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几句话伴随儿子的成长

 蔚蓝色淼 2014-12-03

在与儿子共成长的这些年里,有那么几句话,不仅教育着儿子,激励着儿子,也同样激励着我。

 

    N0.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理由:让孩子不再被替代,解放孩子的手脚。

    开始时间:两周岁左右。

    效果:当孩子理解了这句话,便开始尝试自己去做能做到的事,或者学习做某事,适当给予鼓励后,慢慢就不希望别人总插手他的事了。

 

    N0.2 玩要专注,学习也要专注!

    理由:玩儿也是一种学习,玩儿中学,可以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专注。

    开始时间:四周岁左右。

    效果:开始阶段就在孩子玩儿的过程中,提醒和鼓励孩子专注地玩儿,尽可能不在他玩儿的时候干扰他的注意力。进入小学后,又给儿子加上后半句——学习也要专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学习中的专注力表现的越来越出色。

 

    N0.3 要做自己的时间主人!

    理由:想让孩子走向独立,就必须要学会认识时间、应用时间、管理时间。

    开始时间:上学前班

    效果:结合对儿子进行时间意识的培养,让他逐渐学会自主安排做事,这对生活习惯的培养起到到头重要的作用。每次我只需要问儿子:“小伙子,现在几点了?” “你到了该做什么事的时候了?”“你做好准备没有啊?”这样问,基本上杜绝一张嘴,便催促儿子去写作业,或者做什么事的现象,从而避免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随着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持续性培养,儿子现在真正成了自己的时间主人。

 

    N0.4 人虽然放假了,但是好习惯不能放假!

    理由:让孩子清楚,习惯是需要持以恒养成的。否则,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会半途而废。

    开始时间:学前班寒假

    效果:这是一种预见性引导,让孩子清楚,好习惯是需要长久保持的。正是这句让孩子在假期里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才使孩子不会过度关注周末,或者假期。真正做到了上学和放假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上学没有课业负担压力,假期也不会因为过度玩儿而收不了心。

 

    N0.5 平时要把每一次写作业当作考试一样认真,反复检查;考试时要像对待写作业一样轻松!

    理由:要让孩子对待学习与考试的态度有一个坚定的原则。

    开始时间:进入一年级以后。

    效果:阶段性通过对儿子作业与试卷的对比分析,让他逐渐清楚,原来好成绩与平时的学习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而把孩子平时对待写作的态度与考试有机联系起来, 则会让孩子轻松面对考试,因为他知道,爸爸不再乎他考了多少分,而是在意他是否真正理解了我送给他的这句话。通过几年的坚持,儿子现在不管是课外复习,还 是写作业,甚至是考试,都非常专注,基本上能独立管理好学习的事,而我也不需要在他学习时伴读。

 

    N0.6 要学会合理控制不良情绪,不断提高情绪自控力!

    理由:儿子如今已经历了两个反抗期,在这两个反抗期里,都有不良情绪表现,为让孩子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有必要给他一个情绪管理的目标。

    开始时间:三周岁以后

    效果:在第一反抗期里(2—4周岁),儿子对情绪自控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但是给孩子灌输情绪自控力的概念是必要的。随着儿子的不断成长,理解能力的提高, 进入第二反抗期后(7—9周岁)明显对情绪自控力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进入第二反抗期前,儿子情绪变化频率相对较快,动不动因小事引起不快,并且持续的时间 相对要长一些。但是在第二反抗期进入尾声以后,儿子不良情绪自控力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现在基本上可以在半小时左右把不良情绪通过冷处理,自己独处化解掉。 更为可喜的是,现在极少能看到儿子情绪不佳的时候,这说明有目标培养孩子情绪自控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N0.7 少去指责别人,尽量宽容面对他人!

    理由:小孩子最容易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埋怨别人,甚至朝别人发泄不良情绪。如果给孩子一个逃避责任的理由,就要重视培养他宽容待人的品质。

    开始时间:五周岁以后

    效果:开始阶段,孩子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思维能力还有限。但随着这种意识的培养,以及榜样作用示范,慢慢就让孩子减少无故指 责他人的习惯。通过对发生在儿子伙伴或者大人身上的事例来引导教育,孩子无故指责别人,甚至遇事后逃避责任的现象逐渐消失了。不指责别人,就要尽可能让孩 子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品质习惯,如果他愿意做出色的好孩子,被更多人尊重并喜爱,就要把礼貌和适度的忍让体现在生活细节之中。同时引导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 识,遵守公共秩序,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家庭规则,尽可能少惹是非,也让孩子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后记:不要小看几句话,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品质和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呢,这或多或少会成为一种行为准则,让孩子自尊自愿去遵守,去执行,去做好。我不知 道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在相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对我和儿子来说,从中受益颇多。如果你没有总结过类似方面的经验,不妨在评论中回忆一 下,我们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