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揭示】五问“货币战” 让你避免炒股被误伤

  平凡的人 2014-12-03
 近来,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不少经济体被迫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遏制本币过快升值,一时间有关“货币战”的言论甚嚣尘上。
  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声音背后,一些本质问题迫切需要明确的解答。
  疑问一:什么是“货币战”
  迄今为止,尚没有人对“货币战”下一个权威的、令人信服的定义。
  按照传统理解,“货币战”是指一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从经济上打击竞争对手、掠夺别国财富。
  因此,“货币战”从本质上讲,具有强烈的预谋性、目的性和破坏性,是“经济战”的一种形式,也是国与国之间矛盾斗争激烈的表现形式之一。
 
  从表面看,这一轮“货币战”起因主要源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升级。此外,日本政府在日元持续升值后直接干预汇市,以及巴西、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遏制本币对美元过快升值的势头,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这一轮“货币战”的真正起因应归于美国。美国一些政客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再一次挑起并激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使人民币汇率问题看似处于当前“货币战”的漩涡中心。
 
  眼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迟滞,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经济问题已成为11月份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主要议题。不少美国政客都有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美国经济困境“替罪羊”的政治冲动。
 
  如果“货币战”真的开打,各国纷纷使本币贬值,以此希望刺激出口、摆脱经济困境,这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冲击。
 
  大量美元“热钱”涌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投机,如果这些经济体不采取干预措施,“热钱”就有可能在当地制造新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
 
  如果这些经济体货币当局通过“印钞”来吸收“热钱”,则有可能在当地造成通货膨胀。
 
  当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少数西方媒体正以自己的逻辑说明这一轮“货币战”的起因和化解之道,而中国则有被“抹黑”的危险。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政客挑起人民币汇率争端和美联储“印钞”,才是这一轮“货币战”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美国政客和少数西方媒体不仅故意曲解这一事实。
 
  而且在“货币战”的解决之道上,也往往打着“承担责任”的旗号,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有意“抹黑”。
 
  事实上,美联储“印钞”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才是造成当前许多经济体被迫干预汇市的根本原因。
 
  因此,即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本币“被升值”的问题,也无法杜绝这些经济体干预汇市的行动。
 
  要化解“货币战”,各国必须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吸取教训,重拾合作精神。
 
  应该说,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国际社会基本保持了团结协作的姿态,这一度让各方倍感欣慰。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持续复苏,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很多,危机其实还远没有真正远去,此时此刻,国际社会继续秉承团结协作的精神至关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