妙用!太极者一开一合而已。
以上讲腾挪忽灵太极拳之练法,何谓腾挪忽灵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现在在世流行太极拳,每一种拳都有一种特定劲路,和氏称背折扣,李氏传为代理,陈应德所传为腾挪忽灵,谢功吉所传为根头棍。腾挪忽灵架就是盘架子时,腾挪闪战,脚步灵活多变,身手轻灵矫捷,浑身是圈、忽灵三角,运动时,呼呼有风,神乎其神称为腾挪忽灵架。武术吐息十三势气功集一体,称内家忽灵太极拳。

腾挪忽灵太极拳 - 由来和传播

腾挪忽灵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一样,经过一代传一代,一代一代演变、整理、创新而成。原占国先生于46年前练此架时,不过六七人而已。1984年温县举行首届擂台赛,原
腾挪忽灵太极拳腾挪忽灵太极拳图册

占国先生荣获重量级第一名。那时表演忽灵太极拳为原占国先生和王顿,表演根头棍架为张姓,并没有其他人。从1984年到2004年,不觉已二十年整。这二十年原占国先生以武为生,和温县体委结下良好友谊,这二十年为查明温县现时所称 “忽雷”太极拳,原占国先生费了很大精力。在这二十年原占国先生带领门下弟子,十三次参加温县国际节和河南省武术擂台赛,取得良好成绩。 

有些拳师,擂台赛没有本事,为争正宗,胡说八道,胡弄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普天之下,练腾挪忽灵太极拳只有温县北冷、温县许北张、西安市、台湾省这几个地方,分为两类或两个老师所传。温县北冷村、温县许北张村、西安市、台湾省,这四个地方同为陈应德所传,架形完全一样,其它为谢功吉所传,陈应德所传架子和谢功吉所传架子大不相同。原占国先生在北冷调查此拳来历:一、根椐老师传授:据王银钢老师和王学富老师口传;二、调查一些年老知情人士:调查北冷南庄,有些老人讲:陈应德跟王赐信学了,把架改了,没有根头棍架硬了,为腾挪忽灵架了;有些老人讲,这个架分两个劲传下传,一个为腾挪忽灵,一个为根头棍。 

李景炎,经调查,李景炎把太极拳传于儿子与杨虎。李景炎的儿子李火印,李火印又传于儿子李复周。李复周,当年在西安原朝章开的织布厂时为武术教练,太极拳传于原朝章的两个儿子:原小桃、原得庆。1984年原占国先生在温县得了第一名,特意从西安宝鸡来家看望原占国先生,表演了太极拳并没忽灵劲。(注:原朝章为原占国先生六伯父) 
 根椐以上三条调查情况和各自拳架形状和传播情况,可以断定腾挪忽灵架和根头棍架与王赐信、李景炎--陈应德--谢功吉、王银钢、王学富有直接的关系。王赐信和李景炎之前根本没有腾挪忽灵架或根头棍架。温县现时称为“忽雷”更是没有。经调查这两种拳是研究于王赐信与李景炎,定型于陈应德,发扬于王银钢。王银钢为国民党54军大刀教练官,开封市国术馆馆长。台湾王晋让老师临终时也交代此拳为忽灵太极拳。

王银钢、王学富所传弟子有原占国、王顿、王富臣、王小太、马忙种、阎满圈、李小武、宋天长、王黑周、阎如意等,原占国先生曾任2届、3届、4届、5届温县国际节裁判员,全国武术之乡散打裁判员,有责任说明个中情况。为什么腾挪忽灵太极拳传播到现在传播面积这么小?在2004年7月份原占国先生联系台湾郑国辉师弟说的好,不要说:要干,台湾2千3百万人有三个人传播,大陆13亿人口只一个人在传播。一个人只能传五个或十个城市,而十个人就传多了。还有些人说:此拳太利害,不能轻易传人。这样的话是不对的。正如台湾陈家箴师兄说得好,1992年以来辗转大半个中国,没找到家,现在找到了家,让我们腾挪忽灵太极拳的爱好者,好好学习,努力传播,多出人才,才能被人们认识他、接受他、发展他。什么叫多出人才,就是要培养新的一代,有表演搏击能力的人。

多参加国家或地市、省级体育部门举办的正式比赛,如擂台赛。从1984年至2004年时间并不短,20年了,在擂台赛上,哪怕是县级,我们温县赵堡系夺取冠军的只有许北村,其它冠军都被练陈氏拳的拿走了。人们要问:二十年你们什么地方去了?这就是这种太极拳传播不开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在纸张上讲得天花乱坠,在擂台上不堪一击,在温县成了笑话。有人讲,我忽雷太极拳打人象打雷,这二十年在擂台上你怎么不打雷,上了台就下来了。所以劝各位,要正视这个问题。抬起头朝前看,只有多拿冠军才有希望。 

以上所写是忽灵架,或说赵堡架,应该注意的关健问题,要发展就得有人才,出人才,人们才信服。原占国先生以微浅之理论,介绍忽灵太极拳之大概。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领会忽灵太极拳之要义,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细揣摩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